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愛上佛子行:佛子行37頌釋論

愛上佛子行:佛子行37頌釋論

作者: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譯者:蕭人瑄,馬爾巴佛學會編輯小組

出版社:德謙讓卓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15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64頁 / 17 x 22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1440121

ISBN:9789869158466

定價:NT$400

會員價:NT$34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中文出版序】

↑TOP
《佛子行三十七頌》這部論典,在西藏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教法,作者無著賢大師是十四世紀時薩迦寺院的高僧學者,他終身都在寺院中修持,曾經閉關二十年,出關開始講學與論述後,經常縈繞於心的就是:「什麼可以利益他人?如何能帶給人們最大的利益?如何使一個人成為菩薩呢?」多年思索下來,他得到的答案是「菩提心」,於是寫下了《佛子行三十七頌》,成為藏傳佛教廣為傳誦的法教,是任何一位西藏上師必定會叫學生去讀誦學習的入門功課,也是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及格魯派必修的基礎課程,每一位僧人、尼師都會背誦。

  尤其是我的上師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上師大約四十三歲開始,展開全球弘法三十年毫無間斷,無論他走到哪一個國家,都受到當地學佛學生的擁護和愛戴,透過學生,上師了解西方社會價值觀普遍影響了全世界,許多西方人喜歡佛法、想學佛法,但是傳統的111,111遍四不共加行,卻令他們覺得佛教是苦行,他們經常在這個關卡卻步,成了「前行的受害者」。有鑑於此,為了讓這些喜歡佛法,但沒辦法在一開頭不問來龍去脈直接投入四不共加行的現代人,上師就對這些弟子說:「與其做十一萬遍的四不共加行,不如做一千遍的佛子行,」直接從心的鍛鍊來累積前行資糧,由此可見我的上師具有很大的愛與慈悲。

  根據我的學習,修持菩提心,必須具有三種基本心念(心行),也就是:善良的心、智慧與誓戒。《佛子行三十七頌》分為「初義」、「論義」與「後義」三個部份,正好符合這三種心行:「初義」或說「前行」所講的,即是培養善良之心(慈悲)的因緣條件;「論義」的部份則是「正行」,是對於生活中如何修持菩提心的(智慧)指導。「後義」的部份,則是維護,也就是如何以誓戒維護慈悲與智慧。

  生而為人的喜悅

  善良的心也就是慈悲心,我認為這一點並不困難,因為善良的心是與生俱來的。天生就有但卻不一定人人都覺知到這一點,有的人把記憶的柵門關掉了,有的人一直流連在鏡子前,盯著自己額頭上的「傷疤」。因此,最簡單開啟自己慈悲心的方式,就是憶起「生而為人的喜悅」,對於獲得珍貴人身,要有感激之情。

  我們是有選擇的,可以選擇要看黑暗面或是積極的光明面,儘管我們遭遇生命的各種挑戰,但生而為人的喜悅並不會消失。一個經常心生歡喜的人,並不是因為他的生命是圓滿的、一帆風順的,而是他知道痛苦猶如頭上的傷疤,是一次跌倒換來的,既非與生俱來,也不會始終都在跌倒,更不應該把生命所有的創痛,都濃縮到這個傷疤上,一再強化它,歸咎說一切都是誰害的。要對他人好一點,也要對自己良善與慈悲,否則外表上看起來像個學佛人,內心卻喋喋不休,又有何益?

  禪修墊上百分之百安全

  據我的看法,智慧也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件難事。我們生活中原本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麻煩了,學佛之後我們會發現又多了一樁大麻煩,那個麻煩叫「我執」,好像不管左轉右轉都會碰到它,其實「我執」不過是一切麻煩的總稱,只不過是根深柢固的習性、老繭,是一種令你覺得舒適、習慣、有安全感但卻煩惱叢生的執取。

  我們要讓與生俱來的智慧再度發光,只需要「出離心」和「勇氣」,我們要有從「我執」中出走的決心,我們在智慧與靈性上變得堅強,不輕易被外在環境擾亂,我們勇於放下舊有的習慣,只要放下一次,我們就會發現貪心、瞋心和癡心等,瞬間都失去了力量。

  思緒奔騰的心,是不可能快樂的,當覺知或正念不夠強的時候,短暫的逃跑是聰明的,逃到哪裡去呢?依我的經驗,逃到「禪修墊上」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禪修墊比佛像、念珠更為珍貴,也比汽車更為有用,汽車能載我們到想去的地方,而禪修墊則幫我們斷除習性的束縛,我們上座後就感到自在解脫,還需要去哪兒呢?

  有時候我們說「這個太難了,那個也太難了」,這個情況僅只是一種未經思索和嘗試的學舌、表述。我們只需要朝已知的那個方法,跨出一步,改變習慣想法,事情就會開始改變,否則,睡著很難,起床也很難,出門很難,回家也很難。所以,我們試試看,把「困難」改說為「挑戰」。

  真誠的誓言

  最難的,還是在於如何保持和維護這與生俱來的慈悲與智慧,也就是誓戒最難。真誠的誓言是很美妙的,我們立下誓願要去利益眾生,要對他人好一點,光是這誓言本身,就已經非常讓人覺醒、非常有威力了,這也表示,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如母的眾生。

  如果遭遇了困難,感到憂傷沮喪時,就想要找地方躲起來,和眾生疏離,這麼做是不恰當的;又或者學習了佛子行,卻變成「發現他人迷惑、指責他人錯誤」的專家,忘失佛法智慧原是為了斷除我們內心的迷惑,是為了幫助我們看清內在實相,而非看向外在的幻相,萬一我們目標錯亂了,正如同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說的:「猶如換下了一付鐵鍊,卻套上了黃金鎖鍊。」如此一來,我們將更難棄捨這付鎖鍊,因為它是黃金的。

  當我們心生歡喜,並且思慮澄靜,也就是能夠持守慈悲與智慧時,很自然地我們會想要分享,這時憶起我們的誓戒,用我們的身、口、意,每天讓一位眾生微笑,或者每天讓一位眾生放鬆片刻。我們只要這麼做就已經是在實踐佛子行了。

  只要因緣俱足了,想要成佛僅只需一瞬間,但若是因緣不俱足,想要煮杯咖啡都很困難,不是嗎?所以修持《佛子行三十七頌》,我建議大家首先帶著憶念的心與歡喜心,念誦一小段皈依文,然後簡略的靜坐修心,在閱讀上師開示之前,也可以念誦「四無量心」這類簡要的偈頌,然後想想,怎麼樣做一個善良之人?想想是什麼成就了菩提心?當你證悟之後,一個真實菩薩的生活才真正開始呢!

作者:阿闍黎喇嘛滇巴嘉稱(Acharya Lama Tenpa Gyaltsen)
喇嘛滇巴嘉稱
西元2017年1月15日寫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