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中國I 南北朝
The Propagation of Buddhism to East Asia and Its Reception: China I,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作者:編輯委員:沖本克己 / 編輯協力:菅野博史

譯者:辛如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新亞洲佛教史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436頁

商品編號:1111210061

ISBN:9789575987183

定價:NT$500

會員價:NT$390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六章 第一節 經錄

↑TOP
佛典翻譯的整理學

佛典分為經、律、論三種典籍,稱之為三藏。概觀其成立史,可知在佛陀滅度後,由經典編纂會議(稱為「結集」)以口傳方式整理佛陀生前的教說,集成四部原始阿含經典及以戒法為主的戒律內容。此後,經典論釋形成論典,故稱為經、律、論三藏。

然而,後世彙編的西藏《大藏經》,將佛典分為甘珠爾(經藏)與丹珠爾(論藏),律藏並未獨立出現。律藏中的戒本收入甘珠爾,其餘註釋文獻收入丹珠爾。

在印度佛教中並沒有中國式的經論目錄,不僅在原始佛教時期如此,即使是部派時期、甚至大乘興起之後,各部派具有獨自或共同的完整典籍群,故不必重新整理經典,或干涉其他部派所持三藏是否妥切的問題。除大乘各部派之外,部派間的差異會因論典和律典不同而各具特色。誠然,三藏隨著時代變遷,在各部派不斷增長變化,但這不啻是各部派內部的發展狀況而已。

然而,在中國則情況大為不同。原因在於佛典撰成因時、因地而異,長久以來是以隨機方式攜入中土,其中更牽涉到「翻譯」這項艱鉅工作。在面對如此龐大、命題主張駁雜的典籍類群時,中國僧侶面臨了必須整理佛典的問題,以致出現各種教相判釋或經錄問世。所謂經錄,是指廣泛包含三藏典籍的一種稱謂。

教相判釋是中國宗派成立的一大要件,在此暫不探討此課題。那麼,中國經錄具有何種特色?有關於此,如後述第三節的一覽表所示般,光是現存經錄就高達十幾部,如此為數龐大的經錄不可能在此全部闡述,筆者只列舉其中兩部著作,亦即最初期的經錄之一《出三藏記集》,以及完成度最高的《開元釋教錄》,盼能藉此確立經錄思想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