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仁俊法師學譜
A Chronology of Master Jen-chun's Learning Activities

作者:侯坤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800 頁 / 部份全彩

商品編號:1111110151

ISBN:9789575985684

定價:NT$700

會員價:NT$59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序】僧格如峰,悲願似海 釋果慶

↑TOP
二○一一年四月,我在整理仁俊師父遺物時,發現老人家留下了與其師叔(傳道上人師弟)傳明的書信。傳明上人目前已年逾八旬,居住在北京。我趁回大陸之時,特意拜訪了他,了解到了師父早年生活的一些情形。

師父七歲時,於江蘇省泰興縣黃橋鎮,依傳道上人出家。師父做小沙彌時,就一直穿僧服,在鎮上兒童中顯得比較特別。當地民眾有送學齡兒童到寺廟生活的風俗,讓少年兒童在寺廟裡接受教育,空餘時幫著和尚做些雜務,包括到稻田中驅趕鳥類,這在律典中稱之為「驅烏」沙彌。
根據傳明上人回憶,傳道上人僅收師父這麼一個徒弟。他平時從不應付經懺,生活很清苦,早年留學錫蘭(斯里蘭卡)、緬甸,學成歸來後創建了「黃橋正信念佛社」,設立「黃橋圖書館」,專弘淨土法門。鎮上善男信女都皈依了上人,這在當地是史無前例的。傳道上人還出資讓師父上當地私塾,接受八年小學教育,讀的都是《四書》、《五經》之類典籍,師父由此奠定深厚的國文基礎。

早年,師父承襲中國佛教流行的學風,修習傳統的禪淨法門,個性剛強而內向,平時在廟裡圖書館讀誦經典,不攀緣,也不趕經懺。師十七歲時,在江南第一律宗道場鎮江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自此開始人生中真正的修行。師先後在天寧、閩南佛學院受學,幸遇大醒法師「熱烈而爽快的啟示」,並深受到太虛大師所倡的「佛教革新」與「僧伽教育」的濡染,畢業後回天寧寺佛學院當學生訓導。三年後,應「武林佛學院」之請,南下杭州執教,於江浙一帶訪師長會法友,開始「教與學」的修學歷程。一九四八年底由於社會動亂,人心不安,二十九歲的師父離開上海至無錫的惠山「石浪庵」閉關自修,但終因國共戰事惡化,翌年四月出關至廈門避難。

師父在三十歲以前,所學所修的,「都是我國唐宋以來流行的法門」,對「因緣正法與深義,則無甚了解」。至廈門後,在閩南佛學院親近印順導師與演培、續明二學長,「對因緣大意始略有領會;對唯心、參禪、持咒等,有了新的認識和分別」。師一九四九年轉赴香港,住四年後與先去臺灣的印公及演培、續明二學長再會合,於「福嚴精舍」共住、共事多年。

一九九四年「福嚴」重建時,師特別撰文紀念,文中提到,一九五四年初夏,三十五歲的他「瑣陋狹隘之個性,逐漸轉為朗豁開闊之通性」。尤其是「對『我我所』能力加克制、放棄」,這是師父個人在修行上的「一大轉變」。回顧此事時,師父來美弘法三十多年,已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

我與師於美國新澤西州「同凈蘭若」共住約十五年,期間除照顧他老人家極其簡樸的起居飲食外,還謄寫、錄製、整理師父手稿與演講開示,並兼顧雜誌的編輯出版。於日常生活中,不論是看到還是感受到的,都令我對於師父的「早已拋棄了自我」感佩不已,有時竟敢「善巧」提問或頑皮地「責問」,都會得到他那「蕭然與豁然」的答覆。

師父一生真實修行,嚴厲克己,到達如履薄冰的境地。這從一件小事可見一斑。師父在他參與開山的莊嚴寺大佛殿啟用不久,一次穿鞋入殿,被一新來的出家人糾正,師父立刻脫下僧鞋致歉,而且自己在大殿門口進進出出一百次,以警惕自己。

