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為什麼不這樣想?:大寶法王給迷惑世代的12堂課

為什麼不這樣想?:大寶法王給迷惑世代的12堂課

作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鄡金欽列多傑

出版社:眾生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2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3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商品編號:1150860481

ISBN:9789866091919

定價:NT$380

會員價:NT$32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和社群恐慌症玩個遊戲,輸了也沒有關係

↑TOP
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雖然理智上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應該」做出什麼選擇,但是在行為上,卻還是不禁走回舊有的習慣模式。台灣年輕人就告訴了我關於網路成癮困擾,他總是想著:「啊……我要戒掉Facebook。」或是在考試前決心「我不要滑手機,我要好好讀書。」可是因為手機擺在身邊,總會不小心拿起來用,甚至連在上廁所的時候也要滑手機。
在這樣的狀況下,控制不了自己、擔心錯失消息而感到失落等等情形,帶來很多精神上的痛苦。那些「需要被看見、被關注」、「擔心錯過」的人,應該是源自於他們的心中充滿孤獨,沒有安定感,沒有歸屬感。焦慮恐慌的時候,請告訴自己:「雖然我不確定能不能不依靠煩惱而活,但我要試試看。」這邊還想要跟大家說的是,其實煩惱是很狡猾的,你越嚴肅,煩惱也越嚴肅,你越頑固,煩惱也越頑固。所以有的時候反而要放輕鬆,像是跟煩惱玩遊戲一樣,跟煩惱切磋切磋,反正輸了也沒有關係。

依照這樣的意願而行,久而久之,當你心中有一種穩定的正能量陪伴時,自然就不再需要外在的陪伴,也就不會再需要依賴網路訊息,害怕自己錯過什麼。

設定正念鬧鐘,看看自己「現在怎麼了」

社群媒體提供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認識到彼此的依存,以及我們希望獲得快樂、不想要痛苦的共同基本渴求。基於這樣的相連性和深刻的平等性,社群媒體確實可以成為一個讓我們更能體驗這些真實的地方。

年輕人問我,網路和資訊科技如此發達,這究竟是一個更好的時代,還是一個更挑戰的時代?我覺得重度網路使用其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但外在看似很多人陪,實際內心是空虛、孤獨,就是內在缺少支持力的警訊了。我們在談金錢那個主題時,有針對上癮做些討論。網路成癮也是一樣的,一開始我們都只是玩一下,嘗試一下,只是想要交朋友或是得知一些資訊,慢慢就變得認真,變得太過沈迷,加上內在本來就缺乏能量,很容易就會忽略初衷。後來為了要贏得關注和人氣,我們會想出很多辦法去抓取,因此就忘了一開始想達到的目標。

這邊想要再提一次,我們的煩惱是非常狡猾的,會替自己找很多合理化的藉口,騙自己「這就是初衷啊。」、「這是我本來想要的。」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覺察,慢慢養成不好的習慣後,初衷就變質了。我覺得網路和科技發展的潮流已經難以抵擋。於是心靈的修養跟內心力量的建立就變得更加重要。

以佛法來解釋,很多人也都說不想發脾氣,但每次還是無法克制情緒。為什麼做不到呢?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都太依賴煩惱了,無法和舊有的習慣上切割。通常,我們會知道自己不要想這個、不喜歡那個、不需要這個,但我們卻沒有勇氣對煩惱說:「我不再需要你了。」或是「沒有你,我也活得下去。」我們心中除了煩惱,就沒有其他可依靠了,只能靠著煩惱支撐自己活下去。感到無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無所支撐、依靠,只能靠發脾氣這種情緒爆發的方法來應對。

年輕人還告訴我,一家網路訂房業者做了一項調查,針對行動裝置旅遊所做的調查指出,在31個國家共9,200名旅客中,有六成的台灣旅客表示,為了不和朋友脫節,在旅行中會頻頻回應朋友在社群網站上的貼文,比例高居全球第一,遠高於全球旅客平均的32%。調查也顯示,台灣人平均花4.2個小時觀光,其中花在滑手機的時間卻高達3小時。更有一成的旅客每天滑手機的時間超過5個小時。太過依賴社群軟體的結果,可能會從上癮進一步發展成「社群恐慌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擔心錯過),害怕自己一旦錯過什麼訊息,就落伍、跟不上話題了。不由自主反覆查看網路訊息,於是變成一種恐慌症,沒有手機或沒有網路就受不了。

要如何不忘初衷,培養支持自己的力量?根據我的經驗,就是要常常警惕、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在做任何事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提醒自己,保持覺察,時時刻刻問自己:我在做什麼?我在想什麼?我感受到什麼?當然,時時刻刻提醒可能太嚴格,很難達成,但是在培養心的力量的時候,應該是要有計畫地進行,按部就班地持續練習,如果我們放任自心不管,你會發現我們的心,就像三歲小孩一樣,很容易迷路,一旦被外在的事物吸引,就跟著跑掉了。所以我們要照顧、監督自己的心,就像父母一樣,照料這個三歲的小孩。

正念覺察並非只用在情緒起伏時,我們必須無時無刻觀察自己的心念。具有正念覺察便是活在當下,我們每天可以試著定出一個「覺察鬧鐘」,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或是每兩、三個小時設定一次鬧鈴來提醒。重點是騰出觀察自己的時段,不論手上正在做什麼事情, 我們要善用正念的方法,回到當下檢視自己的行為與心態,是否與初衷所勾勒出的樣子相對應。

在生活中,要常常去看「現在怎麼樣了?」我們常常忙了一整天,根本不知道自己忙了什麼,就算有人問你,你也可能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是因為現在的人很容易散亂,都沒有品嚐到當下的感覺。具有正念覺察的特徵即是處於當下,能夠品嘗、體驗到當下的所作所為

但所謂的正念不是說要捨棄現在關注的事情,把過去的關注點再拉回來,不是這樣的。正念要找回的是那一種你生來就有的可貴特質,是你本來就不想忘的那個初衷。而進一步養成正念的習慣後,慢慢能長出支持自己的力量,也就不再那麼依賴外在的關注了——因為我們就是自己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