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收拾書包成佛去!: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一個錦囊

收拾書包成佛去!: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一個錦囊
The Foundation of Buddhist Practice

作者:比丘 丹增嘉措, 比丘尼 圖丹卻准 Tenzin Gyatso, Thubten Chodron

譯者:項慧齡

出版社:眾生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21*15*2.1 cm

商品編號:1150860541

ISBN:9789869785907

定價:NT$480

會員價:NT$40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尊者導言

↑TOP
尊者導言

那瀾陀傳統,理性學佛之必要

達賴喇嘛尊者

佛教的貢獻

許多個世紀以來,佛教對人類文化貢獻至鉅,影響重大深遠,尤其在談到那瀾陀傳統的貢獻時,我把它分為佛教科學、哲學及宗教三類。佛教科學探討外在世界、認知外在世界的「心」這個主體,以及心如何透過感官的認知(根知)與心意的認知(意知)、分別知和無分別知而與它的對境互動。佛教科學也討論心如何運用推理而與對境接觸,而這有助於我們真實地認識世界。

佛教哲學主要探討人(我)和現象(法)之世俗和勝義的存在方式、四法印、二諦、空性及緣起。佛教這個宗教則描述修行的基、道、果,並且強調解脫的願望和目標。佛教是以了解佛教的科學和哲學為基礎,佛教的科學和哲學則為通往解脫和正等正覺的道路提供了基礎和必要的元素。佛教假設每一個有情眾生都具有達到正等正覺的潛能,而為了證得這些超脫世俗的狀態,佛教強調心的發展和轉化心的道路。

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重文化、多重宗教的世界,因此我的目標是從世俗的角度來呈現「持戒」和「悲心」這兩個主題,而不仰賴特定的宗教教義,如此一來,不論有沒有信仰、或不同信仰的人都能從中受益。我也希望社會大眾因而能夠接觸古印度文本的智識寶藏,並且確保這些寶藏存續於世界知識體系之內。有鑒於此,我要求一些最為頂尖、學者出身的弟子,把佛教科學和哲學的重點彙編成為概要,並且把它們翻譯成為不同的語言。這一系列概要的書名是《印度佛教經典之科學與哲學》(Science and Philosophy in the Indian Buddhist Classics),由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s)出版。

每個人都可以研究佛教的科學和哲學,然而,只有佛教徒和感到興趣的人才會研習佛教教法;我們尊重個人的宗教選擇。「智悲文庫」有感於佛教對世界所做出的心靈和宗教的貢獻,並且是為了那些有意學習和修持離苦(梵:duḥkha,輪迴令人不滿和痛苦的情況)之道、進而圓滿實現人類潛能的人所設立。你將會在「智悲文庫」之中發現,佛教的科學和哲學是修持解脫道的基礎和方法。你也可以學習如何用一種個人的、具轉化功能的方式,來接觸這個令人解脫的知識。

習法的良好態度

佛教的三藏文本包含了睿智的忠告,建議我們如何學習佛陀的法教,以及如何對他人解釋這些法教。由於本書的宗旨在於建立佛教修行的基礎,因此現在就開始著手尤其有益。

在思量習法之於我的人生的重要性,我想起《本生經》(Jātaka Tales)裡的一些偈子 (《道次第廣論》,LC 1.56):

聽聞(學習)是驅散煩惱黑暗之燈,
是小偷無法帶走的無上財富,
是擊潰迷惑之敵的武器。
它是最好的朋友,
透露親身的教導和法門的技巧。
在你亟需幫助時,不離不棄,
是撫慰悲傷這個疾病的良藥,
是擊潰深重罪行之部隊的無上軍團。 
它是最佳的聲譽、榮耀和寶藏。  

在我的青年時期,西藏面臨一些主權問題,我因而必須接受西藏人民的請求,擔任西藏政府的領袖。當時,我只不過是一個十來歲的青少年,對於剛剛扛起、關係著數百萬人福祉的職責幾乎毫無經驗。雖然時時都感到焦慮不安,但佛陀的法教卻賦予我內在的力量,它們是驅散煩惱黑暗之明燈。

1959年,當我必須突然逃往印度,幾乎留下所有的財物,走向未知的未來時,佛法是在我亟需幫助之時,不離不棄的朋友。我用多年時間所記憶背誦的所有佛經和經典,都跟著我來到印度,在我需要時提供了指引。當我流亡在外,看著故土及其傳統、文化和寺廟都被摧毀的時候,佛法是撫慰悲傷這個疾病的良藥,賦予我樂觀和勇氣。流亡期間,佛陀的法教一直是最佳的聲譽、榮耀和寶藏,因為不論在生或死的時候,它們都是重要且有價值的。

看見了學習佛陀法教的利益之後,我們會想要有效率地聆聽和研究它們,並且了無斷器三過:在聆聽法教或閱讀佛法書籍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注意,就學不到任何東西,就像一只上下顛倒的鍋子(覆器),什麼也裝不進去。如果我們不溫習所聽聞、所閱讀的內容,加深自己的了解,我們就會忘記法教,像一只會漏的鍋子(漏器)一般,無法保留注入其內的珍貴甘露。如果我們心胸狹窄、固執己見或習法的動機錯誤,我們就會變成一只汙穢的鍋子(汙器),清淨的甘露或許可以傾注進去,並且留在鍋子內,但因為它混入鍋內的髒汙,因而無法發揮滋養的功效。

有鑒於此,在閱讀本書時,請立定一個健康良善的利他發心,並且祈願:「願我聞、思、修佛陀的法教,如此我就能夠成為一個仁慈、充滿悲心和智慧的人。藉此,願我利益一切有情眾生,並且就長遠而言,願我成為正等正覺佛。」

比丘丹增‧嘉措,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寫於大乘禪寺(Thekchen Cho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