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練心工夫:精進禪修指引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24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161

ISBN:9789575985660

定價:NT$260

會員價:NT$221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正法為依:凝集心力,思惟正法

↑TOP
我們在用功的時候,當工夫漸漸凝集,可以專注在方法上時,會覺察到妄念。如果這時工夫還不是很穩定,就繼續專注在方法上,讓妄念自生自滅地過去。當我們的凝集力愈來愈強時,覺照的作用會比較敏銳,能觀的作用也就能夠發揮它的作用。

凝集心力,思惟正法

平時我們的習性是煩惱多、妄念也多,所以事情發生時,都是煩惱與妄念在引導我們做出決定。如果我們能凝集心力,不斷地思惟正法、加強正念,讓法深入自己的心和思想裡,我們就會與正法相應,煩惱也會漸漸地減少。即使沒有很深細地思惟佛法,只要我們常看佛書,每天都思惟佛法,一段時間之後,會發覺我們在做決定時,很容易就能運用佛法來衡量與判斷事情。

但是假如我們很久沒有看佛書了,煩惱又會慢慢地覆蓋我們,因為我們的心只是受到法的熏習,還不完全證入這個法。當我們受到佛法熏習久了,行為自然就會與佛法相應。其他宗教徒也一樣,他們受到他們的法熏習多了,行為也很容易趨向那一方面。

所以法很重要,我們應該依止於法來用功修行,經常閱讀經典、佛書。我們的心熏習久了,它就會產生一定的力量。

修行,就是要凝集我們的心力。當能觀與覺照的作用比較敏銳了,我們就可以起觀想,以法不斷地熏習自己的心。但這類的觀想還是以理為主,如果繼續觀下去,就能夠觀到法的核心;核心即是無常、無我。若你能夠證入無我,就是開悟了,也即是了生死、斷煩惱了。如果一個人能夠達到這種程度,在整個觀想的過程中,他的理路會是很清晰的。

當你對佛法有了比較深入的領悟,就能將所學、所思惟的東西整理出來。因為你在深入思惟的時候,很多不通達的理論,會慢慢地通達;許多你連貫不起來的理論,會慢慢地貫通,即所謂「融會貫通」。

在修習止觀的過程中,當能觀的作用比較敏銳時,你可以從思惟中去領會一些深細的道理。比如《心經》中有些經文,你以前不太能連貫,現在思惟時,就可以將它們連貫起來,對它的理解更為透徹。

不過,有些禪師卻是不講理論的。你要他們講道理,可能幾句話就解決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不用理論來思考的。但是,你也不要以為這些禪師都只是用一個公案在參,不是的,他們的修行還是有一個中心點,即所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本性清淨的觀念,他們時時刻刻都依著這個中心點在修行。

他們認為對你說太多理論,你的心思容易分散,所以盡量捨掉理論這部分,而直接切入中心點。如果心思能夠凝集,先有止的工夫,能觀的作用就會比較敏銳。這時不管你是參話頭或是用什麼方法,都能夠很快地用上去。不過,也有一些禪師在開悟之後, 仍用一套完整的理論來指導學生。但是,不管我們對理論有多麼地精通,要真正做到在教導學生時,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一定要對禪有所體驗。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一位開宗立派的祖師都是禪師,他們一定對禪都有所領會。

很多學者的書看了之後,我們可能覺得好像對修行的作用不大,沒有什麼力量。但是一些修行很深入、有所體會的祖師寫出來的作品,我們就覺得很有思想、很有深度,像智者大師的著作就可以讓人得到大助益。我們看了這些著作,再用他們的方法去思考與理解佛法,會感覺到能夠把佛法應用到修行或生活上,它就是有一股力量。這是因為這些著作,都是禪師們在修行的過程中,親身體驗、領悟的法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