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圖片
人生389期:共讀《阿含經》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 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389
定價:NT$150
會員價:NT$30 (20折)
加入追蹤清單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生活智慧】《阿含經》故事精選
↑TOP
展讀四阿含,一篇篇輕薄短小的文字,
記錄佛陀與弟子最初的對話,
談的無非是日常生活的種種,
佛陀透過生動、活潑的譬喻,
深入淺出地將四聖諦、八正道、
五蘊、六處、緣起等根本教法傳遞給身邊的人。
本期選錄膾炙人口的阿含故事,
邀請大家一起來到佛陀座下,
聆聽佛陀與弟子之間所激盪出的生命智慧。
■ 編輯室
守護心念:一夫四妻最愛的是誰?
讀這篇文章的當下,你在想什麼?剛剛飯桌上的美饌佳餚?Line的可愛貼圖?還是情人的甜言蜜語?
佛陀說,人有四種貪愛因緣,其中雖有輕重深淺,然貪愛一生起,就偏離解脫了,這就好比男子有四個老婆,大老婆聰明伶俐,最得他疼愛,行住坐臥、日常起居,兩人總是形影不離,連沐浴更衣飲食都膩在一起,寒暑飢渴,男子總是小心呵護著,而且只要大老婆喜歡的、想要的,一定滿願,兩人不曾吵過架。
第二個老婆可是個大美人,男子的日常起居也少不了她,每次她一出現,男子就喜上眉梢,幾天不見就愁眉苦臉,偶爾為了她,還跟人爭風吃醋,甚至吃上官司。
第三個老婆偶爾會聚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過,相處久了又容易起摩擦、感到不耐煩,偏偏疏離一陣子後又會想念對方。
第四個老婆則是任由男子差遣,成天忙碌於各種家務,再怎麼困難的事都能應對。可是男子卻不曾關心她、和她說上一句話,對於四老婆的事全不放在心上。
有天男子病重,恐怕不久於世,希望黃泉路上有愛妻相伴。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最疼愛的大老婆,於是問大老婆願不願隨他遠行?沒想到大老婆回他:「你自己去,我才不去。」男子一聽大驚:「我愛妳勝過我自己,不管妳要什麼我都唯命是從,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大老婆回他:「我知道你很愛我也疼惜我,但我還是無法跟你走。」
男子氣不過,便找來二老婆,沒想到她也不去:「大老婆都不跟你去了,我為什麼要跟你走?」男子聽了不免一陣心寒:「當初為了追求你,什麼苦都忍下來了,還處處與人相爭!」二老婆卻說:「當初可是你求我,又不是我求你的,何必把自己吃的苦推到我身上呢?」聽她這麼一說,男子無奈,只好找來三老婆。三老婆說:「我確實受你照顧很多,但最多送你到城郊吧。」
心灰意冷的男子,不得已找來四老婆商量,沒想她二話不說,背起行囊:「走吧,無論天涯海角,我都跟你去。」男子萬萬沒想到,臨命終時,三個心愛的老婆都背離了自己,只有這個經常被忽視、既醜陋又不可愛的老婆相隨。
故事說到這兒,佛陀反問大眾:你們猜,這個男子是誰呢?
原來這個男子正是我們的神識。
第一個老婆是我們的色身;每天悉心照顧它、愛護它,死到臨頭,神識隨著罪業、福業流轉去了,身體卻僵在原地,哪兒也去不了。
第二個老婆是財產;得之歡喜,失之苦惱,花了一輩子的心力追逐,最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第三個老婆,就像我們的父母、妻、子、兄弟姊妹、親朋好友。活著的時候相親相愛;往生後,再怎麼難分難捨,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多也只能送到墳邊。辦完佛事,過了一段時間,親人們照常聚會吃喝,把往生者忘得一乾二淨了。
第四個老婆是我們的心念。從早到晚不曉得有多少個念頭在生滅,我們卻渾然不覺,讓心念馳騁於貪、瞋、癡、慢、疑之間。沾染各種惡習的心,醜陋不堪卻忠心耿耿,死後,連她所造作的罪業、福業都緊緊跟隨。
因此佛陀提醒我們,修道者應端正心念、守護心念。當我們止息惡念,不造作惡行,就不會招來禍患,也就不會一再地輪迴三界受報、還報。不來三界投生,就不會有老、病、死的苦惱,不老也不病,不病也不死,如此便是出離三界,不生不滅的涅槃道。(取材自大正藏第二冊No.101《雜阿含經》)
捨邪歸正:戲子可升天?
