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受戒50問
50 Questions about Receiving Buddhist Precepts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學佛入門Q&A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9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510111

ISBN:9789575987404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5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導讀

< 回商品頁

【導讀】有了戒律,就有自由/釋果慨

↑TOP
很多人以為「戒」就等於「限制」、「不自由」,擔心受了戒會做不到、做不好,或是擔心犯戒會受報應,而遲遲不敢受戒。然而,不受戒,生活就不受限制嗎?人生就真的自由嗎?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說:「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為自由的人。」蘇格拉底也認為:「真正自由的人,是明白自己自由權利和自由目的的人。從事善,就是自由;反之,就是沒有自由。」

戒,如同人生的交通號誌,幫助我們避危難、行正道

其實,「戒」很簡單,是我們把它想得太複雜。聖嚴師父曾對「戒」的定義做了清楚說明:「戒的定義既是應做的必須做,不應做的不得做。」

出門在外時,我們以紅綠燈做為通行與否的辨識。如果路上沒有紅綠燈,可想而知,交通將會如何混亂,可能隨時發生交通事故。人生中如果沒有「戒」可依循,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就像活在沒有交通號誌的城市中,毫無章法地恣意而行,看起來好像十分自由,實際上卻是盲目行事,讓自己陷入險境而不自知。

戒,能讓我們自由自在地生活

「戒」不是限制生活,「戒」是將生活導向規律,讓我們身心清淨、自由自在地生活,並且清楚引導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持守。「戒」可說是一種人人應有的生活美德,能幫助人防非止惡、眾善奉行,這也就是佛陀制戒的用意。

《華嚴經》有言:「戒是無上菩提本。」身而為人,我們帶著累世以來的習氣;學佛之後,應該信因果、明因緣,遵循佛陀的教誨,了解身為佛弟子受戒、學戒、持戒的重要。如果自認為是佛教徒,卻不願相信佛陀所說之法,不願持守戒律,並不能稱為真佛子。

因此,聖嚴師父曾開示:「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於戒律的尊嚴,即在於佛教弟子們對於戒律的尊重與遵守;所以,凡為佛子,不論在家,或者出家,一進佛門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否則,即使自稱信佛學佛,也是不為佛教之所承認的。換句話說,那是一個門外漢。」

受戒、學戒、持戒,才能成為真正的佛弟子

「戒」能讓我們的身心清淨,擔心犯戒而不受戒,是因為不了解「戒」的意義與目的。然而,如何維持身心清淨?第一件事就是必須發現與面對讓自己不清淨的煩惱。有了戒律,能讓我們時時提起覺照、化解煩惱;即使不小心犯了戒,只要真心求懺悔,生命就能一次又一次地去蕪存菁,身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愈來愈清淨、愈來愈自由。

如同聖嚴師父所說:「如果受而不學,那是懈怠愚癡;如果學而不持,那是說食數寶。」無論是想要釐清什麼是受戒、學戒、持戒,或是想要建立對於戒律的正確認識,《受戒50問》一書,都能提供精確而實用的協助。第一單元「受戒做佛子」正確認識受戒的意義與目的;第二單元「學戒有方法」幫助我們掌握學戒的內容;第三單元「持戒意堅定」介紹持戒的方法,體驗聖嚴師父所言「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劑」;第四單元「守護清淨心」可化解對於戒法的相關疑問。

我們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受到許多規矩限制。父母的家教、學校的校規、公司的制度、社會的規範……,不同角色、不同場域都有不同的限制。《華嚴經》說「一切唯心造」,如果我們覺得受戒是一種限制,那麼永遠都會受到限制;如果,我們將限制視為一種光明的人生方向,能為我們指引出一條正確的道路,自由自在而行;那麼,這個限制將成為前進的動力,限制也就不再是限制了。

最後,僅以聖嚴師父的開示與大家共勉:「戒的功能在清淨與精進;律的作用在和樂與無諍。這不正是我們今日世界每一個家庭及社會所需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