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人生419期:覺悟過生活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19

定價:NT$180

會員價:NT$29 (16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悟的詩偈】 三十年來尋劍客——禪師的悟道詩與生命體驗

↑TOP
開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師們將所體悟到的生命實相訴諸於詩,
以手指月,讓人一窺本地風光,
隨著「尋劍客」一同尋去。
■ 蕭麗華(佛光大學文學院院長)

禪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生命的明鏡、人生的指南、智慧的雋語。

佛教自漢晉東傳以來,禪詩在佛教經典與禪宗文獻上累積達三萬多首。不僅是文化藝術名篇,也是情景交融、含蓄蘊藉、深富境界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其中契理契機的智慧,像一盞盞的明燈,照亮生命的幽暗,引領性靈的昇華。

楊惠南教授在《禪思與禪詩》中說:
禪詩,有宋詞的直接,也有唐詩的婉約;卻超乎直接和婉約之上。直接,是直接闡述機鋒;婉約,則婉約表達悟心。二者的目的,都不在宣洩世間情意,而在直指人人本有,卻迷失了的心。

這段話本身就已禪味十足,說中了禪詩的真髓。人的生命千機萬狀,禪詩中的禪機,有的親切綿密,有的如狂風驟雨,有的像脫韁野馬,都是生命真實的呈現。

背反常理,處處矛盾
禪師悟道詩的語言常常都背反邏輯,最早是傅大士的詩: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傅大士生於西元497年,他是梁武帝的老師。這首詩處處背反,凸顯相對立中的矛盾。「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與「橋流/水不流」,怎麼都與這個世界的道理不符?空手如何把鋤頭?既步行何以又騎水牛?明明是水在流動,大士何以說是橋在流動?現象世界本無自性,緣起性空,須知萬法不住於心,不離於心。世界本是謬悠矛盾的,但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唐代曹山本寂禪師也這麼說:

焰裡寒冰結,楊花九月飛。
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

本寂禪師是洞山良价法嗣,和洞山共創曹洞宗。此詩的「焰裡/寒冰」、「六月楊花/九月飛」都是矛盾的現象,泥做的牛能吼、木做的馬能嘶,這更是荒謬怪誕。但是荒唐與背反常理的世界,不正好啟發我們的智慧?破除常規邏輯,不正好可開啟活活潑潑的生命契機?

我最喜歡唐代王梵志的詩,總是一針見血。茲錄兩首說說:

(一)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二)
慧心近空心,非關髑髏孔。
對面說不識,饒你母姓董。

王梵志的詩語言通俗,說的都是粗俗的大白話,卻能沒人間煙火味兒,實實在在,透視人生,有深刻的警醒效用。前一首,城外的土饅頭,指的是墳墓,是城裡人最終的歸處。人再怎麼嫌它沒滋味,也得走上這條路。後一首,說開悟的慧心很接近空心,但不是從五官孔竅的骷髏之身來的。這個道理當面說也不容易明白,那怕你母親姓「董」也還是不懂。這是禪師凌厲的幽默。

以手指月,意在言外
唐代靈雲志勤禪師的〈開悟詩〉最有名: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志勤禪師屬南嶽懷讓禪師一系,此詩是禪宗叢林名篇。志勤禪師因見桃花盛開而開悟,這層開悟是色空不二、色空一如的領悟。如《心經》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旦明白空為妙有,已證真如,智慧開啟,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疑惑?

寒山詩受到全世界的喜愛就是如此,直指本心,明明白白:
眾星羅列夜明深,嚴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寒山詩多寫月,以月亮之光華皎潔來比擬明澈的真心,自性真心如掛在天邊的這輪明月,它的光華是圓滿而不會磨滅的。但證悟真理畢竟是語言難以言說的,所以「詩」成了最佳的載具,詩歌可表達抽象而難以言說的內涵。儘管寒山已經以月比擬真心,他還是覺得「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月」終究不是心,只是個可資形容的比況而已。

月的光輝普照大千世界,千江有水千江月,千載以來,很多禪師還是愛用月來形容悟境。唐代皎然和尚詩說:「秋水月嬋娟,初生色界天。」月光遍照色界九天,提供一夜盈虧起落的「向夜禪」。華亭德誠禪師也有一首以明月示道的禪詩: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此詩以垂釣象徵禪師與眾生的互動,偏偏「夜靜水寒魚不食」,魚兒不上鉤,禪師只好載著滿船月光回去。德誠禪師真有耐心啊!滿船明月的光華,我若是魚兒也願與禪師共享。這月夜垂釣的意象多美,月光是自性的智慧之光,古今多少禪師也都顯現此光。弘一大師在圓寂前不也留了一偈──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圓滿展示了悟境。

晚唐的貫休和尚還以「月」來印證一位乞食僧:
擎缽貌清羸,天寒出寺遲。
朱門當大路,風雪立多時。
似月心常淨,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

在寒冷的冬天,一位清癯羸弱的禪師擎缽出寺,去到富貴人家的朱門大路,在風雪中站了許久。貫休和尚說他的心像明月一般常保清淨,世事紛亂如麻對他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可別看輕他,古佛都是如此的。能修禪到達內心清淨無塵,萬慮不擾的境界,真是古佛再世了。貫休和尚是晚唐五代間的高僧「禪月大師」,著有《禪月集》,是「月」意象的絕佳代言。

花紅處處,處處逢春
禪師還喜歡用春天與花作象徵,五代僧懷浚禪師的示法詩說:
家在閩山東復東,其中歲歲有花紅。
而今再到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

這首詩只有四句卻連用三處「花紅」,心花多燦爛啊!懷浚禪師是一位話很少的悟者,別人跟他對話,他只有「阿唯」而已,因此人稱「阿唯師」。此詩看出他是一位以自性為「家」的禪師,所以能這麼天真燦爛。他說他家在閩山的東邊又東邊,其實是渺無定所的意思。無有定所的勝境,花紅處處,處處逢春。這是他永恆的春天。

唐代無盡藏尼師的〈悟道詩〉也是以花和春天為喻: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春天就是我們的佛性、真如、真心。無盡藏尼師印證了春天就在嗅梅花的剎那,她開悟了。生命的自覺不在他方,而是在心念的方寸之間,何須汲汲外求!家就在自我的心田上,自性就是本家。太平慧勤禪師的法嗣,清海禪師的〈開悟詩〉也說:「青山況是吾家物,不用尋家別問津。」禪師一旦悟到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本來無一物的自性,也就是到家啦!家在哪裡,春天就在哪裡,花紅處處是吾家。
嚴格說來,禪詩是不合適用來「欣賞」的,因為它有許多文字貌似拙劣,卻機趣橫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日本近代思想家九松真一在《禪與美術》一書說,禪宗藝術的幾個特徵:不均齊、簡素、枯高、自然、幽玄、脫俗、寂靜等等。這就是因著生命的千差萬別,禪詩所映照出多姿多樣的美感。而讀者諸君從中得到了什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