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聖嚴法師年譜(四冊精裝)
Master Sheng Yen's Chronicle in Four Volumes, Vol. I-IV

作者:林其賢(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年譜

規格:精裝 / 18x16.5x23 cm / 2586頁 / 彩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620021

ISBN:9789575986926

定價:NT$3000

會員價:NT$2,400 (8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七十年譜》自序

↑TOP


立意編撰這本書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十多年前,自屏東遠赴宜蘭求受菩薩戒。教授和尚講戒時曾及定共戒、道共戒等名義,因覺三學之內在關聯頗有可探討處。受戒歸來,即擬循此以學。時覺生老法師美菲去來,旅臺期間常遊化南屏駐錫舍下,知余修學意向,即將篋中珍藏弘一大師早年為其親書之〈隨分自誓菩薩戒本〉賜覽,並囑研讀《在家備覽》等諸戒本。各種戒本,固為根源要典,後人論註,亦是歷代修學結晶;「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古學與今論互參,此為現代學術研究之要求,也是向來讀書的習性,因於研讀戒本同時,參尋歷來各家論著。著手後發現,條理最明切、討論最廣泛的,是聖嚴法師的《戒律學綱要》。這不由得我心生驚奇。

法師名著《正信的佛教》早經拜讀;余中學求學天主教會學校,後又參加《聖經》函授學校,因此接觸佛學時頗多疑問,法師的《比較宗教學》提供了大部分的解答方向。不止此也,當時學界對學佛者之側重善信、缺略定慧,頗持異見,然余於專務研究而乏其內在體證之取向亦深有所警。一則學術層級有限、一則內在體驗不足,俱非所嚮。法師初始回國,其所身示之內在宗教體驗與現代學術研究綰合如此恰切,主持禪七後,漸開風氣,示人以修持之階次與步驟如此其詳明,又正填補善信之後的從入門路,……

法師如何而能有此廣大涵蓋面?時拙著《李卓吾事蹟繫年》新才付梓,餘習未忘,因擬編撰法師年譜,尋繹其學思發展。其時,法鼓山尚未開始,而法師年未六十,打算進行的,也只不過是本小冊子,用供自己學習的參考罷了。

殊不料,法師爆發力如此驚人,短短時間,法鼓山地也有了、組織也有了,想了解法師的人漸漸多起來。知道我有這本小書,輾轉相詢索閱的友朋也漸多。日積月累,敲進電腦裡的資料更是不少。於是改弦易轍,重新寫過。幾年來整理成編,初稿逾八十萬字,經再三刪削、節略壓縮,並將譜文改寫成文言文以減少字數,成為目前的四十餘萬字。



昔賢論出家殊勝因緣,有童貞入道與半路出家之辨;法師兩度披剃,既是童貞入道,亦復半路出家,此法師生命史之一奇。早年棄學,學歷有限,竟又留學日本榮取博士之最高學位,此又一奇。以山中僧而走向國際取得博士已奇,以現代學者回歸傳統指導修行以禪師名,又是一奇。法師貌格清,應無與於事功,或宜以學者名、以禪者名,其初亦不自許為開山祖師類型,然而竟於六十歲之盛年創建法鼓山,締構如此龐大業績,此又更一奇。彙此數奇,於是生命活動之表現型態迭有轉折,饒富異景。

雖然,其始終一貫的重心為:佛教生命之開展與延續。

借用儒家「明體、達用」以及佛家「自行、化他」的概念來理解,大致法師留日以及之前的階段為自行、為明體,主要的生命活動在於理念之探討;此一階段雖亦有弘化度人之實,然生命主軸著重自修,生活內容置重於戒學之釐析、定學之深入、法義之探究。留日結束後赴美弘化,則開始致用、化他,生命重心展現為概念之具體實踐。

法師兩度披剃,如此經驗十分特殊。沙彌時,禮拜觀音而得濟度的宗教體驗,使儀式化了的宗教行為活化復生而根著於心,終於能在十年塵世生涯後再度披剃。此一曲折還家的歷程,也使得對身分認同根本所在的戒律,有鮮活的感受。戒律著重於宗教生活,然如缺乏內在體驗,終將流於形式、表面,定學之禪修則為內化的關鍵,將宗教生活內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之元素。

童貞入道的經驗,於是有身分認同的思索,以及對僧伽教育的重視。半路出家的社會歷練,於是不只著眼於僧伽教育,而能與現代社會態勢以及學術脈動相聯結,將佛教的現代化與世界學術發展結合。而這雙重身分的綰合點,又強化其對禪修之高度重視。南下靜修閉關山中時,著力戒學與禪修,並基於多年對佛法美好而卻落沒之實際感受,進而思索興復之道,於是有留學進修之舉。

