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
Lessons from the Dying

作者: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

譯者:鄭清榮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自在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32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60101

ISBN:9789575984854

定價:NT$380

會員價:NT$266 (7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我的人生旅程

↑TOP
我探索死亡的漫長旅程,最早是從在泰國深山當一位佛教僧侶開始的。我先在西方的居士修道院修行,接著,前往泰國的叢林寺院。經過多年的離群索居,我對靜坐修行的生活開始覺得有點枯燥。這種枯燥的感受,似乎來自於部分的我,這個部分的我無法從離群索居的僧侶生活中獲得滋養。我無法完全了解,為什麼自己的心會從孤寂之中退縮。單獨一個人生活,讓我對於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以及生命的本質為何有了深刻理解。現在,有些東西又把我從遠離紅塵拉回來,走向一個未知的方向。

幾乎在同一時間,我拜讀了史提芬.雷文(Stephen Levine)的著作《是誰死去?》(Who Dies?),這本書很清楚地指出有意識的生活與有意識的死亡之間的關聯性。於是,我立刻就想到把照顧瀕死者的工作,當作今後個人修行的可能性。這種照護的工作,也是解決我心靈枯竭的方法。照顧瀕死者的工作,與當年正式修習靜坐禪修的歲月一樣,都必須十分專注。

我於1983年還俗回到美國,開始成為一位全職的安寧照護人員。我在安寧病房擔任過各種不同的職務,包括社工人員、殯葬工作協調人員、志工訓練老師、社會服務主任、診療主任與執行長等,每一份職務都為我帶來了死亡過程中的不同見解。我不只從病患和家屬身上學習,也從安寧病房的同事中學習,他們那慈悲而充滿關愛的心,已在健康照護領域樹立了典範。所有我們這些與瀕死者一起工作的人,都像小孩子一樣聚集在一起,互相慰藉取暖,試圖解開生命的密碼。

死亡,一直是一位非常特別的老師,經歷過幾年的安寧照護工作,至今我仍然像當年在泰國叢林寺院一樣,對死亡感到十分神祕。這個問題沒有結局,也沒有解決方案。我對於人如何死去已經十分熟悉,瀕死者所傳授給我的教誨也相當豐富,但是,關於死亡是什麼,我還是覺得神祕而奧妙。我在這方面所要接受的訓練,永遠不會結束。

探索死亡時,不斷會有新發現:它曾經將我逼進陰影的黑暗角落,使我看不到自己的全貌。同樣地,探索死亡,也讓我的生命充滿喜悅和感恩之情。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完全自在地面對自己的死亡過程,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經較不畏懼真實的自己,而這要歸功於自己吸收了亡者所帶來的教誨,了解這些教誨,讓我的人生旅程能夠繼續朝著生命的神聖境界邁進。

雖然本書各章節的內容充滿安寧病房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都與你我有關,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安寧病房的一員。這些故事,也使我們注意到自己的習性、恐懼和智慧。如果我們將自己當成病人,就能設身處地了解自我設限、阻擋自己的方式,以及犧牲獲得更大自由的可能,讓自己停留在安全地帶的方式。我們沒有必要等到生病才想要去獲取瀕死的資訊,並回顧自己的脆弱。我們的恐懼,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停地在人生的長廊上回響著。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曾經說過,真正的追求不是為了生命的意義,而是真正「活著」(being alive)的體驗。諷刺的是,死亡的教訓正是指向這個目的。許多末期病患在瀕死期間變成了一個真正「活著」的人。他們了解時間是珍貴而神聖的,生命不能再拖延下去;生命的多元面向與表情,過去被他們視為理所當然,但現在他們頭一次清醒地看見了。

身體的死亡是一種象徵,象徵所有經驗的死亡。身體死亡不只是身體的結束,也是所有生命經驗的結束。小型死亡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上,每當我們的期待無法實現,理想就幻滅了;每當我們想抓住時間中的某一個片刻時,就要面對自己對這件事失去掌控能力,也毫無影響力的事實;每當我們自認把握了生活中的某個面向時,它卻起了新的變化,於是我們只好帶著失望離開。由於我們的許多心理困境,都和自己如何處理過渡階段的問題有關,因此死亡讓我們了解自己如何受苦,以及為何受苦。我們深入了解並覺察死亡之後,就能直接洞察自己的許多問題。因此,探索死亡,就是要了悟我們對生命的困惑與無知。

我在本書所提到的那些面對死亡的病患,以及他們的臨終體驗,都是我的生命與這本書的英雄。儘管他們的故事也許很吸引人、很不尋常,但我們在心理上可能會覺得離自己很遙遠,這時我們就知道,自己已經離題,好像只是在讀一些發生在「其他人」身上,而不是我們自己身上的故事。書中所講的,其實是「正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每一章後面,都會附上「省思與練習」,目的是要再度強調該章的重點。這些是讓你親身體驗的練習,能夠深化你的了解。

死亡就在眼前,它是一道很少人願意跨越的邊界。這本書提供我們一次探索死亡的機會,可能也是一次讓我們以最大的勇氣來面對這個沉寂已久的問題─死亡問題的機會。書中的重點,是為死亡所傳達的課題,提供獨特的近距離接觸。我們都會死,所以現在討論這個議題,並不會有什麼損失。或許,對那些有足夠勇氣敞開心胸接納死亡教誨的人,會有一個新生命在等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