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11期:善知識,我來了!--跟著善財童子參學去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11

定價:NT$180

會員價:NT$29 (16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訂閱雜誌 可購買時通知我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人生講堂】 我,已不是我:隨順因緣勇敢承擔

↑TOP
常藻法師從馬來西亞來臺出家,學成之後回國服務,
成為法鼓山體系最年輕的監院法師。
一路走來,法師隨順因緣不斷蛻變,
從沉默寡言、好靜獨處,轉變為領眾修行、樂於分享,
在因緣中學會勇敢,也明白「承擔」的真義。

主講人:釋常藻(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監院)
時間:2017年9月9日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活動名稱:2017法鼓山心靈環保講座DDM Talk
文字整理:《人生》雜誌編輯室

以前的我,極度安靜、喜歡獨處,這幾年的改變不可謂不大。很多朋友問我:「是不是因為出家,所以有這麼大的轉變?」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如果答「是」,怕讓人誤以為出了家,換了髮型、服裝、身分,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回答「不是」也不全然正確,自己的確是因為出家,經歷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因緣,而造就了今天的我。

2007年,我從馬來西亞到臺灣出家,2011年從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到普化中心領執,負責教案撰寫與課程推廣,一年八個月後,我領了新執事--馬來西亞道場監院。那時,我連道場、分院如何運作都不懂,剛到任時,大家就告訴我一個「意外驚喜」,去年已預定,幾個月後第一次要舉辦大型的慈悲三昧水懺法會,他們要我指導,其實我才是最不懂的人。這幾年,我真的是硬著頭皮,現學現賣,真不知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

回首來時路,硬著頭皮上

去年(2016)4月10日,我和道場的資深義工一起外出勘察活動場地,那天剛好是自己在馬來西亞領執滿三年,這位義工明白我這三年走來的跌跌撞撞與大小困難,問我:「這三年來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我想都沒想,毫不猶豫地說:「每天和人講話,是最困難的事。」從小到大,我一向沉默寡言,整天不講一句話,是很正常的事,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自己。我也很內向害羞,只要三、四個人圍著我聊天,即使是最熟悉的親友,當他們的眼神注視著我,便會讓我慌得想逃,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就在回到馬來西亞領執不到半年,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到新馬泰關懷,方丈和尚此行是關懷行,對我而言,卻是「誠惶誠恐行」。儘管兼任新加坡和泰國護法會輔導法師,但尚不知道要做什麼,以及如何接待方丈和尚,只能硬著頭皮,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內心卻是無比焦慮。尤其全程陪同方丈和尚接見各方顯要人士,方丈和尚想要協助我趕快適應新的人事物,所以逢人便介紹我,但內心其實非常不安。還好,我有一個優點--故作鎮定,就這麼度過了手足無措的「誠惶誠恐行」。

再者,由於聖嚴師父的德行,法鼓山備受尊崇、肯定,當馬來西亞教界舉辦大型活動時,法鼓山一定受邀與會,當然代表就是馬來西亞道場監院,主辦單位安排的位置往往非常顯眼與重要。記得有一次舉辦全國佛教活動,全體法師受邀上台,分成三區,我站最前排的中間,在那些出家二、三十年的比丘、比丘尼中間,才出家幾年的我,內心實在不安!

當大會司儀宣達:「恭請法鼓山住持主持祈福活動。」這時,我和司儀都會嚇一跳。因為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沒有住持,只有監院;而大會司儀一看到我也大吃一驚,因為他想像代表法鼓山的法師,應該是一位可以震懾全場、德高望重的長老尼,怎麼會是一個娃娃臉,像個小孩子的出家人?我很能理解司儀的心情,也很想告訴他:「因緣如此。」

今生有幸,遇見聖嚴法師

就這樣,我喜歡沉默寡言,因緣卻要我一直講話;我喜歡獨處,因緣卻讓我必須面對大眾。如果問我辛不辛苦,我會如實回答:「很辛苦。」因為這和我的本性差太多了。然而我從沒想過要退縮,原因只有一個,我想到了聖嚴師父。

何其幸運,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在聖嚴師父座下出家,讓我的生命完全改變。我學到安心的方法,心可以不隨著外境而起伏,每每想到這裡,我就找不到推辭、退縮的理由。看看師父,不僅要將一片荒地開闢成法鼓山,還要帶領全球的四眾弟子。當時的師父,擁有的資源比現在的我少那麼多!師父剛到美國時,沒有落腳處,還要撿別人吃剩的,而我已有了一切資源。再者,看到好多想要離苦的眼神,以及求法若渴的心靈。每每想到這些,就不允許自己想太多,告訴自己:「往前走就對了。」在這過程中,我學習放下無助與無力,當下要我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一路走來,我謹記著師父的教誨:
不害怕自己會不會
不擔心自己能不能
不要想自己喜歡與否
只想需不需要去做

