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唐.道宣(續高僧傳)批判思想初探

作者:釋果燈

出版社:法鼓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商品編號:1111000251

ISBN:9789576330421

定價:NT$250

會員價:NT$21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義解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TOP
〈義解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佛教傳入中國,雖然經過歷代高僧辛勤的傳譯而成漢文典籍,然而,凡是外來的文化要能植根於本土的社會、思想體系,進而與本土的傳統文化融合,其間自不免要經過一個長期複雜的轉化過程。而經文義理的闡明與講述,正是在達成這一任務,不然,華人將難以接受這外來的宗教,因之,道宣認為〈義解篇〉設置的目的,其作用有四,如《續高僧傳》〈義解篇論〉略云:
夫論義之設,其本四焉,或擊揚以明其道,幽旨由斯得開。或影響以扇其風,慧業由斯弘樹。或抱疑以諮明決,斯要正是當機。或矜伐以冒賢,安詞以拔愚箭。

  這四種作用即:一、「擊揚以明其道,幽旨由斯得開」,是指開顯佛經中的道理,使幽微的教旨因而彰顯。二、「影響以扇其風,慧業由斯弘樹」,是指弘提教理於人32675;,使佛教以生根於中土。三、「抱疑以諮明決,斯要正是當機」,是指解除各種知見上的疑惑。四、「矜伐以冒時賢,安詞以拔愚箭」,指排除各種謗佛的言行以護持正法。不過,這四種作用彼此間的關係,其實是互涉而並非截然分立的,如《續高僧傳》〈義解篇論〉略云:
騰、蘭赴雒通悟道俗,抑引邪正,故使時俗一期,翕然改觀。……道安獨興論旨,准的前聖,商搉義方,廣疏注述,首開衢路;(慧)遠、(慧)持追蹤而邃古;(法)願、(僧)叡振藻而傳芳。故著序云:安和上鑿荒塗以開轍,標玄旨於性空,消格義於既往,啟神理於來世。

  攝摩騰與竺法蘭的「通悟道俗,抑引邪正」,其實已包含第一、三、四種作用,由「明道」、解惑而達護法的功能,進而「使時俗一期,翕然改觀」,也是第二「弘樹慧業」的完成。而道安「商搉義方,廣疏注述,首開衢路」,即是第一「明道」的表現,其「標玄旨於空,消格義於既往」,可說亦已包含第三、四決疑與維護正法的行為,故而「啟神理於來世」則是第二使正確的佛法流傳於後世的影響。慧遠及其弟慧持,俱是道安門下的高足,他倆皆能於南朝秉承師風,抱持窮究義理的志向,使得中國佛教的基礎更加穩固,故稱其「追蹤而邃古」,實亦含有第一「明道」及第二弘樹慧業於後世之意。而法願及僧叡亦俱善於發揮經意,詞藻生動,故云「振藻而傳芳」,亦已包含明道及流傳正法於後代之意。

  義解的功能既如上述,然而,如何發揮義解的作用?恐怕就不是一般世間做學問的態度可以勝任的,依道宣的看法,他認為除了必須俱有「慧解」之外,尚須有高超的德行儀範才行。先就「慧解」而言,什麼是「慧解」呢?《續高僧傳》〈義解篇論〉略云:
若夫立文本宗,誠遊義苑,指月之況,不爽先模,隨文無失,又開弘誡。

  可知「慧解」其實是以虛心的態度來理解教說,正確地表達佛經之正理、正行。譬如道安「標玄旨於性空,削格義於既往」,即是以精確的表達方式來傳達佛經中的原意,反對當時人以佛理和外書比附的「格義」方式來理解佛法。因此,道安被譽為「鑿荒塗以開轍」、「啟神理於來世」,即是因為他在義解上有過人表現之處。

  然而,能以客觀而又誠懇的態度來研讀佛經的僧人,實在不多,《續高僧傳》、〈義解篇論〉略云:
時有三大法師﹝法﹞雲、﹝僧﹞旻、﹝智﹞藏,方駕當途,復稱僧傑,挹酌成論,齊騖先驅。孝定昔人,非無藏否,何以然耶?至如講解傳授經教本意,摘文揣義,情猶有失,何得背本追末,意言引用。每日敷化,但豎玄章,不睹論文,終于皓首,如斯處位,未曰紹隆。……是使梁氏三師,互指為謬,審文紕亂,可有致言,義在情求,情安倚伏其中?

  所謂「玄章」是指受到南朝「玄風精旨要約的影響」,以「總括一切文義,抉發幽微」來詮釋佛經的方式。這種解經的方式,很容易有「摘文揣義」,斷章取義,以私意發揮經文的過失,因之,梁代三大法師法雲、僧旻及智藏,雖皆號稱為當時「僧傑」,每日講經敷化,然而卻彼此間互相批評,互舉過失,即是由於不能以客觀的態度來契悟佛法,而以私意揣度或定奪的原因。這種義解的方式,在道宣看來,都不算是真正的紹隆佛法!

