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人生406期:凝視死亡 探索生命智慧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06

定價:NT$150

會員價:NT$30 (2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護理師篇】向病人學習 啟發人生能量

↑TOP
臺大醫院安寧病房首次成立時,翁瑞萱即進入擔任護理師,
在服務的同時,也因陪伴病人的最後一程,
得到許多生命的啟發,唯有學習圓融地看待人生,
心才有足夠的力量繼續前行。

■ 翁瑞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長期照護規劃發展中心副主任)

在安寧病房,每個病人的人生書本都不一樣,從病人身上學習,得到啟發,並回過頭來省思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心才有足夠的力量繼續往前走。唯有準備好自己,圓融地看待很多事情,才能陪伴病人去面對人生這最後一程。

感謝小菩薩的病亡示現

記得大學時,到兒科病房實習,發現孩子好天真,很想要親近孩子,於是1994年畢業之後,就申請到臺大醫院小兒癌症病房。剛開始時,為一位15、16歲的孩子更換化療點滴管線,生命已到末期,口渴嘴破的孩子跟爸爸說「想吃冰」,可是爸爸卻無法理解。我看到癌末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給藥、做化療的處置,面對辛苦、痛苦的療程,護理師應該居中當潤滑劑,讓父母看到孩子的需求,協助並提供醫生診斷資訊,在醫病之間的溝通協調上,多一點著墨。

還有一次值班時,得知有一位與我很親的孩子可能即將過世。當我查房來到他的門口時,聽到媽媽的哭聲,我知道我錯過了最後看他的機會。進去時,我抱著痛哭的媽媽,自己也忍不住哭了。媽媽很驚訝,沒想到醫療團隊也會心疼她的孩子離開!我才發現,醫療人員的情感表現,是可以支持家屬的。

另有一位臨終的11、12歲女孩,深深啟發了我。當媽媽委婉地對她提到天堂時,她坦然地說:「我知道媽媽看不到我結婚的樣子了,我走時想穿新娘禮服讓媽媽看。」於是母女倆一起選擇禮服的樣式、假髮髮型……小小的年紀,竟然能主動帶著媽媽一起面對死亡。

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護理師這個角色的重要,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我需要學習更多的能力與技巧,來幫忙這些死亡迫在眉睫的病人。因此,當臺大醫院1995年成立安寧病房時,我就毅然決然轉過去服務。

安寧病房開啟的學佛契機

然而,在安寧病房工作時,如何與原醫療團隊磨合,成了最大的挑戰。由於醫療團隊的目標是用各種方法治癒病人,而安寧團隊的理念則是幫助病人有尊嚴地善終,所以合作的第一年可說是衝撞期,常常為了如何緩解病人症狀的處置方式,而產生不同照顧理念的衝突。有一次,我忍不住向安寧病房主任抱怨,他勸我說:「要讓對方認同安寧理念,必須要想方法,並非橫衝直撞的,別人就會接受你。」

於是我退一步,不主動發聲,而是鼓勵病人與家屬將實際狀況和感受向腫瘤科醫生反應,讓他們聽見病人與家屬的心聲;並且不斷地搜尋學理實證、嗎啡用法等等,請安寧醫生和腫瘤科醫生討論,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此外,還舉辦個案討論,定期向腫瘤科分享我們照顧個案的安寧經驗,以及病人的改變,讓他們了解善終也是一種很好的照顧。如此經過二、三年的時間,雙方的合作終於漸入佳境。

從事安寧療護工作,若是缺乏了對於生命的體悟、正向的思維想法,就沒辦法陪伴病人走在末期的階段,和病人談論生死。也因此,從病人身上,我學習到很多珍貴的生命課題,甚至因此走入佛教。例如,有一位年輕病人很能夠面對與接受自己的病況,他臨終時,將熟讀翻爛、密密畫線的《金剛經》,以及所題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送給我,我才了解佛法對他有這麼大的支持力量;曾經因確診大腸癌而崩潰哭泣的乾爹,在最後一年不斷地鈔經,臨終前10天,他到安寧病房外的花園曬太陽,還做了一首詩,表達他已經做好準備,可以跟著菩薩走了,最後非常平靜安詳地往生。照顧過程中,讓我體會到佛法能成為生命的資糧,若能經常憶念佛菩薩,就能隨時幫助我們安心。

這種種都讓我感受到佛法在內心的力量,於是我開始看佛法漫畫,每天念《心經》,對空、無常的道理有點體悟,學習到生命的結束,可以從著重事件結果,轉而提昇安寧照顧品質的過程,讓我看待生命的寬度和廣度也跟著不同。而與法鼓山一位法師的相遇,才讓我真正地體認到這點。第一次見到法師,是她被送來金山醫院急診。醫生和我了解法師的病歷後,決定要向法師說明病情。

