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圓覺經輕鬆讀:找回人的本來佛性

圓覺經輕鬆讀:找回人的本來佛性

作者:蕭振士

出版社:大喜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14.8 x 21 x 1 cm

商品編號:1151690131

ISBN:9789869000727

定價:NT$280

會員價:NT$23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前言

↑TOP
  《圓覺經》全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唐代佛陀多羅所譯。本經與《楞 嚴經》、《大乘起信論》同為中國佛教中,被質疑為偽經的重要大乘經典。也是歷代佛門流傳相當廣泛的經典。《圓覺經》屬如來藏系統,經中所談的「圓覺」意指圓滿的覺體,實際上就是如來藏、真如、佛性、一真法界。用禪宗的話來說,就是「自性」。用《起信論》的話來說,就是「心真如門」。

  《起信論》將心法分為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本經則是將之分為清淨圓覺的本 體,以及虛妄的一切功用。文字用語有差別,意涵則沒有不同。兩者對悟道的方法都不離去妄存真的功夫,也都認為有一個本體是眾生共有的,依於這個本體,才有無明的存在,才有一切生滅的虛妄現象,也才有悟道的根據!

  無論是《起信論》、《圓覺經》的理論,或者禪門的修行,最後的目的都是在要求「悟」。悟的境界又是如何?日本的鈴木大拙將之定義為「與知或邏輯的理解 相對的直覺洞察」。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因為究竟洞察到什麼?本經強調眾生本來成佛,也就是那清淨圓覺的本體本來就存在,只是虛妄的覺知隱沒了這個本體。禪宗也有相關的公案,佛在成佛以前是什麼?是眾生。成佛以後又是什麼?還是眾生。為什麼都是眾生?就是因於這個本體。

  人如果已經到達大解脫的境界,精神上獲得極度的自由,還會計較自己究竟是佛,還是眾生呢?只有在還沒有解脫以前,才會斤斤計較是不是成佛?在修道的路上究竟獲得多少成就?年輕時喜歡爬山,在登山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心理盤算著,已經走了多少路?還有多少路程才能登頂?,待你到達以後,這些計較全丟在腦後了!心中豁然閉朗!悟的過程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禪宗見佛殺佛,就是要摒棄一切執著。本經最後也強調,佛的境界不是修業所
  得的智慧能夠想像的。但這個問題不是我們現在應該考慮的。經中提到,要「以幻修幻」。用這幻化的身體與智慧,去消滅一切虛妄的境界。

  虛妄的一切都來自心體,但不是心體,這就像土地滋長萬物,但萬物不是土地本身。本經與禪宗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這修心上面。禪宗所有的修行都要回歸到「見性成佛」,本經所說的圓覺妙心,就是禪宗的「自性」,看到這圓覺妙心 就是包含宇宙的平等境界,人若是到達這個境界,管他來世作牛作馬,還有個什麼去處、住處好計較?這不就是禪宗各代禪師在公案中所談的境界嗎?

  另一個今人激賞的原因是,本經與禪宗都將修行回歸到這個世間。煩惱即菩提,生死及涅槃。兩兩相對,而兩兩相生。沒有生死,哪來涅槃?沒有煩惱,哪來菩提?積極面對世俗的所有事物,才是真正的佛道。佛絕對不是與世隔絕的,沒有眾生,哪來的佛與佛道?人類無論在思想、在科技上不斷提昇,不都是為了解決眾生的問題?有了眾生的煩惱,才有解決眾生煩惱的菩提。沒有眾生的煩惱,菩提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也不會存在。

  本經以十二位菩薩向佛陀提出修行上的問題,作為佛陀說法的因緣。每章有一 位菩薩提問,章章將問題串聯起來,佛陀依次說明。段落清楚而節奏輕快明朗,不僅理論清晰、簡要,文字更是嚴謹、優美,是佛經中難得的佳品。

  正如前面所提,本經與《大乘起信論》的論點極為相似,又為禪宗奉為主要經 典。為了讓讀者能與《起信論》相互啟發,在經中穿插了《起信論》中與如來藏思想相關的論述。

  禪語的部份,則挑選了有關自性本體的精華、易懂的公案。禪語並不重視理論 的闡述,而是直指人心,它其實吸收了大乘佛學中的般若空觀及自性本體兩大理論系統中的觀點,並不是沒有理論架構的修行法。正如本經中所提出的「以幻修行」 法門,佛學的理論固然也應歸類在虛幻的現象裡,但沒有這些虛幻的事物,眾生終究不能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