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生死50問
50 Questions Concerning Life and Death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學佛入門Q&A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8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510061

ISBN:9789575986841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5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導讀

< 回商品頁

【導讀】面對生死學習愛 黃勝堅

↑TOP
年輕時只相信「把病人從鬼門關搶回來是醫師天職」,行醫多年,看盡病床邊生命流逝前的悲歡離合,體悟到陪伴末期病人與家屬平順走完人生路更重要。
  
脫下白袍,我和大家一樣是人子、丈夫、父親,記得二年前面對自己父親疾病與死亡的到來,我們兄弟及家族成員經歷了縝密的討論,依照父親的心願選擇了接受安寧療護,甚至對於爸爸的死亡過程進行各種沙盤推演,終於,圓滿地讓爸爸在家走得安詳舒適,也讓母親能寬心地面對父親的死亡,而安然放下。
 
安寧療護不是「放棄」,而是尊重生命、讓死亡回歸自然,拒絕加工延長的死亡,讓生命末期的人能走得舒適有尊嚴,除此之外,若能依照心願、在熟悉的地方、親人陪伴之下安詳善終,更是一圓滿之事。
  
近來我所推廣的社區安寧照護模式,由居家安寧團隊走入社區照顧生命末期病患,提供以病人和家屬為中心的全人照護,正是為了讓末期病患能如心所願、在宅善終。生命末期是指病人病情為不可逆,且在未來六至十二個月內可能死亡稱之。建構生命末期照顧歷程,從決策期、穩定期、瀕死密集照顧期到悲傷輔導期,依據病人與家屬的需求而有不同的照護目標,同時也有不同的困境。
  
「決策期」最難的是「辨識」末期與「接受」是末期。因此必須經由良好的溝通,啟動家庭會議,讓病人與家屬共同討論生命末期之決策,照護團隊營造內部共識並擬訂照顧計畫。「穩定期」為提供高品質照顧並預做瀕死期鋪陳,由於非癌症病人大多數有一段較長的穩定期,照護團隊提供症狀控制、舒適護理、心願完成,藉以提昇病人和家屬照護品質,以及預做下一階段之臨終醫療照護計畫鋪陳。「瀕死密集照顧期」依病人意願選擇善終方式,進行密集照顧,不做醫療干預自然死亡,瀕死期照顧是完成善終重要關鍵。團隊以接力方式增加到宅或機構探視次數,讓病人家屬安心並進行瀕死情境演練,以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之四道人生,

讓病人及家屬預做死亡準備,病人可在宅或機構中自然往生。「悲傷輔導期」到府開立死亡證明診斷書,定期追蹤及關懷。悲傷輔導是社區居家安寧之精髓,團隊責無旁貸地提供照顧,從過世即提供死亡證明診斷書開立到悲傷輔導,落實全隊、全程、全社區之照顧。
  
社區安寧照護模式與本書《生死50問》內容不謀而合,書中以佛法的觀點讓人簡淺易讀,在四大單元「豁達面對人生大事」、「練習對人生說再見」、「冥陽兩利好修福」、「心安平安真自在」中詳盡地答覆,相信能為讀者帶來更多的啟發。
  
第一單元「豁達面對人生大事」闡述聖嚴法師對「生死事大」的觀念,提及人生在世,不知為何而生?為何而活?為何而死?短短數十年,就此草草結束,實在可惜。與其被動地等待死亡,不如主動地探究死亡這門功課。就是在教我們如何接受人生末期勇敢地面對死亡。
  
第二單元「練習對人生說再見」告訴我們面對人生無常,應及時把握生命,參透生死關。更告訴我們人一出生就註定逃不過死亡,只是每個人的壽命長短不同而已。如果能了解死亡,就不怕死亡了。要做到不等死、不怕死,前提就是要正確認識死亡,並隨時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唯有預做準備,到時才不會情緒失控,手忙腳亂。
  
第三單元「冥陽兩利好修福」介紹法鼓山所推廣的佛化奠祭,改良儀式,將佛法精神與時代結合,讓大家更容易參與佛事,從中體驗到佛法的慈悲與智慧;說明慈悲心的環保自然葬,改善繁複的禮俗;不破壞自然景觀、不造成土地利用的浪費,有助於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確保人類生活空間的共存共榮。
  
第四單元「心安平安真自在」表達對亡者的真正敬重與心意,可先與家人達成對後事的目標與方向為:採用佛化的奠祭儀式,以環保節約、隆重祥和為精神,展現生命的尊嚴和死亡的莊嚴。另外,也特別提到如何與孩子解釋死亡,深具意義,確實生命教育應該向下扎根,讓小朋友早點了解面對生死應有的態度。
  
相信《生死50問》,是一本以佛門角度,面對死亡的入門書,指引讀者安心、放心地做好善終規畫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