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禪者的初心(新版)

禪者的初心(新版)
Zen Mind, Beginner’s Mind

作者:鈴木俊隆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00頁 / 17x22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770402

ISBN:4717702092382

定價:NT$280

會員價:NT$23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出版緣起】一個完全自由的人

↑TOP
對鈴木禪師的弟子而言,這本書就是鈴木禪師的心──但不是他的一般心或是人格心,而是他的禪心。這心是他師父玉潤祖溫大和尚的心,是道元禪師的心,也是自佛陀以降全部真實或虛構的祖師、和尚,以及居士的心。它也是佛陀本人的心,是禪修的心。

但是,對大部分讀者而言,這本書則是一位禪師如何講禪和教禪的榜樣。這是一部指導人們如何修行的書,其中也說明了何謂禪生活,以及禪修是以何種態度和了解為前提等等。它鼓勵讀者去實現自己的真實本性、自己的禪心。

◎何謂「禪心」?

禪心是禪門老師常用的謎樣字眼之一,他們用這字眼來提醒弟子們跳出文字障礙,刺激弟子對自己的心和自身的存在產生驚奇。這也是所有禪訓練的目的──讓你產生驚奇,迫使你用你本性最深邃的表現來回答此一驚奇。

這本書(編按:指英文版)封面上的毛筆字寫的是「如來」二字。如來是佛陀的十種名號之一,意思是說,「他已完成佛道,從真如而來,就是真如、如實、實相、空性,完全的悟道者。」真如(或說是「空性」)乃是一個佛可以示現的基本憑藉。真如就是禪心。當鈴木禪師用筆尖已磨損、分叉的毛筆寫下這兩個字時,他說︰「我要用它來表現『如來』是整個世界的身體。」

◎何謂「初心」?

禪修的心應該始終是一顆初心(初學者的心)。那個質樸無知的第一探問(「我是誰?」)有必要貫徹整個禪修的歷程。

初學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樣飽受各種習性的羈絆。他們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去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只有這樣的心能如實看待萬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著一步前進,然後在一閃念中證悟到萬物的原初本性。

這種禪心的修行全書遍處可見。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直接或間接地碰觸到這個問題──如何才能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這是一種古老的教學法,利用的中介是最簡單的語言和日常生活的情境。它的精神是,學禪的人應該自己教育自己。

初心是道元禪師愛用的詞語。書頁上隨處可見的兩個毛筆字:「初心」,也是出自鈴木禪師的手筆。書法的禪道注重坦率簡樸,較不在意技巧或美觀,寫書法時應該像個初學者那樣,全神貫注去寫,儼如是第一次發現你所要寫的東西那般,如此一來,你的全部性情就會表現在書法裡。禪修之道也是如此。

◎將聲音變成文字

將這本書出版的構想源自瑪麗安‧德比(Marian Derby),她是鈴木禪師的入室弟子,也是洛斯拉圖斯(Los Altos) 禪修團的負責人。鈴木禪師固定一或兩星期參加該團的坐禪一次。

禪師坐禪後會講講話,為學員們加油打氣,幫忙解決他們的各種疑難雜症,瑪麗安就把這些對話錄了起來。

不久之後,她就意識到這些對話具有連貫性和系統性,值得整理成書,也可藉此為禪師非凡的精神和教誨留下一個彌足珍貴的記錄。於是,瑪麗安花了幾年時間,把錄音帶的內容整理出來,也就成為本書的第一份初稿。

接著,負責把這份初稿加工的人是鈴木禪師另一位入室弟子──楚蒂‧狄克遜(Trudy Dixon)。她的編輯經驗很豐富,一直以來都負責禪修中心刊物《風鈴》(Wind Bell ) 的編務。

她要把初稿整理和組織成為可以出版的形式。但要編這樣的一本書並不容易,我們在這裡把這些「不容易」的理由一一說明,有助於讀者對這本書能有更好的理解。

鈴木禪師談佛法時,採取的是最困難但也最有說服力的方式──從人們的日常生活情境切入。他還試圖以一些極簡單的語句(例如「喝茶去吧!」)來傳達佛教的整個精神。因此,編輯必須十分警覺,才不會為求文字的清晰或文法的通順而犧牲掉這些別具深意的語句。

