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禪心默照
The Mind of Chan in Silent Illumination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14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201

ISBN:9789575986018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40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默照話頭】修觀的基礎

↑TOP
「默照禪」為曹洞宗的一種修行方法,是在宋代時才定名。後來傳到日本,就是「只管打坐」,中國也有類似稱法,即以「放任六根」形容這個禪法。

「只管打坐」、「放任六根」,都是一種方法。「只管打坐」是指進入禪堂後,就真的只管打坐。也就是若要達到統一境的話,你的身心都要能夠安住在當下的因緣;如果你的身心是分離的,那就不能統一了。

修觀的基礎

「只管打坐」在運用時,需要有一些前方便,也就是之前要準備的工夫。這個部分,天台宗的「止觀法門」講得很詳細而完整,對於調身、調心、姿勢等方面都講得很清楚。不管用什麼方法修學禪法,這些都是基礎的方法。

天台宗的《六妙門》一書,將「止觀」分成兩個部分,即止與觀;每個部分又分為三個方法,其中「數、隨、止」屬於止,「觀、還、淨」則屬於觀。止,就是入靜、入定。

《六妙門》講到止成就的時候就轉觀,因為止只是定的工夫,還不能解脫,只能暫時將煩惱壓下來,或是讓它沉澱。沉澱看似沒有作用,一旦定力散了,沉澱的東西可能會再浮現出來,因為它還潛伏在心裡,所以要轉到「觀」。

「還觀」的方法是回頭看,看這觀的心是從觀的心生,還是非觀的心生?如果是從觀的心生,觀的心已經在觀了,它如何能生?如果說從非觀的心生,非觀的心已經滅了,又如何能生?也就是說,不管你怎樣分析這個心,它一定是「空」的。如果從中觀的角度而言: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都不對,而是因緣生,也就是「空」。

這個能觀的心在「還觀」時觀到空,自然所觀的境也是空。能觀、所觀皆空,就是「還」的方法。當還觀證到空時,內心清淨的本性功能會顯現出來,就表示你證到「自心本淨」。自心本淨和默照方法是相同的;默照方法就是一直放鬆,直到「淨」的功能顯發出來,也就是「默」與「照」的作用顯現出來。

這是我在閱讀了《六妙門》後,再與禪宗的「默照」、「話頭」兩個方法所貫通起來的。至於當時的禪師是不是也這樣想,那就不得而知,不過我覺得它們有相似的地方。這些方法要用的話,都要建立在「止」的工夫上面;也就是說,先要打好「數、隨、止」這三個基礎工夫。

之所以用數呼吸的方法,是借用我們的觸覺,把心收攝回來。這是一種方便,所以我們在用數息法時,不是停在呼吸上,也不是停在數目字上,而是借用數目字讓心安住在呼吸上面,清楚地覺照;等到數目字的作用發揮了,心能夠安住在呼吸時,就要把數目字放下。

當心安住在呼吸而隨息時,只是借用隨息的工夫來凝聚心;心凝聚到想止時,就不再注意呼吸,讓心自然地凝聚。這時心不住在任何一個部位;如果心定止在某個部位,那是我們要它觀照這個部位以收攝心。比如用腦來想像這個心凝聚,但是這樣一來,頭腦就會因思考而漲痛。所以,我們只是借用某個部位來幫助自己的心凝聚;當心凝聚了以後,就不要停留在那個部位上。心本身具有凝聚的作用,它會自然形成一個凝聚的因緣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