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10期:動物也參禪?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10

定價:NT$180

會員價:NT$29 (16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訂閱雜誌 可購買時通知我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人生座談會】福慧當家好傳家

↑TOP
這是一場跨世代,也是經驗傳承的對話,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分享聖嚴法師的教導;
楊蓓從六十歲開始面對一個人的孤單;
柯有倫難忘父親的身教;
陳忻與父親從衝突到和解的相互學習。
無論身分、角色,每個人都要學習「當家」的功課,
扛起責任,修福修慧,把家好好傳下去。

活動名稱:法鼓山2017心靈環保講座
與談人:果東法師(法鼓山方丈和尚)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兼主持人)
柯有倫(青年藝人)
陳 忻(表演工作者)
講座時間:2017年9月8日
主辨單位: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活動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


楊蓓(以下稱主):十一年前(2006年),果東法師剛接任方丈時的青澀模樣,大家都還有印象,但是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請方丈和尚談談,箇中的酸甜苦辣。

果東法師(以下稱師):剛開始擔任方丈時,我真的很青澀,但聖嚴師父十分慈悲,都會給予關照,並先預設一些狀況,讓我有心理準備,例如許多人會好奇探問我的學歷、修行程度等等,師父告訴我坦然面對,當有人詢問就自然地回應,如果不便回答,就向他們講:「您不要考我了。」

後來當我有事向師父請益時,師父會教我該怎麼做,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再向師父請益,師父卻說:「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甚至還有一次,師父提醒我:「你絕對不能當我的傀儡。」現在回頭來看,這是師父避免弟子的依賴,希望我能獨立思考、要承擔,在這個過程裡,讓我感受到師父的慈悲,教導弟子學習擔當。

2007年7月我到東南亞關懷,那時師父有例行的身體檢查,需要住到加護病房,師父知道我回來了,便請祕書法師來告訴我:「請我們的主人到加護病房來看我。」我到醫院探望師父,師父看到我,便說:「我們的主人回來了。」他強調自己已放手,希望我能當家作主。

說完甜的滋味,再來說說酸苦的滋味。隨師父出家後,還沒擔任方丈時,我也曾被師父厲聲指責過,師父曾說:「能讓人說的,我就會提點;不能讓人說的,我對他好客氣。」我就自我安慰,那表示自己還有一點修行。另外,當團體面對有些人的苛責時,我大多是首當其衝,有時亦被說重話批評;雖然明知被誤解,甚至不便回應,只能點到為止,因為有審慎的考量。看似有很多的酸甜苦辣的現象,但是因為有佛法、禪法、心法,使我在品嘗六味--淡鹹辛酸甘苦時,都努力將之轉化為三德--清淨德、柔軟德、如法德。因為酸甜苦辣鹹,原本即有淡淡的滋味,酸可以解毒,鹽可以調味,甜可以開脾胃,苦可以降火,辣可以袪寒,若轉化為潔淨的清淨德,適合的柔軟德,一切都有它的法味德。

主:從方丈和尚的故事裡,聽到師父的耳提面命。柯有倫與陳忻的父親還在世時,也曾對他們處處提點。有倫菩薩最思念父親的提點是什麼?

#父親的身教 無形的教導

柯有倫(以下稱柯):對父親(編按:「亞洲第一飛人」柯受良)的想念,一時是說不完的,我講一些跟父親之間的趣事。三歲時,父親把我放上我人生第一台50㏄摩托車上,我竟也會騎了,這應該就是所謂的DNA吧,所以我三歲時已經得到很多掌聲。

五歲時,父親帶我去香港,拍了人生第一部電影《衛斯理傳奇》,我飾演一個尼泊爾的小和尚,也是在那時候,父親教了我很多,因為他有勇氣把兒子放在摩托車上,他一定非常相信我的能力。我很信任與仰慕父親,父親就是我的偶像,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我覺得父親的身教,比任何說出來的教導還重要。

他以前教導我必須精準面對每一次的挑戰,因為如果判斷錯誤,將會從摩托車上摔下來,把自己弄傷,也代表沒有對表演做好所有的準備工夫跟負起責任。就在我十五歲時,父親要飛越黃河的那一刻,我才開始害怕,真正了解父親對一家人是多麼重要。

