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唐.道宣(續高僧傳)批判思想初探

作者:釋果燈

出版社:法鼓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商品編號:1111000251

ISBN:9789576330421

定價:NT$250

會員價:NT$195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道宣的宗教生涯

↑TOP
道宣的宗教生涯

一、作為僧祐轉世者的道宣

  想要瞭解一部書的著作精神及撰寫目的,作者的生平是不能忽略的。因此,想要認識《續高僧傳》的撰述精神與目的,亦不能不從道宣的生平行事著手。

  道宣生於隋文帝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四月八日,他的家世及誕生的感應事蹟,據《宋高僧傳》卷十四〈釋道宣傳〉云:
釋道宣,姓錢氏,丹徒人也,(現江蘇省鎮江縣)一云長城人(浙江省長興縣)。其先出自廣陵太守讓之後,洎太史令樂之,撰天文集占一百卷。考諱申府君,陳吏部尚書,皆高矩令猷,盛德百代,君子萬年。母娠而夢月貫其懷,復夢梵僧語曰: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師。(中略)宜從出家,崇樹釋教云。(中略)十五厭俗誦習諸經,依智頵律師受業。

  可知道宣係出身於浙江省的顯宦世家,其父錢申,官拜陳朝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內政部長。其母在懷胎期間,夢見月貫其懷,有一梵僧告訴她胎內所妊的是梁朝僧祐律師的投胎轉世,故應從其出家。這一個夢中的感應,真假且暫置之不論,然而,道宣長大以後,十六歲落髮出家,就依智頵律師習律,並積極從事佛教經典目錄、律學、護法文集及僧傳等各方面的編撰,與僧祐一生所努力從事的佛教事業,幾乎同出一轍。

  道宣可謂是僧祐佛教事業的繼承者,其學習模仿的態度,燦然可睹。所以,傳中稱其為僧祐律師的轉世,或即出於兩人行事相近而生的傳說。

二、影響道宣的重要師友

(一)教內交遊

  再從道宣的生平交遊來說,首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參加玄奘譯場的翻譯工作,由此而認識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精英,結交了不少良師益友,所以當時有盛名於京師的「綴文九大德」,即京師普光寺沙門栖玄、弘福寺沙門明濬、會昌寺沙門辯機,終南山豐德寺沙門道宣、簡州福聚寺沙門靜邁、蒲州普救寺沙門行友、棲嚴寺沙門道卓、豳州昭仁寺沙門慧立、洛州天宮寺沙門玄則等,以及諳解大小乘經論、為時輩所推的一十二人。能與這些世人欽賞的善知識對晤展談、共事翻譯,相信對於道宣的學識見聞,當有不少的影響與助益。

(二)教外交遊

  道宣不但廣結天下的緇素大德,而且於教外的道友,也時有來往,如《宋高僧傳》,〈道宣傳〉云:
有處士孫思邈,嘗隱終南山,與宣相接,結林下之交,每一往來,議論終夕。

  孫思邈的生平,據《舊唐書》卷一九一云:「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也,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思邈自云開皇酉歲生,詢之鄉里,咸云數百歲人。」可見道宣在外學上的博學,孫思邈淵博多聞的學識,對他當有不少的提攜與幫助。所以,道宣之所以能夠成為唐代佛教首屈一指的史學家,與其殊勝、廣泛的交遊,應有著重要的關係。

三、道宣的田野調查與宗教感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實際的田野調查不但有助於蒐輯資料,而且往往可以從檔案史料的顯微鏡式的細窺解放,而獲得廣角鏡式的綜覽,這在史學上,是永遠互為表裏,而不可偏廢的。作為印證學問或吸收新知的實地考察,道宣也很重視,他在〈續高僧傳序〉中,認為:

  慧皎撰高僧傳,創發異部,品藻恆流,詳覈可觀,華質有據,而輯裒吳越,敘略魏燕,良以博觀未周。

  由於慧皎生於南朝,因而無法充分地獲得北方的佛教史料,因此,當道宣在撰寫《續高僧傳》時,對於華北地區的實際踏察,赴其遊方參學律肆之便,自然也順便作田野調查,如《四分律行事鈔》卷中之二云:余曾遊晉魏,及以關輔,諸方律肆,每必預筵。北宋釋延一撰《廣清涼傳》卷下云:
關之東西,河之南北,求訪宗匠,無憚苦辛。……(道宣)律師常至中臺頂上,見一童子,形貌異常,(道宣)律師問其所由?童子曰:弟子天也。帝釋遣令巡守聖境。律師又問:道宣嘗覽華嚴經菩薩住處品,文殊師利住清涼山。宣自到山,未嘗得見,其理如何?童子曰:師何致疑?世界初成,此大地踞金輪之上,人於金輪之上,撮骨狼牙,生一小金輪,其輪至此臺半腹,文殊菩薩七寶宮殿之所在焉……大聖文殊與諸聖眾,於中出沒,與金剛窟正通矣。大聖所都,非凡境界,師可知之。言終乃隱。

  從以上道宣在各處的遊方採訪看來,對於他掌握史料與史實,當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在清涼山上,冥感童子來相告,固然是道宣的個人宗教神秘經驗,然而在某程度上,亦可反映他在追求史實上「上窮碧落下黃泉」的不捨精神。

  道宣在麟德二年(六六四)完成《大唐內典錄》之後,經過三年,於乾封二年(六六七)圓寂。在這三年當中,道宣又陸續完成《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戒壇圖經》、《律相感通傳》、《祇 寺圖經》,並重修《量處輕重儀》等著述。其中,感通神異之事特多,這是道宣有意以佛教的感通事蹟,彰顯於道俗而使生信。但是,道宣的神秘經驗,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修行有得的高僧,會有超乎尋常的感應事蹟,才是很平常的現象,也是作為宗教家的特色之一。有關這一點,在稍後的章節中,將會再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