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日本佛教的基礎:日本I
The Foundation of Japanese Buddhism: Japan I

作者:編輯委員:末木文美士;編輯協力:松尾剛次、佐藤弘夫、林淳、大久保良峻

譯者:辛如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新亞洲佛教史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56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10111

ISBN:9789575988029

定價:NT$650

會員價:NT$507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二節 《日本書紀》描繪的佛教東傳

↑TOP
一、佛教傳入的概念

何謂佛教傳入?佛教的傳入及流布,原本應可從國家層面以外的角度來說明,或原本就該如此傳述。但在日本,自古以來的傳述方式卻是由國家途徑傳入佛教,亦即所謂的佛教公傳。這基於兩項理由,首先是間接式的理由。在佛教傳入各地的過程中,一般是與國家形成密切關聯,並在君主護持下興盛發展(林淳,一九九五)。例如,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幾乎統一全印度,迦膩色伽王則成為橫跨中亞及北印的游牧民族國家貴霜王朝之君主。在四世紀的中國,則有胡人所建的異邦國主,如後趙的石勒及石虎、前秦的苻堅、後秦的姚興,佛教在崇佛天子推動下榮盛發展。朝鮮半島亦有高句麗的小獸林王、百濟的枕流王及其子阿華王,以及略晚時期的新羅法興王。畢竟重視佛法的君主現身於世,即促使佛教興隆發展。在日本亦是如此,佛教是以與國家互為連結的形式來傳述佛法的傳入及興盛。

其次,則是直接的理由。日本最初的國史《日本書紀》,將佛教傳入視為以國家為對象的公傳。《日本書紀》對後世影響甚鉅,此後的著作紛紛沿襲其說,將之視為初說來敘述佛教傳入的過程。若從國史《日本書紀》的立場來看,其重視的課題應非佛教私傳,而是透過國家管道的公傳。

雖說佛教傳入日本,在歷史中並非指佛教初傳,而是指經由國家的公傳。然而在略經思考後,可發現佛教初傳並非透過國家管道。渡來人早已前往日本群島,其中不乏信佛者,若說起佛教初傳,就應認同私傳是佛教的傳入方式。但對《日本書紀》而言,留於青史的不應是私傳,而是公傳。若從今日歷史學的觀點來看,佛教無論是私傳或公傳,皆是重要事蹟。倘若可行,就不採取單方角度,而是兩方兼述,這才是應有的歷史說法。令人遺憾的是,研究現狀幾乎無法得知佛教私傳的詳細史料。筆者針對佛教公傳的課題,將積極吸收近年的研究成果,並以今日的學術水準來做闡述。

二、飛鳥佛教

首先要說明飛鳥地區是佛教公傳的重要據點,若參照考古學的研究成果,可發現飛鳥地區保存了日本群島最初期的佛教文化遺跡,並以該地為中心,在其周邊地帶,即今日奈良縣及大阪府,亦出現零星分布的遺跡。若探討包含寺院或具有一定規模的佛像所形成的佛教文化,則應將飛鳥視為發源地。今後若能在北九州或日本海沿岸等其他區域,發現可溯至飛鳥之前的佛教遺跡,則將另當別論,但目前尚無任何蛛絲馬跡可循。日本真正的佛教文化發展,應該始於飛鳥地區。那麼,飛鳥的佛教文化又是由誰創造,且以何種方式來成立?

三、佛教傳入日本的史料記載

佛教傳入的最早文獻,是養老四年(七二○)的《日本書紀》,可見於欽明十三年(五五二)十月條的記載,是由百濟的聖明王(?─五五四)獻佛像、幡蓋、經論於欽明天皇(?─五七一),並有聖明王上表文及欽明天皇回覆的敕詔,此為佛教於五五二年傳入日本之說。然而,卻有數篇文獻主張佛教於五三八年傳入日本。有關於此將在後述說明,首先針對《日本書紀》的記載進行檢證。

四、《日本書紀》是何種著述

《日本書紀》長久以來備受重視,是主宰人們認知歷史根柢的古代典籍。然而,誠如近代歷史學所闡明般,《日本書紀》是基於特定意圖所撰,故應從批判性、合理性的觀點來解讀。《日本書紀》以編年體撰成,記載神代至七世紀末的歷史,雖說是史書,其撰寫目的卻並非從客觀、公正立場來據實描寫已發事件,而是由皇族追溯往古,倡說即位的正統性,並宣告獨占此後的統治權。書中出現不少史實無憑的記載,在編纂過程中撰造的極多記述(津田左右吉,一九五○)。

為何最初的國史是以如此編纂方針來處理?如同近年闡明所示,日本君主於七世紀末自稱為「天皇」(渡邊茂,一九六七;東野治之,一九七七;增尾伸一郎,二○○三),這種稱謂始於天武天皇(?─六八六)在位期間,或持統天皇(六四五─七○三)掌政時期。在此之前採用「大王」稱號,改稱為「天皇」後,不僅是更改君主之銜,而是象徵天皇制度成立。日本天皇制度是參照七世紀末的唐帝制度,針對細部規範取捨後,因無法盡採其制,大致仍以模仿或變更皇帝制度為開端(吉田一彥,二○○八a)。

藉由天皇制度發展,日本亦比照中國的王朝名稱,自稱國號為「日本」(吉田孝,一九九七)。天皇猶如皇帝,主宰空間及時間的統治。空間統治是重新設定邊疆,導入夷狄概念。中央建有天皇統治的都城,創建最初的唐風之都藤原京。時間統治則是歷經過去、現在、未來。所謂的現在統治,是指開始制定年號及頒布曆法。未來統治是創造「天壤無窮之神敕」,《日本書紀》明確記載此事,宣告將由皇族統御萬世。至於過去統治,則是為先王撰寫史書。《日本書紀》僅針對唯一過去而撰,以佛教傳入為開端的佛教史,是《日本書紀》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讀者若欲正確解讀,在閱讀之餘,應詳細思考《日本書紀》是何種形式的著述。

若談及佛教傳入日本,過去是擷選《日本書紀》的相關部分,並以日文現代語譯,這為一般書寫歷史的方式。在此著作中,有說法指出佛教是由百濟聖明王傳入日本欽明朝。此外,蘇我氏信奉佛教,物部氏與中臣氏因反對信佛而廢佛,蘇我氏最終消滅物部氏,後由聖德太子大興佛法。然而,我們應將《日本書紀》中這些記述予以相對化,並將其他歷史發展的可能性一同納入視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