「聽說只要背這個咒語,就可以升天不墮惡道?」「24小時內轉傳這份訊息,就可以滅罪消災、財源滾滾喔」……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訊息唾手可得,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也混淆其中,您能分辨正見與邪見嗎?還是照單全收,人云亦云?佛陀時代有個著名的歌舞團團長塔羅布吒便是如此,那是發生在王舍城的事:
一天,塔羅布吒到佛陀駐錫的竹林中拜訪佛陀,他問:「瞿曇!我曾聽娛樂界的老師說,如果藝人在大眾面前賣力地載歌載舞,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懷大笑,將來藝人死後,可以上生歡喜天。這是真的嗎?你怎麼看?」
佛陀聽了,只說:「團主,請你不要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塔羅布吒以為佛陀沒聽清楚,又問了一次,佛仍請他別問。塔羅布吒不死心,再問。佛陀只好告訴他:
「團主啊,我想你不了解我的話。多數的眾生都還在貪、瞋、癡的束縛之中,也不知道要離貪、瞋、癡。為了吸引大眾觀賞、投其所好,藝人演出的內容也離不開貪、瞋、癡,如此一來,當大家觀賞各種歌舞伎樂,縱情開懷時,不正是刺激、強化了自己的貪、瞋、癡嗎?」
佛陀接著譬喻:「感官娛樂所引發貪、瞋、癡的束縛,就像我們的雙手被麻繩反綁在後,有人不停地在麻繩上澆水,麻繩吸水後膨脹,繩結就更緊了,如此反覆不斷,豈不是被綁得更緊、更痛苦了嗎?」
「所以啊,這些藝人死後不會生天,反而會落入地獄,你剛剛說,『如果藝人在大眾面前賣力地載歌載舞,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歡大笑,將來可以往生歡喜天』,這是邪見,邪見的追隨者往生後只有兩個去處,地獄道或畜生道。」
聽佛這麼一說,塔羅布吒心情頓時掉到谷底:「原來我被老師們給欺騙了,我一直以為從事這一行,死後會往生天界。」
佛陀反過來安慰他:「團主,我剛才請你不要談這個話題,就是怕刺傷了你啊!」
「瞿曇!我是為自己長久以來的愚癡而哭泣啊!」塔羅布吒邊哭邊解釋:「從今以後,我不再從事演藝工作了,我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取材自《雜阿含經》第907經)
記錄佛陀與弟子最初的對話,
談的無非是日常生活的種種,
佛陀透過生動、活潑的譬喻,
深入淺出地將四聖諦、八正道、
五蘊、六處、緣起等根本教法傳遞給身邊的人。
本期選錄膾炙人口的阿含故事,
邀請大家一起來到佛陀座下,
聆聽佛陀與弟子之間所激盪出的生命智慧。
■ 編輯室
守護心念:一夫四妻最愛的是誰?
讀這篇文章的當下,你在想什麼?剛剛飯桌上的美饌佳餚?Line的可愛貼圖?還是情人的甜言蜜語?
佛陀說,人有四種貪愛因緣,其中雖有輕重深淺,然貪愛一生起,就偏離解脫了,這就好比男子有四個老婆,大老婆聰明伶俐,最得他疼愛,行住坐臥、日常起居,兩人總是形影不離,連沐浴更衣飲食都膩在一起,寒暑飢渴,男子總是小心呵護著,而且只要大老婆喜歡的、想要的,一定滿願,兩人不曾吵過架。
第二個老婆可是個大美人,男子的日常起居也少不了她,每次她一出現,男子就喜上眉梢,幾天不見就愁眉苦臉,偶爾為了她,還跟人爭風吃醋,甚至吃上官司。
第三個老婆偶爾會聚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過,相處久了又容易起摩擦、感到不耐煩,偏偏疏離一陣子後又會想念對方。
第四個老婆則是任由男子差遣,成天忙碌於各種家務,再怎麼困難的事都能應對。可是男子卻不曾關心她、和她說上一句話,對於四老婆的事全不放在心上。
有天男子病重,恐怕不久於世,希望黃泉路上有愛妻相伴。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最疼愛的大老婆,於是問大老婆願不願隨他遠行?沒想到大老婆回他:「你自己去,我才不去。」男子一聽大驚:「我愛妳勝過我自己,不管妳要什麼我都唯命是從,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大老婆回他:「我知道你很愛我也疼惜我,但我還是無法跟你走。」
男子氣不過,便找來二老婆,沒想到她也不去:「大老婆都不跟你去了,我為什麼要跟你走?」男子聽了不免一陣心寒:「當初為了追求你,什麼苦都忍下來了,還處處與人相爭!」二老婆卻說:「當初可是你求我,又不是我求你的,何必把自己吃的苦推到我身上呢?」聽她這麼一說,男子無奈,只好找來三老婆。三老婆說:「我確實受你照顧很多,但最多送你到城郊吧。」
心灰意冷的男子,不得已找來四老婆商量,沒想她二話不說,背起行囊:「走吧,無論天涯海角,我都跟你去。」男子萬萬沒想到,臨命終時,三個心愛的老婆都背離了自己,只有這個經常被忽視、既醜陋又不可愛的老婆相隨。
故事說到這兒,佛陀反問大眾:你們猜,這個男子是誰呢?
