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佛菩薩50問
50 Questions abou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學佛入門Q&A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9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510041

ISBN:9789575986704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26 (7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12 佛菩薩無所不能,有求必應嗎?

↑TOP
眾生有所「求」,佛菩薩即有所「應」。當人們依願去求,確能如願感應,有其感應的力量存在。只不過佛菩薩的悲願、加被力,雖然永遠顧念著眾生,光照著眾生,但是如果眾生沒有「自力」,即自己沒有修持、累積福報、智慧的資糧,甚至沒有真切的信願,即使佛菩薩的願力無遠弗屆,也無能為力。

感應道交

要與佛菩薩產生感應,除了對佛、法、僧三寶要有信心,也要相信自己。由相信自己的自力引發他力的感應,進而加強了自力的力量,自信信他,才能夠「感應道交」。

自力與他力是相輔相成的,如此一來「自助而後天助﹂,必能在宗教上達到自我安慰感的昇華。只是令人疑惑的是,感應這麼殊勝,為何社會上仍不斷以負面的價值來判斷?
  
問題要回到個人的身上。一般人崇敬佛菩薩,想要產生感應,例如向菩薩許願,希望菩佛薩佑助,往往是從個人出發,與自身的功利息息相關。這種為個人利益的祈求,是出於人性,本是無可厚非,卻容易因利益而使有心人有機可乘,而導致不法的事件。社會上因神通、感應等靈異現象而引發的詐財、欺騙的新聞不斷,探討事件的背後,往往受害者也難辭其咎。因此,從佛教的立場並不特別強調感應的功用,或者說完全他力,沒有理論基礎的宗教感應,並非佛教所特別強調,佛教所認定的他力感應,必須先出於自力的要求。
  
而且站在佛教的立場,不但相信法界一切有佛菩薩的存在,也承認靈體鬼神的存在,因此如何去分辨他力的感應,是來自於佛菩薩,或者是來自於山、石、樹、木等靈體鬼神,常常也是一般人對感應的疑惑。
  
面對感應,把心端正起來很重要。因為佛菩薩本身是沒有私欲的,而人本身會產生感應多半是與自己的七情六欲有關,也因為有七情六欲,一般人容易被誘導蒙蔽,而產生幻想。
  
過去禪宗在修行時就強調要非常清淨,而有所謂「魔來魔斬,佛來佛斬」的說法。任何反應、任何感應都要當成平常現象和幻覺幻境處理,才是最健康、最安全的禪修觀念。因為一般人無法判斷異常經驗的真假,與其因此患得患失,不如一律視為是假是幻,會比較妥當正確。

感應僅是鼓勵,修行才是重點
  
在修行的道路上,感應只是信仰過程中必然的副產品,一切仍需要智慧來分辨與觀照,正信、正行,加上自己不斷努力才行。倘若修行是為了追求感應的神祕經驗,便會加重於「我感應到」的執著,此即背離佛陀的教法。將感應視為信仰的鼓勵,自信信他,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獲得勇氣繼續邁向真正的目標─精進不放逸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