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快樂,不用理由:練習.七個由內而生的快樂法則

快樂,不用理由:練習.七個由內而生的快樂法則
Happy for No Reason: 7 Steps to Being Happy from the Inside Out

作者:瑪西.許莫芙、蘿.克萊

譯者:陳敬旻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03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x21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120651

ISBN:9789571364384

定價:NT$350

會員價:NT$29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思想的法則

↑TOP
強化正面思想的快樂習慣:對自己的想法提出質疑

不快樂只有一個原因──心裡錯誤的信念。那無所不在的信念,讓人習以為常,因此就從來不會去質疑它。──耶穌會會士及心理治療師戴邁樂(Anthony de Mello)

我和賽吉歐有極大的榮幸,能單獨會見近二十年來擔任達賴喇嘛及西藏政府顧問的大神諭家。我為他所散發出來的喜悅與平靜深深折服,便請他針對快樂的主題發表評論。他這麼告訴我:「快樂的大敵莫過於心裡的定見和幻覺。用不同的眼光來看情況,看見事實,苦難就少了。有正確的心思就能克服一切—無論如何,你都能快樂。」

你怎能知道心思告訴你的是不是事實呢?就提出質疑呀!當你對自己的苦惱稍有懷疑,並且不相信它的基本假設時,一場情緒的風暴就這麼神奇地煙消雲散了。

下面的故事很有力地說明,不要全盤相信自己的想法會得到什麼益處。在訪問「快樂一百」的成員布魯斯.弗列瑟(化名)時,他描述了學習質疑自己的想法,不用負面的眼光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走出痛苦的旅程。

布魯斯的故事:凡事但求真相

我和太太結褵二十多年。我們有一個十九歲的女兒,還有我一直以為屹立不搖的承諾――就算婚姻不保,至少凡事也都能講開。萬一我們真的要分手,我也相信那會是長期努力解決問題後的決定,而且是共同努力。

我在近兩年察覺到事情一直很難。我因公暫時調到另一個城市,於是我們開始遠距離的關係,一個月見面兩、三次。這樣是不理想,但我真的以為我們熬得過去。

然而,我們還是熬不過去。

我在家中的一個週末,我太太說需要和我談一談。「我最近想了很多,」她開始說,「我不想再維持這段婚姻了。」

我不可置信地盯著她。她在講什麼?

她繼續說:「當然,我還是愛你,也想和你當朋友,但是我要離婚。」

離婚。這兩個字像千斤磚一樣打在我身上,打得我頭暈眼花。但即使在驚愕之餘,我也清楚她不是說我們需要談談離婚的事,而是她的心意已決。她是在通知我,我們的婚姻結束了。我不敢相信她沒有把我納入這個人生大事的決定中。那一整個週末,我用盡一切方法讓她改變心意。我乞求。我協議。我哭號。

然後,接下來的一整週,事情每下愈況。對結束婚姻的決定不動如山的她,終於承認她有了別人。這也解釋了她為什麼對挽救我們的婚姻不感興趣,因為她只想離開,才能和他在一起。

我方寸大亂。我感到背叛、拒絕、沒有人愛,也不可愛。她怎麼能這樣對我?我的絕望開始染指我的工作、我的健康,尤其是我的心思。在萬念俱灰下,我報名參加一個應該能幫我改變處理思緒方式的九天研習會。

研習會一開始,講員就問我們:「從一到十的量表中,你有多快樂?」我的快樂程度達到空前的低落,所以我只有一。

接下來兩天,我只是坐著聽講。研習會的前提是當事件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的反應是在心思裡為那些事件編故事。其實並不是事件本身讓我們痛苦,而是我們對事件編的故事產生了痛苦。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對發生的事不高興時,重要的是去質疑它,看那個故事是否屬實。這很有道理,但我為自己的悲傷感到無力,所以我做不到。

第三天,當事情似乎完全無望時,我終於開始用研習會組長建議的步驟,來質疑我編的故事。我問自己:「我到底怎麼看待這整件亂七八糟的事?」

答案很快就出現了:「我的太太不應該有這種行為。她的背叛使我失去了家庭和家人,我永遠不可能再快樂。」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那一刻我正好從強烈的痛苦糾纏中,有足夠的空間呼吸,讓我能繼續問:「那些事情是真的嗎?」