在師父文章落款處,能看到寫於不同地點:「驚危室」、「警危室」、「警微室」。可見師父多麼驚警地防微杜漸,遠離煩惱,並為後學樹立高標準的榜樣。所以我們能看到師父為清淨道風、提高僧格而疾呼獅吼的時候,對弟子耳提面命、嚴格要求的時候,總是那麼悲懷殷切,令人動容。

師父為法忘軀,奔波一生,雖然飽嘗顛沛艱辛,但畢竟法緣殊勝,饒益了無數弟子和信眾。師父青年閱藏閉關的道場,多為宗風遠播的古剎;求法親炙的前輩中,就有印順、大醒等泰斗高僧。所以師父能在新舊交替的大時代融匯多宗精髓,趣向佛陀本懷,並以高瞻遠矚的氣概,越洋遠赴新大陸吹法螺、樹法幢,連接東西方。

師父堅持「身心即是道場」的觀念,從不將寺廟看成是自己的,建「同淨蘭若」安單接眾,不分南傳北傳,只為培養僧才、開示信眾提供一處清靜的修學場所。一九九三年,創辦名為「佛法度假」的假期佛學講習營,師資薈萃深析人間佛教。一九九六年成立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推廣導師精思嘉行。翌年創辦《正覺之音》雜誌,宣說釋尊「法界等流」中之「正法」。師父在此生最後十幾年,就是「這麼渾身渾心提足勁頭,環迴而奔波於人間」的。

師父晚年色身違和,與常人一樣,病魔襲擾,經常去醫院看病治療,他一生大小手術十多次,但是從來不把自己當病人看。只要自己能動,作息一切照常,堅持按時做早晚課,絕不懈怠一刻一秒。他生活的一切行事,都以佛法為中心、為導向,「如法如律」地展現生命,為佛法,為眾生,哪怕將自己「粉骨碎身」,也要落實「願勝於情,法重於命」的信念,極力「多陪陪」我們,以「看我怎麼死」的瀟灑,悄然離去。
師父一生修行、言傳身教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寶藏,老人家的「遺言」也盡在其中了。透過師父留下的法音,我們認認真真地「讀其文,知其行」,以先輩為楷模,老老實實的揣摩,精精勤勤的傚學,才能如師父所說,成為一位「來路大,去路寬」的大乘菩薩道的行者。

師父筆耕不輟,發表巨量的開示與論文,見於《海潮音》、《慧炬》、《菩提樹》、《正覺之音》與《美佛慧訊》等雜誌,歷時半個多世紀,搜求、閱讀並不容易。所幸的是,總結整理師父一生思想的工作,幾年前已靜靜地展開,居士信眾付出很多心血,目前已初見成果。

二○一○年十一月間,我在臺灣法鼓山金山園區護理病重的師父,法鼓文化出版社來電話說,出版社請國史館的侯坤宏居士為師父編寫年譜,想約見採訪師父。記得見面那天,老師父躺在床上,對侯居士提的問題沒作太多回答。除病情原因,也是老人家不願宣傳自己的個性使然。後來,侯居士詢問了很多有關師父的經歷,我盡量提供所知情況。而後,法鼓文化送來學譜初稿讓我審閱,我欣慰之餘,也省察到弟子應該繼續花精力校訂、充實遺漏的內容。

為編寫師父年譜,美國有數位信眾早在二○○七年就開始收集師父的生平材料,後來得到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鼎力支持,由法鼓文化主導,年譜的編寫出版才有了眉目。早在二○○○年,臺灣的信眾已經發心將師父過去發表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四冊選集,但沒有師父生平事蹟。而侯居士的編著,對於師父一生,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資料。書中摘錄精選師父所寫重要文字,是我們了解他老人家很好的途徑;雖不能說非常完整,但目前也找不出比此學譜更好的了。

我要特別感謝法鼓文化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催生了《仁俊法師學譜》,讓更多的學佛者能進一步認識師父的思想行誼,受到更大激勵,發願盡未來際於娑婆世界行菩薩道。另外,我還要感謝美國的鄔之元、王勇兩位居士協助我校訂學譜及序文。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寫於美國新澤西州同凈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