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本自在:達摩禪法二入四行指要
The Essence of Chan: A Practical Guide to Life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s of Bodhidharma

作者:果谷

譯者:張芝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自在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5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60181

ISBN:9789575987282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5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捨妄歸真

↑TOP
理入的第四個面向是:「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他,凡聖等一。」

為什麼凡聖等一?這是從理的觀點來說,驚濤駭浪的大海嘯和清澈平靜的湖水都具有相同的本質:濕潤。我們或許有一天打坐時充滿妄念而覺得很糟糕,很不喜歡;另一個時候,當我們方法用得好了,感受到輕安、法喜的愉悅,我們就覺得這是好的。但是,散亂心和愉悅心都有著相同的本質,就像水的濕潤性。禪修中,不管有沒有念頭,都不會影響我們的心所具有的清楚、開放的本質。只因為我們緊緊捉住「我」和「我的」的想法,此和彼對立,我們自己把心的狀態和所經驗的事物區分為所謂的好與壞,因此看不到真正的自性和事情的原貌。

禪修者必須學習平靜、不帶情緒地看待每一個人,影響我們身體行為的念頭,必須是從事情的自性或本質的觀點來看,就如水的濕潤性質;而不是從分別心的觀點來決定我們的行為,如從水所形成的波浪來做判斷。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送給你鮮花的人可能是真心祝福,也可能是想藉此親近偷取你的皮包。我們必須對事情的不同觀點和功能保持清楚的覺照,就像水可以有不同的風貌和功能,但是水的本質是一樣的。

讓我們進一步說明,如果我們能夠免於自我中心的執著,那麼對於「理」就能「堅住不移」。自我中心的執著會讓我們受到此與彼的影響,執著於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或是愚癡地認為這個法門比那個法門好,自我中心的執著就如同只看著指向月亮的手指頭去找月亮。

在修行的過程中,讓我們放下對自我的執著,也不要拿著佛法的尺度來衡量別人。不論是罪犯或是聖人,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那是具備可變性、包容性和清淨無染的真正本性。

順應理入的「理」是完全了知我們內在的自由,完全不受制於我們用語言、文字所建構出來的自我中心或世界觀。自性和外在建構的東西就好比禪堂的牆壁和裡面的桌椅,這些桌椅不論乾淨或骯髒,整齊或凌亂,會改變整個禪堂的空間嗎?不會。同樣地,我們本來就已經是開悟的,這就是「凝住壁觀」真正的意義。

有些人以為「凝住壁觀」只是面對著牆壁坐著,就像在我們禪修中心打坐一樣,維持著坐姿,不動。然而,菩提達摩指出更精妙的地方,牆壁有很多功能,但是它沒有根據它的喜惡而下判斷。當我們在牆上掛一幅幅美麗的畫,它並沒有說:「我不要那些難看的,我只要那些漂亮的。」牆壁可以把房間隔開來做更有彈性的應用,它也可以隔出監禁罪犯的監獄;我們累了可以靠在牆壁上休息,也可以在牆上布置各種裝飾來美化它。以上種種都說明牆壁有很多功能,它的價值端視於使用者如何用它,完全沒有自我的執著。

就像牆壁,一個修行者不隨著對象不同而搖擺,自己或他人、聖人或凡夫。修行者對世界有貢獻,但是不受世界的影響。這並不是說我們對感覺或知識麻木不仁,絕對不是,所有珍貴的資源和能力都要用得有智慧,在過程中,我們不執著自我,事實上,是把「我」完全抽離。

這就是佛法中「空」的意義。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在廣大的功能中唯獨沒有煩惱和自我執著。佛教徒的無我是奠基在一個健康的、心理平穩的我的概念上,練習的過程是先有一個穩定的自我認識,然後慢慢成熟提昇到精神層面的我,最終了解到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