感覺很真,但我更深入挖掘。「我能百分之百知道她不該有這種行為嗎?我能百分之百知道我永遠不可能再快樂嗎?」

答案出人意外,兩個都是「不能。」

我瞠目結舌了片刻。我剛打斷了這幾週以來一直在腦海裡播放的思想/痛苦/思想/痛苦/思想/痛苦的迴路。我差一點大笑。少了悲哀思想不時傳來的鼓聲,我覺得安靜平和多了。

我發現,如果對情況採取更宏觀的視野,我就會不知道發生的事情是「好」還是「壞」。我根本沒有能力知道她該不該有這種行為。突然間,關於這件事的一切,我一直以來的想法似乎都顯得可疑起來。面對未來已經「毀掉」的恐懼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興奮。我心想:「或許,事情會比以往更好也不一定!」

這個輕快又充滿可能的時刻持續了幾分鐘,然後我想起我的太太和另一個男人在一起。一股痛苦和怒氣爆發,傷透了我的心。她怎麼能對我做這種事?

但在那幾分鐘內的如釋重負感,卻鬆開了這段經歷對我的綑綁。我看著自己的經歷,又看到另一層:我相信我太太愛另一個人,超過了愛我的程度。

我做了個深呼吸,問自己同樣的問題:「真的嗎?」

同樣地,那感覺當然很真,所以我再一次問更深的問題:「我能百分之百確知,她愛這傢伙超過了愛我的程度嗎?」

「不能。」她愛另一個人超過了愛我的程度的想法,讓我的痛苦加倍,然而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這是真的。這個想法,竟然擁有決定我快樂與否的力量,這讓我感到震驚無比。

那是豁然開朗的一刻。我在研習會上聽到的一切,突然都到位了。其實真的很簡單:我對狀況的詮釋在腦海裡出現時,是自己把它當成像事實般強而有力的陳述,於是才造成痛苦及哀傷的不自主反應。但當我檢視那些「事實的陳述」時,那些陳述通常都不太可靠。明白狀況本身不是我痛苦的來源時,真是讓人震驚,而且令人感到欣慰。

我對這個真相感到好興奮,所以,接下來的那一週,我渴望繼續質疑自己的想法和信念。

到第九天的尾聲時,我已不再是當初來研習會時,那個萬念俱灰的受害人了。我的內心安定,充滿了平靜與接納感。我已經知道,我的悲慘來自於我對過去發生的事所編的故事。現在我只對活在當下有興趣。這是多大的解脫啊!

當我從研習會回來時,我打電話給我太太,說我已經準備好放她走了。我自願做任何事,來讓過渡期更容易度過。我甚至告訴她,如果找到比我們的感情更好的東西,她就應該去爭取。而且我說的是真心話。

一年後,那種自由感還在,雖然仍有殘餘的悲痛不時湧上心頭,但只要我抓到自己對失去的東西還在編故事,我就馬上停止。我會看自己編的故事,然後問自己:這種痛苦背後的信念是什麼?然後,一旦認出那股信念,我就探索更關鍵的問題:「真的嗎?」起初要刻意努力,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就變得越來越自然了。

我記得就在研習會後的前幾週,有一次我不小心看到我和太太的一張合照,那是我最喜歡的一張,之前一直放在我的書桌上。當我看著我們微笑的臉龐,想著我們曾經共度的歡樂時光,我感到一股哀傷襲來。我停下來問自己:「好,此時我的信念是什麼?」答案是我以前最喜歡的:「我再也不可能那麼快樂了。」所以我問自己那個最重要的問題:「我真的知道就是這麼回事嗎?」突然間我笑了,因為我想起拍照當天的狀況。那天並不是盡如人意,整個下午我們一直都有些口角。事實是:比起拍照的當天,我在拿起那張照片之前還比較快樂。

