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生死50問
50 Questions Concerning Life and Death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學佛入門Q&A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8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510061

ISBN:9789575986841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5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Q01:生死為何是人生大事?

↑TOP
在不能自主生死前,只能在生死苦海裡,或貪生怕死,或千生萬死。無論求生、求死,皆由不得自己。這也正是佛陀為何要出現人間的原因,指導我們學習了生脫死得自在的智慧。

生、老、病、死,無人能免

佛陀在少年時代,於出遊四門時,見到人間的生、老、病、死,警醒凡是生而為人,不論貧富貴賤,無一能免。因此放棄繼承王位,出家修道,尋找解脫生死的方法。我們從出生到老死,每個人無論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病苦,都必須面對生死無常,但有多少人會像佛陀一樣,努力尋找解開生死的鑰匙? 

佛教將六道輪迴,稱為「生死流轉」;解脫輪迴之苦,稱為「出離生死苦海」。為何佛教說生死是苦海,必須了生脫死?「生死」一詞,梵文稱為薩摩沙羅(samsara),意為生死相續。即是在六道中往返生死,永無盡期。因此,必須修行以出離生死苦海。

生死事大五個層次

聖嚴法師曾指出「生死事大」的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出生的目的,是為了來世界上生和死--出生、生存、生活,最後生命結束。人一出生就確定有死亡的事實在等待,所以生和死就是人生的大事。

第二個層次:為什麼要出生?為什麼要死亡?生死之間的意義是什麼?責任是什麼?多數人不知為何而生,所以貪生怕死;不知為何而死,所以茫然無緒。與草木同生,與草木同腐。

第三個層次: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從佛教信仰的立場而言,出生一定是由前一生轉過來的;但前生是什麼呢?不清楚。生命結束後又到何處?不知道。這一生受苦或享福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由過去世所造的業因帶來的。清楚第三個層次,就能在此生中安身立命,面對現實。

第四個層次:生與死不能總是在因果中打轉。生生世世,恩怨無盡,煩惱不斷,這種折磨很可怕。必須把生死勘破、放下,即是從生死得解脫。世間萬物生前帶不來,死後帶不去,唯有自己的福德可以帶走。這個層次雖是置生死於度外,但仍有所不足。

第五個層次:生也不錯,死也很好。過去是什麼?不必問,未來會如何?不擔心,將生死的問題全部放下。這種大自在的生死態度,唯有大修行者才做得到。

如果人生在世,不知為何而生?為何而活?為何而死?短短數十年,就此草草結束,實在可惜。與其被動地等待死亡,不如主動地探究死亡這門功課。面對人生無常,生死事大,應及時把握生命,參透生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