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佛菩薩50問
50 Questions about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學佛入門Q&A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9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510041

ISBN:9789575986704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5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14 佛教不主張偶像崇拜,為何還要造佛像?

↑TOP
佛教最初的佛像,相傳是佛陀在世的時候,曾經上生到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長達三個月不在人間,當時僧俗弟子們非常想念佛陀以及佛的種種教化,於是優填王便延請工匠雕刻佛陀聖像,最終完成一尊五尺高的旃檀木佛像,之後優填王每天頂禮佛像,一如佛陀仍在人間遊化示教的景況。

憶念佛的功德
  
在佛陀涅槃後一百年左右,人們也開始以各種不同的事物做為佛的象徵,例如法輪、菩提樹、佛塔等,並透過這些物件來憶念佛的功德。
 
多數佛教徒將佛像當作神祇來崇拜,是無可厚非的,因為諸佛菩薩的法身遍一切處,只要眾生有所求,諸佛菩薩就會有回應,但這僅僅是「仰信」的階段。如果從正信、實踐的角度入手便會發現,佛像其實是佛教徒修行的工具。

禮佛如佛在
  
禮佛如佛在,不論是木雕、銅作或泥塑,佛像做為一種修行上的提醒,可以幫助我們在拜佛的時候,憶念起諸佛菩薩的大願及種種教化事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勇猛精進,以佛菩薩為菩提道上的典範,這才是禮拜佛像的真義。
  
透過拜佛,將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薩的悲願,從而生起信心、恭敬心、感恩心、慚愧懺悔心,因此修行的根本不在於聖像本身,而是從禮拜中內觀自省,讓身心更為清淨、柔軟、謙和,禮佛的當下也就是在禮拜自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