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正念減壓,有壓力,不煩惱:三乘佛法日常入門心要

作者: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Thrangu Rinpoche

譯者:帕滇卓瑪

出版社:創古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44頁 / 17 x 22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1830091

ISBN:9789869554107

定價:NT$300

會員價:NT$25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章節試閱】佛性

↑TOP
一般而言,眾生有極大的無明。當然,和畜牲相比,人類在很多方面都比較聰明,而且具有滿多的智慧。但是,人類的智慧仍然相當有限。例如,像我們這樣的人,無法看見這個房間牆外所發生的事,也看不到這個世界其餘的事。我們的所知僅及於牆壁的盡處。縱然人類能夠看見牆內其他的人,但對人們的內心也僅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因為人類的知覺無法伸展到那個範圍。即使我們自認為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我們也經常犯錯。比方說,當你的朋友外出時,你可能會開始想:「不知他說了什麼有關於我的話。」由此開始胡思亂想,並認定他說了你的壞話。因此,當他回來時,你們之間可能開始吵架甚至打了起來,因為你已經自行歪曲了他的意圖。甚至你也可能認為和你敵對的某個人改變了他對你的看法,因此你完全解除了戒心。如果他實際上仍然是你的敵人的話,你的這種猜測將造成許多麻煩。如實認知事情的真相是很不容易的。

當學習佛陀的法教時,我們學到貪欲的本性、嗔惡的本性等等概念。但是,要真正瞭解這些法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縱使我們已經知道貪欲的短處,然而,由於無明的緣故,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知行合一。因為我們的無明是如此廣泛,我們很難迅速地瞭解真諦較深的層面。這就是為什麼無明會被比喻為榖粒的莢殼—因它非常強韌、堅硬,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將之去除。

《寶性論》舉了另一個例子來解說這一點。有一尊非常珍貴的塑像,是由黃金打造而成的。這尊佛像在久遠之前倒落在地,被泥土所掩蓋。因為沒有人知道它在那裡,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都把垃圾倒在那兒。由於沒有人知道它在地底下,它就被愈埋愈深了。有一天,一位有天眼通的人來到這兒,他看到地底下這一尊珍貴的黃金塑像,就告訴某人:「地底下有一尊珍貴美麗的黃金佛像,你們只需要把它挖掘起來,清理乾淨,便能擁有這件極度貴重的寶物。」有理性的人會聽從這個人所說的話,將塑像由地下取出,把它清理乾淨,然後擁有長久以來一直都埋藏在那兒的寶物。

這個例子非常地清晰、生動:從無始劫以來,這珍貴的佛性就一直存於所有眾生的心內,然而它一直被煩惱的泥土所掩蓋。因為不知道我們自身之內有這珍貴的本性,於是煩惱便不斷地堆積起來。但是,佛陀就像那位有天眼通的人,他告訴我們:「你們要知道,佛性在你們心內。你們只需要把它挖掘出來,並把它清乾淨,它所含有的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就會顯現出來。」聽從佛陀法教的眾生,自然能夠發掘這項聖珍的本質—雖然它一直在我們心內,但是在佛陀到來之前,我們一直不曉得它就在那兒。

為了顯露這個本質,我們必須觀修真諦、現象的本質、事物的真相。如果我們這麼做的話,我們就能夠淨除一直障蔽著這個本質的幻相及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