另外,如果不是對禪師很熟悉或是曾與他共事過的人,也很容易誤刪掉一些可以表現禪師人格、精力或意志的背景性說明。再來還有重複的部分、一些看似晦澀的語句以及所引用的詩句,編輯一不小心,就會把這些能加深讀者印象的成分給刪掉。事實上,讀者若能仔細閱讀那些看似晦澀或多餘的語句,反而會發現它們其實充滿了啟發性。

◎語言的轉換充滿挑戰

讓編輯在整理稿件的工作上更為困難的是,英語的基本假設完全是二元性的,不像日語歷經了幾百年,而發展出一套可以表現佛教非二元性觀念的語彙。鈴木禪師講話的時候,時而使用日文的思考方式,時而使用英文的思考方式,兩種文化的語彙交替運用,隨心所欲。在他的禪語之中,這兩種語言帶著詩意和哲學氣息而融合在一起了。

然而在轉寫的過程中,停頓、節奏和語氣的強調,這種種可帶給他的話語更深意涵和整合性的語言手段,卻都很容易流失。為此,楚蒂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跟禪師討論,以求儘可能保留一些原來的用字和味道,與此同時又兼顧到英文書稿的可讀性。

楚蒂依重點的不同而把本書畫分為三部分:「身與心的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以及「用心理解」。這樣的區分,分別大致對應於身體、感覺與心靈的部分。她還為每一章節的談話選擇一個標題,並附以一兩句引言(通常都是引自該節的講話內容)。楚蒂的選擇多少有點武斷,但她這樣做,卻可以在標題、引言和談話內容間製造出一種張力,鞭策讀者更深入地思索話語的內容。

書中的談話唯一不是在「洛斯拉圖斯禪修團」發表的,是〈後記〉的部分,這部分是禪修中心搬入舊金山現址時,禪師兩次講話內容的濃縮版。

◎用生命編輯此書

結束這本書的編輯工作沒多久,楚蒂就死於癌症,當時她年僅三十,留下了丈夫麥克和兩個小孩(安妮和威爾)。麥克是位畫家,本書第六十頁(編按:指英文版)的蒼蠅就是他畫的。麥克學禪多年,當他應邀為本書畫些什麼時,他說︰「我畫不出一幅禪畫。除了這幅畫以外,我想不出能畫點什麼。我更絕對畫不出蒲團或蓮花或諸如此類的圖畫,但我卻想到『蒼蠅』這個點子。」

在麥克的畫作上,常可見到一隻現實主義筆觸的蒼蠅。鈴木禪師對青蛙一向讚譽有加,因為青蛙坐著的時候,安靜得好像睡著了一樣,但牠實際上充滿了警覺性,不讓任何一隻從牠面前飛過的昆蟲跑掉。說不定麥克的「蒼蠅」就是在等待這隻「青蛙」。

在編排《禪者的初心》這本書的整個過程,楚蒂全程與我共事,她要求我把最後的整理工作完成,並負責安排及監督印刷和出版事宜。我考慮過幾家出版商,最後選定「魏特山」(Weatherhill)出版公司,它的設計、排版完全符合這本書應有的樣子。稿子付梓前曾經過水野弘元教授過目,他是駒澤大學佛教學部部長,同時也是印度佛教的知名學者。他慨然幫助我們把一些梵文和日文的佛教術語給翻譯出來。

◎禪師的弘法人生

鈴木禪師只會偶一在講話中談起他的過去,以下是我盡己所能,為他的生平組織起來的一份個人簡介。他是玉潤祖溫大和尚的弟子,但另外還有一些師父,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岸澤惟安禪師。岸澤禪師是道元佛學思想的研究權威,一向強調學佛者對道元思想、禪公案(特別是《碧巖錄》),以及佛經,均應有深入仔細的理解。

