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求法與弘法: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Seeking Dharma, Spreading Dharma: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s of Chinese Buddhism

作者:于君方等,釋果鏡、廖肇亨主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佛學會議論文彙編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62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90071

ISBN:9789575986834

定價:NT$650

會員價:NT$507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導讀

< 回商品頁

【導論】別即是圓--從跨文化交流省思漢傳佛教的歷史軌跡 釋果鏡、廖肇亨

↑TOP
文化交流過程中,宗教是最重要的載體殆無疑義。佛教發軔於印度,然後四處花開,進入漢語世界時,產生了巨大的質變。大量佛典透過漢譯文字,取得了新生力量,結合了各地特有風土人情,形成各自的佛教文化。不一不異,意味深長。

最初佛教以巴利文,進而以梵文流布,在中國轉折成為漢譯經典,從而輻射諸方。元明以後,藏文典籍成為蒙古、西藏地區的聖典。然而,佛教學術研究的現代化,主要淵源於歐洲學者發現梵文語言與歐文結構的類似性。二十世紀以來,很長一段時間,漢譯經典幾乎成為內容空洞、水準低劣,刻意扭曲聖教的代名詞,即使在漢譯經典大本家的中國,學者也多不以漢譯經典為然。只有日本佛教學者,在強烈宗派意識的護衛下,對其中國淵源多所著意,例如曹洞宗開祖永平道元(1200-1253)之師天童如淨(1163-1128),原本在中國默默無名,但由於與永平道元的關係,被塑造成為一代禪門宗匠的形象,至於其淵源以外的法門龍象,日本學者亦多不遑他顧。

漢傳佛教以漢譯佛典為根本,其影響之深遠,至今不減。教理教義固不在話下,種種儀軌、文藝,莫不如是,還有日常生活以及節慶文化。否定漢譯佛典,幾乎可以說就是全盤否定相關的文化主體。禪宗出現以後,亦以極快的速度流播到安南、高麗、日本,成為最國際、最時尚的知識潮流。宋元時期,中日禪林之間頻繁往來,構成一個綿密的人際網路。禪宗之外,天臺、華嚴也扮演了一定的重要性。禪宗雖然不立文字,卻帶有強烈的文化性格,幾乎投影在所有的藝術形式,流風餘蘊廣及東亞諸國。另一方面,文學、藝術往往也是知識社群認識禪宗以及佛法最重要的管道之一。

宗教是文化交流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佛教在文化交流的巨大貢獻,經典、義理、文學、藝術之外,飛禽走獸乃至於花草樹木,莫不如是,例如「獅子」一物,由於中土本無,中土譯經師於此曾困擾不已。獅子隨著佛教傳入中土,也登陸其他國家,豐富了不同國家的語言與文化內涵。有鑑於此,中華佛學研究所於二○一三年十月二十六、二十七兩天,分別假政治大學與法鼓山兩處,舉辦「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海內外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此一佛教文化史的重要課題加以討論,同時于君方教授與李志夫教授進行主題演講。以下茲就各篇論文略為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