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佛教禪修傳統:比較與對話—2014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Buddhist Meditative Traditions: Dialogue and Comparison

作者:莊國彬 主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法鼓文理學院論叢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32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80031

ISBN:9789575987145

定價:NT$420

會員價:NT$357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編者序】

↑TOP
2012年法鼓文理學院舉辦了「佛教禪修傳統:起源與發展」。其結果,於兩年後出版了論文集。在2014年10月25、26日舉辦了「佛教禪修傳統:比較與對話」。同樣地,此次國際研討會的結果就是這本書的出版。此次也是兩天的研討會,一共發表了十四篇文章,而本書收錄了七篇。其中,討論的範圍有三篇是與印度佛教有關,有三篇與中國佛教有關,一篇則是橫跨印度與中國佛教。

本書所收錄的第一篇文章是德籍漢堡大學(Hamburg Univer-sity)教授,也是法鼓文理學院研究員無著法師(Bhikkhu Analayo)所寫的〈早期佛教文獻中的第二禪〉。無著法師是相當多產的學者,研究的範圍主要在於早期佛教,他不僅熟稔巴利經典,也能夠閱讀漢譯《阿含經》。他根據巴利經文與漢譯《阿含經》的相互比對研究,得出三點結論:(1) 二禪並不適合修習無常觀;(2) 在二禪中,行者聽不到聲音;(3) 二禪也是不適合覺知身體,因為在二禪中並無身體覺知。

本書的第二篇論文是由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的巴得勝(Bart Dessein)教授所撰寫的〈禪修定心與頓悟:南、北方大眾部比較〉。巴得勝教授是阿毘曇方面的權威,特別對於說一切有部的教義。由於他對中文相當精通,這篇文章他運用了漢譯的《異部宗輪論》、《大毘婆沙論》和覺音論師的巴利語《論事》等資料來比較。在結論中,他提到大眾部可分為北方和南方。北方的大眾部主張頓悟,南方的大眾部主張阿羅漢有退,其實這些都是開啟了後來大乘佛教所討論的議題。

第三篇是由印度浦那大學(Pune University)巴利學系的系主任Mahesh Deokar的研究,題目為〈禪修中的性格分類〉。身為盲人學者,Deokar教授是把所研究的巴利經典默記在心,這對依賴閱讀大量文獻的學者,是很不容易的事。在這篇文章中,他以巴利文獻為主,特別是《清淨道論》,將禪修者分為許多種類,若能依照不同類型的人,有稍微不同的禪修方式,這對禪修會有相當的助益。

第四篇是由目前在耶魯大學的葛利尹(Eric Greene)教授所撰寫的〈窺見無表色:印度與中國佛教教義與禪修經驗〉。葛利尹教授主要是研究早期中國佛教的禪修理論,對於中文也是能說能讀。這篇主要是討論說一切有部教義中所主張的「無表色」,一般以為這只是教義上安立在色法中有「無表色」,但葛利尹教授論證說「無表色」的成立其實跟實際的禪修有關,而不只是阿毘曇哲學的討論而已。

第五篇是日本學者山部能宜(Nobuyoshi Yamabe)教授,他的題目是〈如何描述圖像中的觀想?MG. 17669和?x316觀經變相圖比較研究〉。山部教授相當活躍於國際學術界,在許多國際研討會都可看到他的論文發表。這次他運用了收藏於巴黎的居美博物館(Mus?e Guimet)的MG. 17669和收藏於俄羅斯聖比得堡的國家遺產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的?x316。經由山部教授的比對,指出這兩部觀經變相圖相當類似,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差別。同時,在《觀無量壽經》中所提的觀想部分,這兩部觀經變相圖並不具備有在禪修上觀想的功能。

第六篇文章是由國立臺北大學教授賴賢宗教授所撰寫的〈看話參禪之研究--淵源、途徑與主要類型〉,就如在摘要中所提到的,這篇文章主要是探討看話參禪之淵源、途徑和主要類型。探討看話參禪之淵源可追溯至五祖弘忍看一字、黃?之提倡趙州無字,以及雲門之一字襌。在所謂的主要類型,主要是討論宋代大慧宗杲之無字話頭、明代憨山大師之念佛是誰、元代高峰原妙之拖死屍是誰。

本書的最後一篇是本校辜琮瑜教授的文章,她的題目為〈中國禪宗詩偈於生命教育之應用初探〉。這篇文章是結合中國禪宗詩偈和生命教育兩個不同領域的對話,其中以中國禪宗詩偈中的觀念與修行方法做為核心內容,論述其如何通過現代化之詮釋與整理、轉化,形構對生命教育之應用與開展。

總之,承接著2012佛教禪修傳統,2014的國際研討會更往比較與對話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在佛教禪修方面的新研究。

莊國彬
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