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人生422期:翻轉思惟《維摩詰經》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22

定價:NT$180

會員價:NT$29 (16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本期專題】接招!維摩詰的逆襲

↑TOP
一場病,引發一場絕妙法談,
直指修行的盲點,拆解眾生的病因。
維摩詰全面逆襲,
您,敢不敢接招?

■ 釋演化

毘耶離城裡,維摩詰老人生病了,他這一病,驚動全城上下前去探病,卻少了最重要的一位。於是,他在心裡跟佛陀連線:「喂,老朋友病了,不表示點什麼嗎?」此時,佛陀正在城外一個果園中說法,且才剛為舍利弗及大眾展示完「祕境──您不曾見過的娑婆世界絕美真相」3D擬真秀,他想派人問候維摩詰,偏偏他的大弟子們,甚至包括彌勒菩薩在內的幾位大菩薩,一聽到維摩詰的大名都連忙搖手,這是怎麼回事?

《維摩詰所說經》的故事從這裡正式開始,後續一一帶出佛陀的十大弟子、四大菩薩曾被指正修行概念上的偏狹與不究竟,因而留下極大的心理陰影,自覺沒有資格擔當探病的責任……如此戲劇性的開場與鋪陳,無怪乎胡適稱此經是「半小說,半戲劇」的作品。

最後,佛陀只好請有「諸佛之師」之稱的文殊師利菩薩出面。只是,就連他都顯得為難,並如此評論維摩詰:「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而且「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祕藏無不得入」……

就在大眾覺得文殊菩薩也將拒絕時,他卻話鋒一轉,說:「好吧,既然世尊您都吩咐了,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能夠如此一派瀟灑地領命,當然,文殊師利也不是等閒之輩。

誰,堪與維摩詰論法?

文殊菩薩是大乘初期最具威望的菩薩,經典中,有的說他是來自寶相如來佛土的菩薩,應釋迦牟尼佛的感召而來到此土,也有的說他是過去佛、有說是現在佛。印順長老的研究指出,文殊師利菩薩相關的教典,說法方式近於寶相如來佛土,如《清淨毗尼方廣經》中所說:

彼佛剎土不知斷、不修證。彼諸眾生重第一義諦,非重世諦。
(此土)一切言說,皆是戲論,是差別說,呵責結使說。世尊!寶相佛土無有是說,純明菩薩不退轉說,無差別說。

在印順長老歸為「文殊師利法門」的四十多部經典,也呈現了如此特色:「異於釋尊的說法,依眾生現前的身心活動——蘊、處、界、緣起,次第地引導趣入,而是依自己體悟的勝義、法界、解脫,直捷地開示,使人也能當下悟入的。」而《維摩詰經》也被歸進「文殊師利法門」的教典之中。

《維摩詰經》呈現的文殊法門特色,包括:斥小彈偏——對當時聲聞眾自求解脫心態的反省,以及對未能深觀般若的糾正;以語言反詰,造成對方反觀,如經中維摩詰對舍利弗與彌勒菩薩的反問;行動的戲劇性,如天女將舍利弗變女身;特重「空」義,如〈文殊師利問疾品〉對病的探源、〈入不二法門品〉對平等空的闡述;重菩薩的方便,如維摩詰的種種示現及示疾;諸法(包括煩惱、五逆)是菩提,如〈佛道品〉中說「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以及對阿?佛土的重視,如〈見阿?佛品〉中,許多人見了妙喜國的莊嚴而發願往生,佛陀也為他們授記。

誰,將是億萬富翁?

雖然重視阿閦佛土,然而,經中更多的,是對娑婆世界的肯定、對釋尊設教巧妙的讚歎,以及對此土眾生的鼓勵。如〈香積佛品〉中,維摩詰一反辯才無礙的伶俐毒舌,為眾香國菩薩解說佛陀如何用心良苦,為化娑婆眾生,而說三途苦報,及造業因緣,並讚歎娑婆世界的菩薩「大悲堅固」,擁有他方佛土所沒有的六度四攝等法,而且肯定在此土「一世饒益眾生,多於彼國百千劫行」!

