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西方各國佛教略史
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m in the West

作者:淨海法師等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81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11

ISBN:9789575987701

定價:NT$880

會員價:NT$74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篇 歐洲】第一章 英國佛教略史

↑TOP
第二節 二戰前英國的佛教團體

三、英國早期的西方比丘

英國的第一位僧人是阿育比丘(Bhikkhu Asoka,?─一九○五),俗名戈登.道格拉斯(Gordon Douglas),他於一八九八年在斯里蘭卡出家,但有關他的記載並不多,他對佛教在西方傳播的影響不大。阿育比丘於一九○五年在緬甸去世。

英國的第二位比丘阿難陀彌勒,俗名貝尼特(C. H. Allan Bennett),生在倫敦,父親為電機工程師,他本人是化學分析師。貝尼特十八歲時讀了阿諾德著的《亞洲之光》,發現了嶄新的心靈探索領域;接著他研讀當時歐洲所有的佛典,信心增長,於是捨棄原有的宗教信仰,而轉信佛教。一八九八年,他為了更深入了解佛教,遠行到錫蘭。

貝尼特到錫蘭沒有多久,就發心到緬甸出家為沙彌。後受聘在一緬僧佛學院教授英文四年,課餘時間他致力於聽聞和研讀佛法。貝尼特於一九○二年受比丘戒,法名阿難陀彌勒。受戒之後,他發願:「我皈依佛教,願意奉獻生命,誓將法輪轉動到我的祖國英國,並在歐洲成立僧團和佛教會。」

阿難陀彌勒比丘修學佛法非常精進,胸懷將佛教傳播到歐洲的使命感,所以積極與一些英、德、美國佛教學者聯絡。一九○二年,他在仰光召集佛教信眾,在緬甸成立了「國際佛教會」(International Buddhist Society),計畫將佛教發展至歐洲。同時出版《佛教》(Buddhism)季刊,是英國第一份佛教期刊。藉由宣傳,阿難陀彌勒比丘得到緬甸一位女慈善家哈拉翁夫人(Mrs. Hla Oung)相助,負責弘法團的經費。

英國方面,一群佛教徒為了迎接阿難陀彌勒比丘弘法團的蒞臨,也於一九○七年成立大不列顛愛爾蘭佛教會,會址設於靠近大英博物館的柏里街,由戴維斯擔任會長,這是西方的第一個佛教協會,也是阿難陀彌勒比丘隔年在倫敦停留六個月的講經場所。

一九○八年春,阿難陀彌勒比丘和羅斯特博士、麥克欽(J. K. M’Kechhie),以及他的護法哈拉翁夫人及其家人,到了倫敦,展開傳教的工作。他以獨特的巧思,印製宣傳手冊、撰寫文章、出版期刊、舉辦講座。無比熱忱,推動弘法工作。

阿難陀彌勒比丘非常努力,他具有深沉的智慧,莊嚴的修養風度。但弘法成效不彰,檢討原因是因為阿難陀彌勒比丘嚴格地遵守比丘的戒律生活,但英國沒有比丘住的佛寺精舍,日常生活有很多不便。再者,因為他的健康狀況不佳,所以心有餘而力不足。大約經過半年的時間,同年十月二日,原有弘法團的人,就都回到緬甸仰光。弘法團在英國發展的計畫,雖然不如預期的效果,但因半年中,他們常在學校、工商會和其他公開場所演講佛法,倫敦報紙也時常登載他們活動的消息。所以,阿難陀彌勒比丘,是將佛教弘法團帶進西方的先驅,為後來英國佛教的開展播下了種子。

一九一四年五月,阿難陀彌勒在緬甸生了重病,他在英國的姊姊,請他赴美國靜養。阿難陀彌勒比丘,雖有將佛教傳至歐洲的宏願,但因健康情況,醫生囑咐必須停止工作,長期休養,他只好選擇去了美國。可是,他為了戒律的莊嚴,預知在西方生活,一定會產生很多困難;所以起程前,在緬甸一百多位佛教徒前,阿難陀彌勒比丘捨去比丘戒,這是他受比丘戒十二年後的事。

十月他原訂乘船赴美,但臨時收到通知,因他患有傳染病不准赴美,所以返回倫敦。雖然他健康不好,但仍持續為佛教做事,護持佛教。阿難陀彌勒比丘曾著有一本著名的《聖者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Aryas,一九二三)和《緬甸的宗教》(The Religion of Burma,一九一一)。他於一九二三年去世,年五十二歲。在阿難陀彌勒去世之後不久,佛教協會也就解散了。

戒行比丘,俗名麥基奇尼(J. P. McKechnie),早期特別歡喜讀赫胥黎、叔本華等哲學作品。由於對現實不滿,曾想自殺。後來讀到阿難陀彌勒比丘主辦的《佛教》雜誌,討論到涅槃的問題,他很感興趣。思考後,覺得很接近他想要的生活方式,於是他立刻寫信給緬甸《佛教》雜誌的編者,表示參與的意願。阿難陀彌勒比丘接受他的要求,麥基奇尼於是前往緬甸,於一九○六年出家成為戒行比丘。他是位模範的僧人,在緬甸和英國為佛教服務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他的著作可讀性極高,如《蓮花盛開》、《佛陀的年輕時代》(A Young People's Life of the Buddha)等,翻譯有《中部》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