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23期:帶著禪心去運動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23

定價:NT$180

會員價:NT$30 (17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現身說法】 從逐浪到禪跑

↑TOP
禪修可提昇衝浪功力?
跑步可以是醫生?
曾經愛好乘風御浪的常興法師,
分享從逐浪到禪跑,心態的轉折與質變。

■ 釋常興

記得剛退伍的時候,一位專科時的同學開始學習游泳,因為學生時期常常玩在一起,他問我要不要一起游泳。當時對游泳並沒有很大的興趣,倒是游泳池內其他特別的設備,例如:按摩浴缸、蒸氣室、烤箱等更吸引我,於是決定跟著去看看。

那時雖然已經會游泳,但只會蛙式,而且是小時候看著父親在海邊游,自己依樣畫葫蘆,姿勢並不標準。之後跟著這位同學學習,他時常分享正確省力的游泳姿勢,也教導我在水中減少阻力的技巧,以及如何用浮板訓練游泳所需的肌群,例如踢水、划手等。

剛開始練習時,常常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過程中常有放棄的念頭,心中想著:好喘,停下來休息一下好了……但是一旦停下來,就不會再繼續,且運動結束後,隔天總是全身筋骨痠痛。但慢慢隨著練習次數及時間的增加,每次運動結束,總覺得通體舒暢,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身體的抵抗力也增強,平時不太容易感冒,就算感冒了,也會很快痊癒。

挑戰極限,心隨之起伏
就這樣每日固定游泳1000公尺,持續了十年左右,當時都在臺北師範大學的游泳池練習,每次游完泳,總會看到400公尺的橡膠田徑跑道。有一次從游泳池出來,覺得運動量可以再增加一些,於是想到下次開始先慢跑3000公尺之後,再到游泳池以自由式游1000公尺。因為這樣的因緣,養成了每日固定做有氧運動的習慣。

漸漸熟悉游泳這項運動之後,覺得單純在游泳池內不夠刺激,於是轉向戶外發展。看到電影《驚爆點》(Point Break)中的衝浪者,為了挑戰自我極限,四處尋找五、六層樓高的大浪,有幾次起乘失敗,被大浪吞噬,打入海中,過了二、三分鐘後,又從破碎的浪花中,緩緩浮出海面,生死就在一線之間。這需要過人的膽識與體力,年輕力壯的我,也想體驗這種刺激。每每在夏天,海上颱風警報發布的前夕,或是秋冬東北季風開始吹起的季節,都是好浪出現的時機,緊盯著氣象預報、海象狀況,隨時準備出發,挑戰極限。

在岸邊看著浪一波一波地湧起,心情也隨著浪型的好壞,一波一波地起伏。常常迫不及待就想跳下水去,從岸邊穿過一波又一波碎浪,進入起浪點,準備等待下一波好浪。海浪從海平面逐漸湧起,每每看到好浪時,心中非常興奮,但如果沒有在最好的時間點,追浪成功並起乘,又覺得可惜。看到浪型不好的浪時,又不斷期待著下一波好浪的出現。在過程之中,心情就像一波一波湧向岸邊的海浪一樣,不斷高低起伏。

後來俗家妹妹的男友建議我誦《金剛經》。當時誦經的目的,只想讓生活順利好過,但誦著誦著,對經文內容漸漸產生興趣,於是開始閱讀祖師大德的注釋。記得當時對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百思不得其解,在網路上搜尋,才知道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是聽到這句話後開悟的。當時在理論上雖然了解,但是無法親身領略這句話的涵義,心想可能要從打坐開始練習,才能真實地體驗這句話的意境,於是開始接觸禪修。

禪心觀浪,踏上出家路
剛開始打坐,每次的收穫就是腿痛,而且非常痛,背痛、腰痛,全身都痛。雖然都是痛,但是發現每次禪坐共修,或者禪一、禪二時,還是有這麼多禪眾參加,而且樂此不疲。我想這其中一定有什麼奧妙,只是自己還沒有體驗到,於是憑著這一股力量,每日固定早晚打坐。

漸漸地,身心開始有一些轉變,再回到岸邊看浪時,清楚知道浪型的好壞,但心情不會再有太多起伏,以往在岸邊看浪時,那種很high的感覺,已經不再。在起浪點等浪、追浪時,依著每一波浪,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成功起乘也不會很高興,失敗了也不會很懊惱。這是印象非常深刻的體驗。

出家以後,不可以游泳。當行者時,看到戒長法師在男寮利用跑步機跑步,於是也慢慢開始每天找時間跑步。

回想出家前,每一次運動都會設定目標,例如:今天跑3000公尺,運動過程中,常常會想著已經跑了多久、還有多久要跑,通常是比較粗的念頭,在腦海中繞來繞去。每一次跑完,也會確認今天進步了幾秒,退步了幾秒……有著淡淡的得失心。

出家以後,就直接改以運動時間來計算,換句話說,每一次運動三十分鐘,設定時間,今天就做三十分鐘的運動,不計算跑快或跑慢。在運動的過程中,心中浮起的妄念大多與貪瞋癡慢有關,不斷地讓這些妄念從腦海中滑過,不斷回到全身運動的感覺上,跑完後覺得執著淡了一些,影響也小一些,心也清淨一些。

就這樣從剛開始的跑步機,慢慢改成在法鼓山禪堂四樓的廊道跑步,到法鼓文理學院的羽毛球場,乃至現在領執的美國象岡道場。不管在哪裡,只要有馬路或是禪堂,都可以運動。在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氣候、溫度及風景。外在環境不斷變化,但心是平常心。每次七天禪期結束後的第一、二天,有時不知不覺就跑了五十分鐘,但是感覺就像一剎那。

還在山上時,從法鼓山園區到臺北市,來回一趟約二至三小時,一旦生病,就需要花很多時間看醫生。預防重於治療,因此自己每天維持運動的習慣,當師兄弟慈悲詢問要不要義診時,我都半開玩笑地婉拒:「我每天都看醫生,跑步就是我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