在〈佛道品〉中,維摩詰問:「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菩薩如此回答:

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

接著,並用三種譬喻,說明為什麼這一切煩惱,都是佛種: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
又如殖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眾生正是因為在煩惱泥中,感受到苦海無邊,才知道要找哪裡是岸;煩惱就像土壤中的糞肥,就是要種在像這樣的糞壤之中,植物才能得到充分的營養;如果怕苦、怕煩惱,而處處逃避,又怎麼從中累積智慧?就像想要採得價昂的珍珠,就不能不入深海一樣。

在這世間,誰無煩惱?然而,被文殊菩薩這麼一說,凡夫不勝其擾的種種煩惱似乎珍貴起來,突然間,我們就像是擁有多到換不完的兌換券一樣,只要學會正確的兌換方式,一個個的煩惱,都可以兌換到一枚枚的智慧金幣,如此說來,我們誰不是準億萬富翁?

至於智慧金幣正確的兌換方式為何?〈文殊師利問疾品〉指出:「從癡有愛則我病生。」聖嚴法師解釋:「癡不是發瘋,是對世間現象的原則不清楚。世間的一切現象皆為因緣生、因緣滅,生滅無常,幻有幻無,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把自己所有的看得太重,便不會放不下提不起。」

宗薩欽哲仁波切在《一位名人臥病在床——維摩詰經導讀》中分析:「生病就是相信『自我』的存在。如果你執著於自我的概念,你就是病了;如果你想像自我是真實、現前,而且活生生的,你就是病了……我們持續地以自我作為依附,因而建立起所有其他依附的源頭:他人的、我的、他們的、好的、壞的……從這兩位菩薩的觀點來看,這種執取的傾向才是真正的疾病。」有所依附、有所執取,就是病。

誰,是維摩詰的繼承者?

事實上,經中更進一步指出,就連以解脫、證聖為目標的修持,也是病。如同臨濟禪師所說:「你言六度萬行齊修,我見皆是造業:求佛求法,即是造地獄業;求菩薩,亦是造業;看經看教,亦是造業。」黃檗禪師亦說:「著相而作者,皆屬魔業,乃至作淨土佛事,並皆成業。」

禪宗祖師對著相而做的修持所做的喝斥,正是延續了維摩詰在〈弟子品〉、〈菩薩品〉對聲聞弟子著於宴坐、說法、乞食、出家等事相的責難。《維摩詰經》對中國禪宗影響極大,《六祖壇經》即多次引用經中句子,如:「即時豁然,還得本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等。聖嚴法師便分析,《維摩詰經》對《壇經》造成的影響有:頓悟的觀念;淨心、直心的觀念;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就是修行;動靜一體的觀念,以及不二的觀念等。

就連維摩詰的語言風格,也影響了後世禪師用以開發學人心地。印順長老便說:「文殊法門的特徵——出格的語句、出格的行動,到了後期大乘時代,不同的大乘論師興起,顯然地衰落了。不過,在中國禪宗祖師的身上,倒多少看到一些。」

然而,維摩詰與禪師們的目的,不是要大家什麼形式的修行都不做,如宗薩欽哲仁波切所指出:「《維摩詰經》並不是漸進的教法,它可以被歸類為『了義』經典中最高的教法之一。但是,不要因為你正在研讀包含了各種非凡教言的『高深教法』,就開始輕視循序漸進的教法;你也不要自我欺騙,以為自己已經可以捨棄基本教法了。切記,你並非舍利弗,事實上,我們當中沒有任何人達到舍利弗的修行境界。」

因此,修行還是要修的,只是,必須與第一義相應,如經中〈不思議品〉所說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在實踐上,聖嚴法師在《神通與人通》中解析:「菩薩布施行道,無執著心,名為『三輪體空』,即是無能做的我,無所做的對方,中間無可做的事。」這樣的境界對一般人並不容易,卻可以試著練習,「當你付出之時不是為求回饋,付出之後不再掛在心上……若能如此,你雖尚未實證『無我』的境界,卻是有助於你的自我的消融。」

「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裡魔軍,大作夢中佛事。」如此一來,我們也就能漸漸地從無明、愛、生死的病中得心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