原來這個男子正是我們的神識。
第一個老婆是我們的色身;每天悉心照顧它、愛護它,死到臨頭,神識隨著罪業、福業流轉去了,身體卻僵在原地,哪兒也去不了。
第二個老婆是財產;得之歡喜,失之苦惱,花了一輩子的心力追逐,最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第三個老婆,就像我們的父母、妻、子、兄弟姊妹、親朋好友。活著的時候相親相愛;往生後,再怎麼難分難捨,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多也只能送到墳邊。辦完佛事,過了一段時間,親人們照常聚會吃喝,把往生者忘得一乾二淨了。
第四個老婆是我們的心念。從早到晚不曉得有多少個念頭在生滅,我們卻渾然不覺,讓心念馳騁於貪、瞋、癡、慢、疑之間。沾染各種惡習的心,醜陋不堪卻忠心耿耿,死後,連她所造作的罪業、福業都緊緊跟隨。
因此佛陀提醒我們,修道者應端正心念、守護心念。當我們止息惡念,不造作惡行,就不會招來禍患,也就不會一再地輪迴三界受報、還報。不來三界投生,就不會有老、病、死的苦惱,不老也不病,不病也不死,如此便是出離三界,不生不滅的涅槃道。(取材自大正藏第二冊No.101《雜阿含經》)
捨邪歸正:戲子可升天?
「聽說只要背這個咒語,就可以升天不墮惡道?」「24小時內轉傳這份訊息,就可以滅罪消災、財源滾滾喔」……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訊息唾手可得,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也混淆其中,您能分辨正見與邪見嗎?還是照單全收,人云亦云?佛陀時代有個著名的歌舞團團長塔羅布吒便是如此,那是發生在王舍城的事:
一天,塔羅布吒到佛陀駐錫的竹林中拜訪佛陀,他問:「瞿曇!我曾聽娛樂界的老師說,如果藝人在大眾面前賣力地載歌載舞,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懷大笑,將來藝人死後,可以上生歡喜天。這是真的嗎?你怎麼看?」
佛陀聽了,只說:「團主,請你不要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塔羅布吒以為佛陀沒聽清楚,又問了一次,佛仍請他別問。塔羅布吒不死心,再問。佛陀只好告訴他:
「團主啊,我想你不了解我的話。多數的眾生都還在貪、瞋、癡的束縛之中,也不知道要離貪、瞋、癡。為了吸引大眾觀賞、投其所好,藝人演出的內容也離不開貪、瞋、癡,如此一來,當大家觀賞各種歌舞伎樂,縱情開懷時,不正是刺激、強化了自己的貪、瞋、癡嗎?」
佛陀接著譬喻:「感官娛樂所引發貪、瞋、癡的束縛,就像我們的雙手被麻繩反綁在後,有人不停地在麻繩上澆水,麻繩吸水後膨脹,繩結就更緊了,如此反覆不斷,豈不是被綁得更緊、更痛苦了嗎?」
「所以啊,這些藝人死後不會生天,反而會落入地獄,你剛剛說,『如果藝人在大眾面前賣力地載歌載舞,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歡大笑,將來可以往生歡喜天』,這是邪見,邪見的追隨者往生後只有兩個去處,地獄道或畜生道。」
聽佛這麼一說,塔羅布吒心情頓時掉到谷底:「原來我被老師們給欺騙了,我一直以為從事這一行,死後會往生天界。」
佛陀反過來安慰他:「團主,我剛才請你不要談這個話題,就是怕刺傷了你啊!」
「瞿曇!我是為自己長久以來的愚癡而哭泣啊!」塔羅布吒邊哭邊解釋:「從今以後,我不再從事演藝工作了,我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取材自《雜阿含經》第907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