過幾年我念書回來,向父親表明希望和他進入同一個圈子,但他並不認同,可是等不到我證明給他看的那一天,有天半夜,我突然被叔叔打來的電話驚醒,叔叔告訴我「父親離開了」,我實在不相信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到了上海,看到硬漢父親躺在那裡,我意識到父親真的離開了,那樣令人措手不及,而我也學到了人生的一課──無常。

主:父親不但是有倫的偶像,也是你的英雄,在父子互動的過程中,就在他把你放上摩托車時,其實他的傳承已經開始。

陳忻是我的大女兒,他們父女關係曾經一度很糾結,所以今天要讓她挑戰自己,講講心目中的父親。

#放下憤怒 重新認識父親

陳忻(以下稱陳):我三歲被父親帶進柔道場,練習護身倒法。當時父親說要教我柔道,我一心覺得是來學如何把人摔倒,結果父親卻說,在學會摔別人之前,自己要先學會被摔,所以接下來我就不斷地被父親推倒在地板上,再站起來。最後我真的受不了了,哭著跟媽媽說,我不要玩了。

小時候,父親教我很多東西,但他除了沒耐性外,也很嚴厲,所以我挨了不少打、挨了不少罵。我很挫折,甚至痛恨自己的沒用,學不會、練不好;一方面又恨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為何對我做這種不合理的要求?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跟父親的關係非常緊繃,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我就會迴避。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受到挫折,開始對自己很沒有信心,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犯錯使父親生氣;更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挨罵、挨打。這是一種非常合乎邏輯的恐懼,所以我很理性地迴避所有與父親正面交鋒的場合,這樣的狀況維持到我離家去念大學。

我是學戲劇的,學戲過程中,經常遇到與家庭有關的劇本,在不斷閱讀不同類型的家庭劇本時,慢慢對家人關係,或是每一個家庭角色面臨的困難、壓力,甚至彼此之間的情感糾葛,有愈來愈多的理解。有一天,我讀到某個角色的台詞:「可憐可憐你的老爸爸吧!」讀完之後,突然間,我對父親的憤怒,一下子就消失了,在這一句話裡,我聽到、看見,也感覺到「父親也是一個人」,他也有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他的選擇受到成長背景、認知等限制,有自己的極限。

當我理解到這件事情時,我就再也不氣、不恨父親了,甚至我也慢慢比較不恨自己的沒用。當我放下了恨,才慢慢地看清楚「父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是從那一刻才真正開始認識父親。

主:師父示寂之後,大家都覺得失去了依靠。方丈和尚必須擔起的不僅是師父的圓寂佛事,還包含法鼓山僧團,以及所有僧俗四眾的家,這個扛起責任的過程,又是什麼滋味?

#感恩順逆境 奉獻即修行

師:有時候人家問我:「師父捨報了,你要面對很多事情,會不會覺得孤單?」我這麼回答:「只要有整體感,怎麼會孤單呢?何況有這麼多師兄弟,與眾多護法信眾,我感恩都來不及,怎麼會孤單呢?」可以孤,但不孤單;孤是獨立的意思。

當團體面對著外境的考驗時,如果我們有缺失,就應該改進,坦然面對,接受他人的建議、指導。我們一定要修忍辱,並且用善念祝福對方,這一切都是來鞭策我們的逆增上緣,絕對不要用負面的情緒來反應、處理;這就是師父提出的「心靈環保」,從觀念導正,提昇素質,使心不受環境的衝擊,還能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現實、處理問題。師父也曾告訴我們:「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以和樂同生活,以尊敬相對待。」因為有這些開示,面對各種順逆因緣,讓我體會「順逆感恩精進行,懺悔報恩清淨行」,這是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師父捨報以後,我更重視團隊和合運作,雖然由方丈決行,但我不獨裁,秉持「堅守原則、充分授權、尊重他人、關懷對方、主動溝通、隨時檢討」行事六要領。隨時檢討不是拿著放大鏡看別人、檢討別人,而是先檢討自己,即是「理解現象,包容狀況,持續溝通,成就修行」的態度,這就是所謂「安心即是成就,奉獻即是修行」。(節錄。完整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