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佛法綱要—四聖諦、六波羅蜜、四弘誓願講記(大字版)
Essentials of Buddhist Teaching: Four Noble Truths, Six Paramitas, and Commentary on the Four Great Vows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家中寶

規格:平裝 / 26x19 cm / 13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100141

ISBN:9789575987985

定價:NT$150

會員價:NT$117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什麼叫作波羅蜜?

↑TOP
佛法是從理論的方向來認識,以及從實踐的方法來體驗。分成基礎的佛法和發展的佛法。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並沒有小乘和大乘的佛法之分。而是在佛涅槃一百多年之後,才有小乘部派的佛教,又經過三、四百年,有了大乘佛教的出現。然而,大乘佛教看部派佛教,甚至於原始佛教,都認為是小乘佛教,這是很不公平的。

以大乘佛法的立場來說,修四聖諦、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修四攝法及六波羅蜜的,才是大乘的佛法。其實,在原始聖典《阿含經》中,可以看到四聖諦、三十七道品,同樣也有六度。因此,六波羅蜜的名詞並非大乘佛教專用,而是在基礎的聖典裡就有。

因此,雖然是有大乘及小乘的說法,可是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的法門,並沒有分別,問題在於是否發了無上菩提心。如果只是準備在這一生或少數的幾生之中,完成解脫道而進入涅槃,這是小乘思想。發了無上菩提心的人,即使進入涅槃,也是不來不去的;既不貪戀生死,也不厭離生死。像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諸大菩薩,都是沒有準備成佛,而是永遠做菩薩,永遠度眾生;這跟僅僅發願在修行之後,得解脫,入涅槃,是不一樣的。

但是,也有兩種人並不想離開這個世間。一種人是認為世間太可愛、太有趣了,有男有女,吃喝玩樂什麼都有,好享受、好快樂,捨不得離開,事實上,捨不得是辦不到的。另一種是發了無上菩提心的人,他看到這世間上的人,不清楚什麼是苦?什麼是煩惱?還在彼此互相傷害,於是他要幫助所有眾生,將他們從醉生夢死的煩惱之中喚醒,甚至在最後一個眾生未醒之前,也不成佛。

事實上,除了六度之外,只要是無為無漏、有為無漏的佛法,都叫作波羅蜜;所謂無漏,就是無我的、無私的。而三十七道品、四聖諦,就是讓我們從煩惱的娑婆世界,度脫至永無痛苦的涅槃,自然這也是波羅蜜。但是,站在大乘菩薩道的立場來看,只度自己是不夠的,必須要度一切的眾生,這才真正叫作波羅蜜。

除了少數人,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只會考慮先度自己。有一次我講到六波羅蜜,一位居士聽到我說要發無上菩提心,就對我說:「師父!我已經是自顧不暇,連自己都幫不了,還叫我發願心去幫助人,請您還是給我一個方法,讓我先得到解脫就好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吧?

依佛法的觀點來看,如果只是用自利的方式來利益自己,得到的利益不僅很小,而且是不可靠的,但是用利他的方式來利益自己時,得到的利益才是最大最可靠的。

諸位都有家庭,如果你在家裡是一位非常自私的人,占盡了所有的好處,那麼,你與家人的關係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地,如果你能處處考慮到、照顧到家人的福利,使他們的生活快樂及幸福,此時,你在家裡也一定是受到歡迎、受到照顧的。

佛法主張,以度人來度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方法。因此,基本上六度就是在度自己,可是著手的方法和著眼點都是在度他人。六度是什麼?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此六種修行的方法,來破除二種我執而斷二種生死之此岸,度越至二種涅槃的彼岸。

「我」有兩種。第一種是對於我們身體的執著,這個生命的我是五蘊構成的,就是一般人所講的物質和精神,而生命就是我們起煩惱的根源,斷除了我執,智慧才能出現,這叫「我空」,也叫「人無我」。第二種是不再害怕生死的現象,生與死,不論是可愛或可怕的,都要超越它,能出生死而不厭離生死,這叫「法空」,也叫「法無我」。

「生死」也有兩種。第一種是分段生死,是一生一生地投胎出生,然後死亡,一段一段地生與死,這是普通的凡夫。第二種是已經到了初地以上的菩薩,菩薩有十波羅蜜,從初地至十地為止,由於他的功德每一地都在變,法身慧命不斷在成長中,這叫變易生死,一直到成佛,變易生死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