  上述梁代三大法師尚且如是,一般僧人則更容易有「互指為謬」的現象產生了,例如唐初的義解風氣也是如此,《續高僧傳》〈義解篇論〉略云:
光敘統明,眾師注述,通以章鈔為工,課文引義,仰順前軌,徒盛改張,差無弘誘,或接綴前篇,或糅雜時見,或虛控胸臆,詞理相非,或旁竊他文,意義蹇塞,皆勒成命氏,騰譽一時。

  可見當時義解的混亂,人人隨意妄解經文,剽竊他人的文章,以提高自己的聲望,目的只為圖謀私人的利益,而非為弘法而義解!

  次就高超的德行儀範而言,為什麼義解還須配合以高超的德行儀範呢?原因是佛法要能深信於人心,不只是能發揮經文教義即可,更重要的是義解僧本身能否引起「身教」的示範作用,才是關鍵,《續高僧傳》〈義解篇論〉云:
且自經誥所被,元在受持。大集顯法行之文,涅槃行知時之說,今則婆娑章句,流演澆浮,翻種諸有,未為靜業,超生之教,豈意然耶?貴如說行,斯誠旨也。故今當座講客,寫送文義,其隙復廣,何以明耶?且如聖行諸漏,由來杜言,唯識離念,競陳橫想,受學毗曇,行惡戒者,奉為聰慧,聽習楞伽,樂飲噉者,用為通極,夸罩蒙俗,陵轢往賢,眄視天漢,率輕戒網,謂邪慧為真解,以亂試為圓智,不深悛悟,枉喪餘齡。

  從這一段引文,可知道宣認為義解者,基本上除了應以誠懇的態度來研究佛經的道理,更重要的進要「貴如說行」,否則鎮日「競陳橫想」「率輕戒網」,只是一種邪慧,不但自絕於佛法的慧命,而且也會因此而招來侮辱或犯了毀謗佛法的過失,更何論以佛學取信於人!因此,說法師尚須注意儀範或戒行的清淨,原因即在於此。

  再者,佛教的本質既是實踐的「超生之教」,故如真能遵行戒網,信受佛法真諦,不但自己受用不盡,且於解說佛法時,自然能融貫佛經中的意蘊,《續高僧傳》(義解篇論)略云:
然而開剖章途,解散詞義,並推光統(慧光,約五○八~五三二)以為言先,豈非唱高和寡,獨振古今,即當鋒之領袖,乃萬葉之師模,然(慧)光初學律宗,晚通理學,郁郁兼美,能振其芳。觀其成樹,骨梗分布毛目,意存行猷,護法為本,所以華嚴、地論咸位綱模,被及當今,成誦無墜,蓋有由也。

  慧光所以能夠「華嚴、地論咸位綱模,被及當今,成誦無墜」,主要原因是他「初學律宗,晚通理學」,早期嚴謹戒律生活的訓練,使得他後來在經教的理解上,比別人更為得心應手而善解勝諦,所以能有「唱高和寡,獨振古今,即當鋒之領袖」的成就,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可知修持經驗與義解關係密切,道宣因而主張必須俱備高超的德行,是有其道理的。

  僧人彰顯佛經中的道理以教化32675;眾,固是發揚佛法的要道之一,然而,宗教是社會的產物,不能離開世間;同樣地,想要佛教生存於社會,就不能不配合國家的政策,尤其古代中國君主專政的時代,君主對於宗教的喜惡態度,往往可以決定這一宗教的前途與命運。所以,古之大德如道安及慧皎咸認為:樹立正法有需親近君主,如此佛教才有保障、才能順利地推行於人民。道宣也同意這種觀念,認為:
齊宣受禪,權用不思,或出或處,非小節之所量,乍智乍愚,信大人之壯觀。至於宗敬佛理,師承戒護,每布髮於地,令上統踐之。又能率土之內,禁斷酒肉,放捨鷹犬,畋漁屠殺,普國不行。年三月六日,勸民齋戒,公私葷菜,悉減除之。又置昭玄十統,肅清正法,使夫二百萬眾,綏緝無塵法,上一人誠有功也。

  由此得知北齊佛法所以大盛的原因,跟君主的篤信佛教及大力推行佛化有很大關係。所以,僧人在弘揚佛法的時候,若能拉攏君主的力量,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沙門曇延所以被道宣譽為「弘德之高傑」,是因為他「坐鎮御床,口敷聲教,致令萬乘頂足」可見佛教義學的闡揚不得不與世俗君權結合,是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

  以上,義解的弘化工作,對於佛法的植根中土,其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見。不過若要能發揮義解的功效,說法僧除須俱有客觀治學的態度及高超的德行儀範之外,有時結合國君的力量,以鼓勵舉國人民學佛,對於佛教的發展,當有更大的助益。所以,所法僧人對國君的感化與勸諫,是首要而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