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唯識學綱要

唯識學綱要
三版

作者:于凌波

出版社:東大圖書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17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21*15*1.6(cm)

商品編號:1150151491

ISBN:9789571931753

定價:NT$340

會員價:NT$289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修訂二版序

↑TOP
  唯識學,是法相唯識宗的宗義。法相唯識宗,是繼承印度瑜伽行學派的學統,而在我國唐代所建立的一個宗派。唯識宗所依的經論,有譯自印度者的「六經十一論」,和「一本十支」之學,以及揉合十大論師所造的《唯識三十頌釋論》十種,揉合為一而譯成的《成唯識論》。

  而國人的著述,則有註釋《成唯識論》的《成唯識論述記》,及註釋《識論》、《述記》的「唯識三疏」窺基的《成唯識論掌中樞要》、慧沼的《成唯識論了義燈》、智周的《成唯識論演秘》等。面對這一大堆的譯作或著述,使一個初學唯識的人,誠不知有如何下手之感。

  唯識學是一門「甚深最甚深,微細最微細,難通達極難通達」的學問。唯識學的經論及其疏,名相繁瑣,辭意艱深;可說是「文如鉤鎖,義如連環」;亦可說是「字包千訓,言含萬象」。以現代人的語文訓練,不要說不了解它的意義,甚至於讀不通它的句子。特別是十卷《成唯識論》,它一方面字字珠璣,是發掘唯識妙理的寶藏;但另一方面,它揉集十家理論,破斥多家外道及小乘異說,所以在行文之時,有如枝上岔枝,葉旁長葉,順著枝葉走下去,很難再回到原點。據說清末狀元夏同龢語人,他初讀《成唯識論》,有如月下看花;再讀成《唯識論述記》,直如墜入五里霧中,由此可見唯識學的難讀。

  筆者十餘年前,有鑒於坊間缺乏唯識學入門的書籍,有志學唯識者無書可供參考,故不揣簡陋,綜合《百法明門論》、《大乘五蘊論》、《唯識三十頌》、《八識規矩頌》等書,以現代的語言文字,提綱挈領的撰寫《唯識學綱要》一書,作為初學唯識者入門的參考。承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予以出版發行,在坊間已流通十年之久。

  如今,編輯來電告知,此書將予再版,並已重新排版,希望我再校對一遍。收到新排書稿,細心重校之下,始發現十餘年前撰稿之際,疏漏之處頗多,乃一一予以修正,以求內容完善。

  或有問曰:唯識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學問?我們學了唯識又有什麼用途呢?梁啟超先生在〈佛教心理學淺測〉一文中說:

  佛家所說的叫做「法」,倘若有人問我「法」是走什麼?我便一點不遲疑的回答:「就是心理學」。不信,試看小乘俱舍家說的七十五法,大乘瑜伽家說的百法,除卻說明心理現象外,更有何話?

  誠然如此,大小乘佛教,莫不以探究心識為終極目的,而「唯識學」就是專門探究我人心識的一門學問。唯識學其實就是心理學,可說是最精密的心理學;因為一般的心理學分析心識,只分析到意識的層次,而唯識學分析心識,分析到心之深處分析到潛意識的層次,分析我人何以有自私、利己的習性(第七末那識),探索到宇宙人生的本源(第八阿賴耶識)。

  無可否認的,在現實人生中,我人承受著太多環境上的壓力,和心理上的困惑。由於這些壓力和困惑,使我們生活中充滿了煩惱、痛苦和不安。如何減輕壓力和困惑,消除煩惱和不安,就要由認識我人的心識,和了解我們的環境做起。

  事實上,我人所感受的壓力和困惑的根源,都是來自我人內心的執著,我們把宇宙間一切生滅變異的現象,都予以實體化和固定化。我們把仗因託緣、生滅無常的事相當作是「實法」,把念念生滅,剎那變化的心識認為是「實我」。把「我」和「法」予以固定化和實體化,結果就成了「我執」和「法執」。以有我執故,使我們貪婪自私,攫取佔有;以有法執故,就有了「名言」與「理念」的執著。我人的一切壓力與困惑,都是由此二種執著而生起。

  學「唯識學」的目的,就是在於認識我人的心識和環境,了解這兩種執著的生起和作用,進而經由身心上的修習與薰陶,以伏滅執著,消除壓力和困惑,達到精神上的解脫和自在的目的。當然,多生多劫的習氣,絕不是讀了這一冊《唯識學綱要》就可以伏滅或消除,但我們可以由此作一個起步,逐漸修習,逐漸消除,向「覺悟」的目標前進。

  在我們修習唯識的過程中,當一念貪婪之心生起,一念瞋恚之心生起的時候,我們要反省這是哪一個心王、哪一些心所發生的作用?光明與黑暗不並存,覺與不覺不並存。當我們一念覺知,則貪婪之心,瞋恚之心也就伏滅與減輕了。當我們執著與困惑逐漸減輕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身心的輕安與自在。至於如何輕安?如何自在?那就是:「譬如飲水,冷暖自知」了。

于凌波
2004年6月撰於臺中雪廬紀念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