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答案:與達賴喇嘛心靈對話
Answers 〈大智慧系列〉

作者:達賴喇嘛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智慧

商品編號:1110750021

ISBN:9789575982539

定價:NT$150

會員價:NT$12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次討論

↑TOP
第一次討論 歡迎大家!非常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我會回答各位提出的任何問題。

問:在西方,基督教和佛教,您看有可能整合嗎?

答:這要看你對整合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你的意思是,佛教和基督教比鄰而居,共同存在西方社會裡;那麼,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你所謂的整合是社會大眾全部信奉兩種宗教混而為一的宗教,它看起來既不是純粹的佛教,也非純粹的基督教;那麼,我不相信這種整合是可能的。 當然,一個以基督徒為主的國家,有些人選擇信奉佛教,這是相當有可能的。而有些人基本上是基督徒,接受神的觀念、相信有上帝,但在他們自己的靈修當中,同時結合某些佛教的觀念和修行方法,我認為這也是相當有可能的。慈愛、悲憫,同樣都是基督教和佛教的教義。特別是在菩薩乘當中,有許多法門著重悲心和慈心的開展。

在基督教和佛教裡,有許多的修持方法是相同的。有些人一方面仍然在做基督教的靈修,一方面也修習打坐、禪定、攝心於一境等方法;或者,他仍然是基督徒,但是也運用佛法的觀念。這些都是可能的整合方式。

問:佛法和上帝──獨立於我們而存在的造物主觀念,兩者是不是有衝突?

答:如果我們以最廣義的角度來看世界的宗教,並且檢視它們的最終目的,我們會發現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不論基督教、回教、印度教或佛教,都致力於追求人類永恆的快樂。它們都朝向這一個目標在努力。所有宗教都強調,真正的信徒必須誠實、溫和;換句話說,一個真正的宗教行者,必須永遠努力去做一個更好的人。為了這個目標,世界上的不同宗教提出不同的教義,幫助人們轉化自己;從這方面來看,所有的宗教都是相同的,彼此並沒有衝突,這是我們所應該特別強調的。我們應該用這個觀點,去看待宗教間的種種差異,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就會發現並沒有衝突存在。

就哲學的觀點而言,上帝是造物主、是全能的而永恆的說法,和佛法相牴觸。就這一點來說,兩者看法確實不同。

佛法認為,宇宙生成並沒有第一因,所以沒有造物主,也不可能有所謂的永恆不變、最初而純粹的存在。

所以,在教義上當然有衝突,在看法上彼此對立。不過我相信,如果我們審視這些大相逕庭的哲學觀背後的目的,就會看到它們的相同點。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道:有些可能很辣、有些很酸,而有些很甜。這些味道相互對立,彼此衝突。但是不管這些佳餚烹調的味道是甜、是酸或是辣,無非是要讓它吃起來美味可口。有些人喜歡重的口味,喜歡加許多辣椒粉的食物;很多印度人和西藏人都喜歡這樣的菜。另外有些人,則喜歡原味清淡的食物。能有多樣性選擇是美好的,那是個人化的表現,是各人自己的事情。

同樣的,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宗教哲學,這對人類不但大有用處,而且是美事一樁。對某些人來說,上帝是造物主,一切都依祂的旨意而行的觀念,讓他們獲得益處並感到慰藉;那麼,對這些人而言,這種教義就是有價值的。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比較適切的觀念是沒有造物主;根本的造物主就是自己,因為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對某些人而言,這樣對心靈的成長比較有效,也比較有益;對他們來說,這種想法比較好。但對另一類人而言,其他的想法會比較適合。由此來看,不會有衝突,也不會有問題。這是我一貫的信念。

佛教本身也有互相對立的教義,這是眾所周知的。佛教哲學的唯識和中觀兩個支派,都接受空性這個概念;而說一切有部和經量部兩個學派,則接受另一種理論,也就是無我的理論;嚴格來說,這和層次較高的唯識、中觀所持的空性教義不同。所以,彼此之間確實有差異存在。有些學派接受諸法性空的教義,有些則否。

即使最高層次的兩個學派,對於空性的解釋也有所不同。唯識學派主張空性是主體和客體的非二元對立,而中觀學派則駁斥這種主張一切都是起源於心性,相當於唯心論的空性觀。你看,即使在佛教裡面,中觀學派又分裂為應成和自續兩派,而這兩個支派也互相對立。後者主張事物的存在基於其本然的自相,而前者則不以為然。 所以,在哲學領域裡,觀點的衝突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大不了事情,即使佛教本身也有種種見解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