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如來寶藏:聖嚴法師的如來藏思想研究
The Treasure of Tathagata: A Research of Master Sheng Yen's Thought on Tathagatagarbha

作者:杜正民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24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00631

ISBN:9789575987848

定價:NT$220

會員價:NT$187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三節 聖嚴法師的悲心願行

↑TOP
一、三系標名遞嬗

相較於二位大師,聖嚴法師又是如何看待中國佛教的發展歷程呢?在〈承先啟後〉文中,法師提到漢傳佛教在隋唐鼎盛之際,沒有如來藏與神我的問題,因為大家對佛法都是信心十足的,但是到了宋、明以後,開始受到儒學的攻擊,而佛教內部亦出現以下的危機:

佛教漸漸衰微,研究佛學的人稀少,實踐佛法的人廖落,留下僧尼及寺院的空殼子,便與俗化的民間迷信合流了。……那也是我從小就講的:「佛教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

從小生長在漢傳佛教衰微的大環境,法師內心一直繫念著:「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的初發心,並於閉關期間大量閱讀佛教經典、大師們的著述,於1969年完成《比較宗教學》著述中,首次提出其三系標名:般若中觀系、瑜伽唯識系、淨心緣起系。

法師留日歸國後,於1978年〈唯心與唯名〉的演講中略提三系的標名:真常系、性空系、唯識系。於1983年〈序劉國香居士《語體文譯大方廣圓覺經》〉一文中也略提為:般若性空、唯識虛妄、如來藏實有。更於1987年《明末佛教研究》中簡略為:空、有、真常。至1993年後的三部著作中,方固定為簡潔而單純,不加任何修飾或形容的字句,直接的標名為:中觀、唯識、如來藏。

從三系標名的演變過程可發現,晚年的聖嚴法師不僅回歸佛教思想發展的核心義理,亦不做任何高低、輕重等判攝,足見到其成熟而獨立的思想脈絡。

二、融合二師以立宗

面對民初時期漢傳佛教「經懺佛事」過度的鬼神化現象,當代大師們都為此提出可能對治的方法。法師於〈中華禪法鼓宗〉一文中對於印順長老的三系及其與太虛大師的不同,做如下的分析:

印順長老是依據經論思想而分析,不是以一宗一派作為歸類,他是回到印度佛教的源頭予以釐清。……但是,印順長老並沒有把《阿含經》當成最高的佛教,他以「性空唯名」的中觀大乘佛法為佛的本懷,這跟太虛大師的想法以「法界圓覺(如來藏)」的空有圓融為本懷是不同的。

從法師於文後亦提及:二位大師都是思想家,但沒有組成持續而普及的教團,筆者認為二位大師即因此而無法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那法師又是如何看待自己所立的三系觀點呢?法師表明除了參考二位大師的偉大思想外,更是:

站在現代人所見漢傳禪佛教的立足點上,希望把印度佛教的源頭以及南北傳諸宗的佛法作一些溝通,因為我所見、所知漢傳禪佛教的特色,就是釋迦牟尼佛化世的本懷。

在筆者的理解,法師不僅參照近代大師的觀點、以漢傳的禪佛教為立足點,而且重視與現代國際佛教,以及與各宗教溝通的功能,其在《華嚴心詮》更直接表明:

我的任務,是將內外大小的各家觀點,中觀、瑜伽、如來藏三系的思想脈絡,一一查出原委,一一予以貫通,一一釐清其思想史的軌跡,一一還歸其功能作用,一一導歸於佛陀的本懷。

是以,在對聖嚴法師的如來藏思想與實踐的多年研究與釐清後,筆者認為聖嚴法師是本著其一向的態度:「佛法這麼好,誤解的人那麼多」,其一生即是極盡可能地以白話易懂的方式,讓世人能對佛法有更正確的認識與理解,並努力將大家所誤解的內涵,以他個人在禪法上的實修、豐富的教學經驗,漸漸演繹出其獨特的如來藏教法,用以適應和對治現代社會的需要,並做為未來世界佛教的核心主軸。藉此,亦化解了一些自古以來對大我如來藏的誤解與誤執,真正朝向實證不離緣起空義的無我如來藏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