鈴木禪師從十二歲那年,即開始跟著父親的一名弟子(也就是玉潤祖溫禪師),展開了禪修的學徒生涯。與師父一起生活若干年後,他先後在駒澤佛教大學和曹洞宗的兩個專修道場(永平寺和總持寺)繼續進行修行和研究。他也在一位臨濟宗禪師座下短期學習過一段時間。

玉潤禪師在鈴木禪師三十歲那年入寂。因此,鈴木禪師儘管年輕,仍必須同時照管兩座寺院,一座是師父的林宗院,另一座是父親的禪寺(他的父親在玉潤禪師入寂後不久也逝世了)。林宗院是一座小禪寺,也是為數約兩百座小寺的總寺。鈴木禪師擔任林宗院住持任內,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遵照師父遺願,依傳統方式將林宗院加以改建。

在一九三○和四○年代,禪師在林宗院帶領一些討論小組,對日本政府的軍國主義作風和行動提出質疑,這在當時相當罕見。大戰前夕,襌師就有到美國弘法的念頭,當時因為師父堅不應允,他就只好放棄。但在一九五六年和五八年,一位朋友(日本曹洞宗的領導人)兩次力邀他到舊金山,帶領一個當地的日本曹洞宗團體。力邀第三次時,鈴木禪師終於答應前往。

◎將禪帶到西方世界

一九五九年時,五十五歲的鈴木禪師來到了美國。經過好幾次的延後歸程,最後,他決定留在美國弘法。禪師會留下來是因為他發現,美國人都懷有一顆「初心」,對禪很少有既定的成見,相當願意對禪敞開,相信禪能為他們的人生帶來幫助。此外,禪師也發現,美國人問問題的方式可以為禪注入新的生命。

在禪師抵達美國不久,就有好些人圍聚在他身邊,請求跟從他學禪。禪師的回答是︰「我每天大清早都會坐禪,如果你們有興趣,不妨來與我同坐。」自此,追隨鈴木禪師的人與日俱增,至今在加州已有六個據點。

當時他最常待的地方是舊金山市佩奇街(Page Street) 三百號的禪修中心(共有六十名弟子住在那裡,固定來坐禪的人數就更多了),以及位於卡梅爾谷(Carmel Valley )上方的塔撒加拉泉(Tassajara Springs) 的禪山禪修中心。後者是美國的第一座禪寺,固定會有為數大約六十名的學員,從事為期三個月或更長時間的修行。

師徒之間

楚蒂認為,如果能讓讀者明白弟子們對鈴木禪師有何感受,將比任何事情都更能幫助讀者理解禪師在這本書裡的談話。這位師父所給予弟子們的,名副其實就是這些談話內容的一個活生生的例證──證明他所倡導的那些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真的可以在這一生中體現。

各位若修行得愈深,就愈能明瞭師父的心,並且終究會明白,自己的心和師父的心都是佛心。各位還將會明白,坐禪乃是各位真實本性完美的表現。以下是楚蒂對禪師的兩段讚辭,很能說明禪師與徒弟之間的關係︰

一位禪師就是實現了完全自由的人,而這種完全自由是所有人類的潛能。他無拘無束地生活在他整個存在的豐盈裡。他的意識之流不是我們一般自我中心意識那種固定的重複模式,而是會依實際的當下環境自然地生發出來。結果就是,他的人格表現出各種不凡的素質︰輕快、活力充沛、坦率、簡樸、謙卑、真誠、喜氣洋洋、無比善悟與深不可測的慈悲。他的整個人見證了何謂「活在當下」的真實之中。

但到頭來,讓眾弟子感到困惑、入迷和被深化的,並不是老師的不平凡,而是他的無比平凡。因為他只是他自己,所以得以成為眾弟子的一面鏡子。與他在一起時,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與此同時又不會感受到他有一絲讚美或責難。在他面前,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也看到了他的各種不平凡只是我們自己的真實本性。當我們學會把本性釋放出來,師徒之間的界線就會消失,消失在佛心展開而成的一道存在與歡愉的深流裡。

(編按:本文中所提的內容編排構想與呈現方式,與中譯本略有出入。)

理查.貝克(Richard Baker)
京都,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