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雲水十方—淨海法師佛教文集
Floating Clouds, Flowing Water: 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Writings by Venerable Jan Hai

作者:淨海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40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41

ISBN:9789575988210

定價:NT$460

會員價:NT$391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如何防護我們的心?】

↑TOP
一切法心為前導

佛陀所宣說的教法,是以有情為本,引導人們祛除痛苦,遠離無明煩惱,走向和平安樂和解脫自在的生活。在這種情形下,一是以理論為基礎,說明「是如何」,其次是依教奉行,「應如何做」。有情生命的相續,一切善惡因果業報,都由我們身心活動而造成。身心是相關的,身體是物質的一部分,心理為精神活動現象;但以佛法說,心才是人生社會動態的主導者,甚至強調「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般若經》說:「於一切法,心為善導,若能知心,種種世間皆由心。」中譯及南傳《法句經》同樣都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汙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一切法因緣生,這是佛法基本的理論。由於因緣,而說善惡因果業報。因是一切法(事物)生起的主因或主要條件,緣是各種助力,業報為後來酬應感招的結果。業是行為或造作的意思,由人們的身、口、意發動出來。一切善惡業,善和不善或道德和不道德的行為,都可構成業,在行為造作以後,會有一種餘勢或影響力的反應,成為業的種子。當種子遇到緣時,會生起現行,得到果報時,一定是善因結善果,惡因感惡果,這是業力不滅的因果律。一切善惡以內心種子為因,產生出來的現行為果。除非我們不造因,如果我們造了,不論善惡,都會有結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這如農人耕耘一樣,播下什麼種子,就會獲得什麼結果。所以一切眾生,應多作善業,少造惡業。

我們內心許多種子又從何而來呢?依佛法說,是依六根(人的六種感覺系統)和緣取外面六塵(感覺所接觸的六種對象),其間生起六識(六種認識或了別作用),即眼識了別色塵(視覺),耳識了別聲塵(聽覺),鼻識了別香塵(嗅覺),舌識了別味塵(味覺),身識了別觸塵(觸覺),意識了別法塵(知覺)。當六識了別六塵時,如心生起攀緣貪著等,就是行為造作的開始,因的形成。

由行為形成的業,就它的性質說,可分為善業、惡業、不善不惡業三類。再就善業和惡業說,又分為十善業和十惡業,都是由我們身、口、意造成。十善業是身三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善業: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三善業:即不貪、不瞋、不癡。如不隨順十善,反之則為十惡業。既然一切善惡業由我們的行為造作而成,我們也可以設法控制和防謢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祛除種種不良習性。以下是幾則防護心意活動的方法。

淨心、謹言、慎行

《法句經》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陀殷切的教誡,勸人去惡行善,首重自心清淨(淨化),一切行為都會清淨;反之自心汙染,一切行為都會汙染。《雜阿含》卷十說:「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維摩詰經.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謹言慎行,是我們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可以減少人我之間很多矛盾和衝突。學佛能常觀照淨心,謹言慎行,不為貪欲、仇恨、愚昧、不善法所汙染;而懷少欲、慈愛、友善、無惱,可保持心境安詳自在的狀態。

親近善士、遠離惡友

善士就是好人和良師益友,有時亦稱善知識,指有道德修養和有佛法智識的人。我們常親近善士,請益受教,受其熏陶,在潛移默化影響下,必定得益非淺,增長自己品德及知識。《摩訶止觀》卷四說,親近善知識或與其相處,能使安穩修道,相互策勵,能為善巧說法。當我們在親近善知識時,對善知識的教導,要依教奉行,具虔誠恭敬心,不可有違逆的行為。人在世間,除了親屬,平常認識和接近最多的人就是朋友了。常言說:人活在世上不能沒有朋友,不然就顯得太孤寂了。朋友中有益友和損友,這就要我們慎重選擇交往,與良友相交,則有進益,提昇自我素養;與損友接近,會影響我們走向墮落,養成不良習慣。所以我們要避免與損友交往,保持相距,甚至要設法遠離。南傳《吉祥經》中說:「遠離愚癡人,親近智慧者,……此真勝吉祥。」

善用和防護六根

我們人都具有六根(如前面所說六種官能感覺),天生是要用的,發揮功能,接觸認識外面的一切境界,如果六根不具,或身體上有殘障,那是多麼地痛苦和遺憾。當我們身體有病或官能產生障礙時,會設法保護醫治好,因為六根是我們認識外面世界的橋樑。但如果不能善於利用及防護六根,也會產生很多過失和罪惡,如不應該親近的人而親近,不應該觸對的事而觸對,則會增長我們貪欲、仇恨、愚昧,造成很多煩惱,受憂悲惱苦束縛而不得解脫。所以除了善用六根,發揮我們官能微妙的作用外,同時要防止放縱六根去造罪惡。經律中說,防護六根,如防六賊,盜取我們的功德法財,如堅固塹垣城,能總防護敵人,不犯殺、盜、淫、妄等諸律儀。善能防護六根的人,就能令身、口、意三業清淨,出生無盡功德。

持戒及不造十惡

佛陀所制的戒法,如在家信眾的五戒,甚至出家眾的具足戒,都有防非止惡的作用,能離苦得樂,鼓勵人上進,提高修行人的素質。戒法分止持門和作持門二類,止持門意指對殺、盜、淫、妄等惡法,要絕對禁止不可犯;作持門意指對修習諸善法,要隨順正法奉行。在佛法中修學,一定要嚴持戒法,善戒要遵行,惡戒要禁止,戒能使生活行為和內心淨化,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能持淨戒,就不會造十惡業,而能常行十善業了。但眾生由於無明煩惱等常會現起,我們雖然受戒和持戒,有時不免有意或無意地仍會犯戒,甚至一再重犯,佛法中乃有懺悔一法,懷有慚愧心真誠發露懺悔,即能回復清淨,也就是戒經中說:「懺悔得清淨。」世間不是也讚勉能改過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