師父也常告訴我們:「會的就做,不會的就學。」秉持這樣的心去嘗試,發生了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轉變,我竟然變成一個連自己都不認識的人:這個人可以拿著麥克風侃侃而談,每天與人互動交談;不管站在台前領眾、開示,還是私底下關懷悅眾、義工……

過去二、三十年來,雖然跟自己在一起,但熟悉的是誰?我深深體會到:「我,已不是我。」這個人是因緣所需、因緣所造就的。因為有需要,自然有很多因緣來塑造我,因此而出席了一場又一場活動,做了一件又一件從未想過的事,只因隨順因緣,發生了這麼大的改變,這一切讓我覺得:「生命真是不可思議。」

看見懦弱逞強,學會承擔

如果一開始就自我設限:什麼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會做,什麼不會做,就沒有因緣去經歷這不可思議的奇妙旅程。過去,我對「承擔」二字的認知是,要做很多事,即使是別人不想做的事,不管多辛苦都要撐下去,這就是承擔。我曾自以為是肯「承擔」的人,因為我不怕苦、不怕做事。後來才發現,承擔不是要做很多事,不是不怕吃苦,而是面對委屈卻百口莫辯時,還能夠安忍、接受並包容一切;面對所有不合邏輯的指責、對方所有的情緒宣洩後,還能夠對他微笑,同理對方。

擔任監院執事以後,常常會面對所有矛頭都指向我的狀況,所有的事都是我的事,但所有的人都堅持各自的想法,不聽我的,卻都要我解決問題,在這個時候,心還能夠不受環境影響,還能保持安定、自在,原來這才是「承擔」。

我也曾經起煩惱,心想應該是自己不適合當監院,不適合當領導者……後來發現都是自己的問題,是我的軟弱與逞強所造成:我的軟弱是不敢去面對、接受別人不喜歡我的狀態與批評,因為不想承受而想逃;也看到我的逞強,我逼自己要用上佛法,不到最後一分一刻倒下時,絕不放棄。其實這全都是自己的缺點,才讓自己受苦,不是因為外境或別人。

種下的因,選擇在我

因為受苦的狀況太多了,我開始想:「要讓自己這樣下去嗎?」答案是否定的,我想要走出這個輪迴。但怎麼走出來?身邊很多愛護我的人、愛護我的師兄弟,看到我的狀況時,也是匪夷所思,他們會建議我不要這麼辛苦,可以把這個案子取消,解散那個團隊,重新找合作的人……但我不想這麼做,因為我更想為未來的自己,以及一樣面對困境的人,找到一條「心」出路。

當別人說「法師,您好偏心!」或是「法師,您就是不懂變通,才會把道場變成這樣」時,我便問自己:「想為自己種什麼因?」如果只是在意別人的看法、感受,我種下的因就是惡因、煩惱因,於是我發現:「每一個當下都可以為自己做選擇,每一個當下都可以選擇怎麼看待對方,這就是想為自己種什麼因。」終於了解,所謂因緣因果觀,就是為自己的心意與動機負責,這是我能為自己做的事,這個當下不責怪別人,不抱怨別人,而是祝福他。從那時起,我的心自由了、自在了!

別人說我好勇敢,都不害怕,其實不然,我只是學會了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也不那麼在意自己做得好不好,只是融入當下的角色,做該做、能做、需要做的。原來所謂勇敢,不必那麼費力,不必特別做什麼,只是很從容地融入當下,那是一種非常輕鬆的大步往前。

這段日子是最辛苦的日子,也是最幸福的日子。因為歷經了成長與蛻變,雖然也有很多被刺痛的不舒服,但還是覺得好幸福,如果沒有這些過程,現在我可能是一個想把缺點隱藏起來,一旦外境變動,心就跟著起伏、不安的人;或者還是一個在家被保護的人,只有不斷被包容、被安慰、被讚美,沒有轉變的機會。幸福,是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缺點,去經歷所有的轉變;去學會不管外境怎麼動,心都能夠保持著微笑。過程中,我學會不抗拒、不害怕,學會輕鬆、坦誠、快樂地勇敢向前進。

我沒有什麼成就,只有一大堆跌跌撞撞的經驗,這些經驗和走過的路,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根本微不足道,但對一個從小內向害羞的人來說,真是一件大事。這一路走來,個人沒什麼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所有成就的因緣,讓我體會到生命不是個人擁有的,是所有人事物的成就,才能成為「今天的我」。

我也想要學習,不設限地去成就別人,不去想自己會不會、能不能,喜不喜歡,只想需不需要做,所以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