學習自在的告別

討論病情與建立關係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非一見面就單刀直入地談,之前需要一些運作,讓病人敞開心來討論。例如先找家屬了解病人背景:病人曾經遇到挫折或人生困境時,如何去突破?對於人生的看法是什麼?是否曾有癌症的朋友,他有什麼感受和想法?我們會去蒐集資料,再決定討論的方式:委婉的、單刀直入的、迂迴的、慢慢鋪陳的……視病人的人格特質而定。

以過去的經驗,出家人是可以直接敞開心胸,談論生死的,所以我們先為法師按摩最痠疼的部位,讓她感覺到我們的真誠關懷,隔天便單刀直入地向法師說明病情,溝通想往生的地點……等細節。印象中,法師輕輕提過她下床時腳會軟,無法支撐身體。我將她的擔憂謹記在心,當她想上廁所時,我便抱著她下床,讓她很有安全感地如廁。看到法師對我的信任,傍晚送她回山時,照護的法師就請託我留在山上過夜陪伴她。

從擔架搬移法師到女寮準備好的床上時,她的呼吸突然變得淺快,喘不過氣來。我想到安寧病房佛教宗教師曾引導病人觀想佛菩薩的光,讓病人放鬆安定,所以建議法師,試著閉上眼睛觀想佛菩薩,以一吸二呼的方式,慢慢調整呼吸。法師閉起眼睛不到兩分鐘,呼吸就平順下來,然後睡著了。在生命垂危且身體極度不適的狀況下,法師能藉由佛法讓身心穩定,使我感到震撼,原來念佛觀想能讓人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改變。此時深刻的感觸是,念四字「阿彌陀佛」可以很簡單,但也不容易,是需要平常念佛觀想的修行功力,以及對佛法的堅定信念。

之後,從法師俗家親人隨後抵達陪伴,到她往生、助念、佛事、植存,我看見整個僧團照護病人的周全安排與師兄弟的支持力量,甚至延續到事後家屬的關懷慰問,都做得面面俱到。還記得骨灰植存完,僧團法師和我陪她的母親去大殿禮佛,到開山觀音繞佛,聽母親分享佛法如何影響法師,法師又如何回過來影響家人,我看見佛法的花朵從法師心中開到家裡,溫馨綻放,生命如此不同。

在急診到捨報的這短短一週裡,在這位法師身上的另一個學習是道別。在山上陪伴她一個晚上後,我向法師告假。臨走時,法師說要下床上廁所,指名我扶她,回到床上時,她竟仍抱著我沒放手。我感覺到法師在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感謝與道別。下山時,我知道下次再來應該是法師往生的時候了,心中真有說不出的感受。照顧病人不只是到生命結束,除了引導病人與家人好好說再見,照顧團隊與病人道別,也是一種安寧的「全程照顧」。

接受自己的極限

身為安寧團隊,很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告知病情,讓病人了解生命的時間有限,才能做好準備。善終有很多條件,許多人重視死前沒有痛苦,但是了解死之將至,心中坦然面對,更是善終。假如身體似乎沒有明顯病痛,卻老是抱怨醫療無效,哀怨度日,心中不平靜是不可能善終的,所以幫助病人面對、接受、做準備,讓他沒有痛苦,有品質地活著,才是重要的挑戰。

我會引導病人回顧過去的人生故事,幫助他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看到值得感恩的事,進而幫助病人無悔地接受死亡。當然也有些人的過去很負面,不願回想,例如我遇過一位黑道分子,進入安寧病房的時候,才懺悔往昔對不起父母的種種。不論過去做了什麼,在生命的最後能夠反省,就是可貴之處,應該被肯定。所以談的過程中,也會請家屬一起加入。

人總會做對一件事情,需要被肯定,那就是其價值所在。所謂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就是在安寧時,可以去突破、琢磨之處。當然也有病人堅持不願知道病情和面對死亡,要家屬為他的醫療全權作主,我們也會尊重這樣的決定。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其極限,我們必須接受無法突破的困境,接受自己的極限,這是我在安寧療護學到的重要一課。無論是長照或安寧,一個人的能力絕對無法完成所有的事,需要團隊的力量,才有辦法持續運作下去。很感恩在這裡成就了我學習佛法的因緣,當我再面對困難時,會學習停下腳步,有時困境反而是一種轉機,如同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自我成長。

在安寧病房,一個月可能有十多位負責照顧的病人過世,一年就會有一百多個!我常常思考自己在安寧病房的意義是什麼?假如看到的都是病人最終進入太平間,那麼護理師就沒有價值了。剛開始從事安寧療護時,我甚至曾經夢到值小夜班時,所有的病人都往生了,才驚覺自己對此有某種程度的焦慮。但是仔細想想,若每個人在最後都能善終,如此生命的結束,其實並沒什麼不好,我們更加能夠看到安寧照護過程的價值與意義。希望我能夠貼近病人的需求,盡量提供幫助,這是我想做的事,也是我生命的價值所在。(釋常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