爾後隨順世緣而教禪、把握機會而辦學、凝聚眾緣而創建法鼓山,殆皆盡分而隨緣之化他示現已也。

大抵言之,法師有思想家的內涵,故思想觀念為其生命特色;而其龐大的法業開展,有事業家的規模,故又不能以單純之學者視之。因此,法師思想、著述與活動同為記述之重點。思想是內在的,需要透過著述與活動向內尋繹;同時也藉其思想發展去觀察法師對社會群體活動的影響。

本書之作,前三卷因以記言為主,以其為自行明體階段,主要表現為概念之辨析與陳述,故文字開示摘錄亦多。後兩卷則以記事為主,以其為達用化他時期,主要表現為活動之開展,文字開示之錄記因亦稍簡。



多年前已有撰作年譜的經驗,本書進行過程,亦常參讀近代各家譜錄,用以體會其撰作取向。印順導師《太虛大師年譜》的撰述最所心折,然其夾敘夾議的功力、衡斷評判的史筆,實非所敢仿傚。再者,研究近代佛教發展者漸多,法師著述弘富、禪證深邃而法化廣袤,然而以其為研究主題者卻尚不多見,此或是基礎研究尚未具足之故,因此,雅願以本書作為諸家研析論評之基礎。余故不採評傳寫法,而採胡適《章實齋年譜》大量引用譜主原著之取向,希望在評論前,先將史實客觀地了解並呈現。

完全客觀自然十分不易,在史料去取刪節時便已不免有個人主觀的裁量,所能努力的是盡量將客觀化提昇至自覺的層次。如此則呈現之成果,始可有較為貼近史實之陳述。有此基礎,而後對法師學行活動之各種評判,或是或否、或同意或異議,所謂「一家者言」,始不致於因錯置時空而成無的放矢。

本書進行時,先將譜主三千多筆的書籍、論文、活動等譜系條列,參稽綜合,再依其時地行事對照各年大事以成。由此始能完整了知其思想發展之歷程與生發之因緣條件。採取如此方法,再把法師作品一一提要排比,這便清楚看出其發展趨向與思想重心。至於原文意旨是否錯解、刪節去取是否恰當,自有可議;吾固信,此四十萬言之卷帙雖已厚重,仍難窺見法師全貌,多只是一愚所見的法師的一個面向。作為法師生平之索引可也,欲窺全貌,仍請通讀法師全著。如果因此發軔,而有各種不同面向的法師譜傳出現,更所期盼。



撰寫本書多年,從事其間,頗類於泅泳法師之生命法海,與沙彌常進照面、與軍官張採薇相會、與聖嚴法師奮進之生命風采相接。期間,先得參與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出版計畫,負責法師語錄的編輯,完成《人間擺渡》、《紅塵道場》二書;翌年,又得與法鼓文化公司合作,參與法師《禪修菁華系列》的選輯及引得編製,成書精裝七冊。兩番于役,更對法師著作再二再三地複習保溫。近年來,各項工作紛至沓來、日夜輪轉;每當事如蝟集而有身如轉燭之嘆時,法師教法,頓得提撕而有從容省轉之功。公餘間隙,幸得完成此書,最是感謝法師,而應感謝的,固不僅止於一書之得完成。

內人惠芯於資料蒐集及譜文潤寫,著力甚多。全書凡六易其稿,其間甘苦,親與備嘗。亦幸而因此為研究進修時的撰寫論文打下基礎功。

摯友溫天河兄編製法師早年著作年表,據以完成法師之〈著作繫年〉方便不少。出版前並承於百忙中抽空校對全稿,非常感謝他。多年前,同為蒐集法師早年著作而初識於中央圖書館,緣會亦奇巧也。

撰稿期間,多次北上訪查文書資料,屢承中華佛教文化館以及農禪寺諸法師關心協助,中華佛學研究所李所長志夫、副所長惠敏法師以及諸同仁全力支持,乃至遠在異國的東初禪寺諸法師亦受我電子郵件的干擾,謹此深致謝忱。

法鼓文化公司總經理張元隆、總編輯果毅法師以及同仁諸君,以專業出版人之學能而獻身佛教文化事業,提昇其出版水準,令人感佩。此書之出版編排,得其費心盡力,始能以此善本呈現,感謝他們。

書稿初成時,臺灣不幸遭逢百年大震,罹難者眾,惶惑不安者更眾。謹祝禱一切眾生,咸得身心安寧、離苦得樂。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果拓林其賢
序於屏南寄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