最終的底線是:想法來來去去,感情來來去去,痛苦來來去去。我已經發現,只要緊抓著我以為我想要或需要什麼的念頭,就保證脫離不了苦難。

今天我已經到達真正的平靜、放下、接受事情原貌和不復多求的地步。這個簡單的改變,已經讓我到達比以往想像中更快樂的境界。從一到十的量表,就當我是九吧,正往十邁進,而且不往回看。

轉念作業
 
我們不是被發生的事情所苦,而是被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所苦。――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我自己也透過布魯斯在親身故事中描述的自我探詢(以下稱之為「轉念作業」),而獲得無比的幫助。「轉念作業」由拜倫.凱蒂(Byron Katie)發展而成,是對自己痛苦的想法和信念問四個簡單的問題:

1.真的是這樣嗎?
2.你能百分之百確定真的是這樣嗎?
3.當你相信那個想法時,你有何反應?
4.如果沒有那個想法,你又會如何?

然後採用「逆向」陳述──亦即表達一個與思想或信念相反的句子。逆向是一種方法,讓你體驗自己所想的相反狀況。

凱蒂是由於自己的蛻變而發現了「轉念作業」的技巧。她從悶悶不樂到體驗(我只能稱之為)恩典的時刻,使她永遠處於幸福與平安的狀態。蛻變之前,凱蒂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也是自行開業的老闆。她描述自己是徹底絕望、有自殺傾向、困在痛不欲生與痛恨自己中。有時,她好幾天或好幾週都爬不起來洗澡、刷牙。最後,她的自尊心降到冰點,她覺得自己不配睡在床上,便開始睡地板。

一天早晨,她從地板上醒來,有東西從腳踝上爬過。她睜開眼看到一隻蟑螂,就在同一刻,她心裡的另一個東西也覺醒了。她領悟到一切的痛苦,都起於她對事情狀況的想法──我的生活亂七八糟,我不配快樂──而不是情況本身。她開始笑了。一切似乎豁然開朗了:當她相信自己的想法時,她痛苦;當她不相信時,她快樂。而且她發現每個人都一樣。所有痛苦皆起於相信自己的想法。

雖然我不是密蘇里人,但我對事情有一種「讓我瞧瞧」的態度。我想知道凱蒂是否真的「快樂不用理由」。每次我在研討會上看到她,她似乎永遠都那麼快樂。但那是公開場合。她在聚光燈外會是什麼樣子?我決定見見她,為這本書而訪問她。

凱蒂絕對令人驚豔,她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難忘又真誠可愛的人之一。她是「快樂不用理由」的理想典範。雖然曾經有槍口抵著她,也曾經歷過離婚、面對失去視力的危險,但她仍深繫於深層的內在快樂。藉由聆聽著凱蒂和進行「轉念作業」,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對自己的想法」的思考方式。

因為我一向有好問的心思和質問我認識的每個人的傾向,所以質問自己的心思對我而言是很容易的。如今,我只對以前《警網》(Dragnet)裡說的「夫人,請實事求是」有興趣。

例如,在一次輕微的口角後,我發現自己想著:「賽吉歐不該這麼常評斷我。」

等一下,我想不透,真的是這樣嗎?嗯,不一定。

我能百分之百知道真的是這樣嗎?不能,這證據在法庭上絕對站不住腳。

當我想到這個念頭時,我感覺如何?收縮。絕對是有害能量的想法。

沒有那個想法,我又會如何?自由。更擴張。更快樂。

然後我採取逆向法,寫下最初的想法:賽吉歐不該這麼常評斷我。然後我思索了一下,試著用不同的說法來看看,是否有哪一句話是真的:

賽吉歐應該常常評斷我。
我不該這麼常評斷賽吉歐。
我不該這麼常評斷自己。

就在我這麼進行時,我發現自己是感到同情而非評斷,而我最初的念頭――賽吉歐不該這麼常評斷我――就這麼煙消雲散了。

當你形成質疑自己想法的習慣時,你會發現自己不必設法控制心思,擠出痛苦的想法。隨著時間的經過,那些想法就喪失了攪擾的力量。你的心會變得平和、堅定和擴張,而你的快樂設定點也會自然而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