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

作者:淨海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25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181

ISBN:9789575985875

定價:NT$280

會員價:NT$23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伍、識蘊

↑TOP
【本論】
云何識蘊?謂於所緣,了別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亦名意,意所攝故。

【今譯】
什麼是識蘊?即八識對於所緣境,是以了別為體性;這八識亦可稱為心,因能採集一切法的善惡種子故;這八識亦可稱為意,因一切了別法,皆為意含攝,即意處所攝。

【略解】
在識蘊中包含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心王八識,總名識蘊。八識通於心、意、識三者,同體而異名,即八識都可以稱為心,也可以稱為意,也可以稱為識。然而三者意義各別,集起名為心,即第八阿賴耶識,能集起諸法種子生起現行。思量名為意,即第七末那識,恆常地對境思量。了別名為識,即前六識,有了別境界的功能。僧伽跋陀羅(眾賢)在他的《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十一稱:「心、意、識三,體雖是一,而訓詞等義類有異,謂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意思是:心、意、識體性雖然是一,而依詞義解釋則有不同,即集起稱為心,思量稱為意,了別稱為識。

前六識可合為一組,稱為了別境識,它們是依根而緣境,能生起了別外境的作用,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生起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前五識都以五根為所依,以五境為所緣,根境相對而生識,以吸取外界資訊;而第六意識所依的根,是第七末那識,意識所緣的是法境,即世、出世間一切法。
第七末那識,梵語中譯為意,為了避免與第六識相混淆,所以第六識用意譯,第七識用音譯。二識雖然同名為意,但意義不同,第六識是依意根生起之識,第七識意的本身就是識。《成唯識論》卷四說:「此名何異第六意識?此持業釋,如藏識名,識即意故。彼依主釋,如眼識等,識異意故。」意思是:此第七末那識譯為意識,其與第六意識有何差別?此第七識,是以意為識體,識為意用(末那識本身保持思量的功能,體性即具有了別作用),屬於(以體持用的)持業釋,就如藏識一樣,藏即是識。而第六意識是依意根為主(第六識為能依,第七識為所依),就像依眼根引發眼識等一樣,這識和意是有差別的,此屬於依主釋。

第七末那名為意,《成唯識論》卷五說:「恆審思量,正名為意。」第七末那識以第八識為所依,緣第八識的見分為自我,而且恆時審慮思量,無有間斷。第六意識也有思量作用,但有間斷,非恆審思量;第八識自無始以來,任運相續,是恆而不審;前五識是非審而又不恆。唯有第七識是恆常的、不間斷的審慮思量,念念執著第八識為我。

【本論】
若最勝心,即阿賴耶識,此能採集諸行種子故。又此行相不可分別,前後一類相續轉故。又由此識從滅盡定、無想定、無想天起者,了別境界轉識復生,待所緣緣差別轉故。數數間斷,還復生起,又令生死流轉迴還故。

【今譯】
若就最勝心說,即指第八阿賴耶識,此識能聚集一切法的善惡種子。又此識在緣取境界(根身)時,行相極其微細,難於分別了知,前滅後生都是恆常一類相續生起,而不間斷。又此阿賴耶識在入了滅盡定、無想定、生到無想天上(前六轉識都不現起,但種子含藏於阿賴耶識中),當此識從定起時(出定),了別境界的前六轉識又生起來(都要以阿賴耶為根本依才能再生起)。而前六轉識的生起,皆須待各別不同的所緣境才能生起(如眼識待所緣色境而起,耳識待所緣聲境而起,乃至意識待所緣一切法境而起;如果沒有阿賴耶識就不能生起)。數數間斷還復生起者,指前六轉識(不是恆行心、心所,皆有間斷,如重睡、昏厥等),雖有間斷,仍可以再生起(因為有六根對所緣六境,六識就會生起)。又令生死流轉迴還故,即前六識造作善惡業,(加上第七識執我與四煩惱相應)而使令第八阿賴耶識生死輪迴,不得出離。

【略解】
阿賴耶識在緣境時,前後都是一類相續生起,如從人的一期生死而言,自初入胎由此識執持身心,直至命終,都在不間斷的變易,令不失壞。
由於第八阿賴耶識,在入了滅盡定後,已出離無色界無所有處,令心、心所漸漸細微,能伏斷前六識所有不恆行及第七識恆行的染污心煩惱。以及外道入了無想定,生到無想天,能滅去前六識,已無心識的活動,但不是死去。當在出定時,或從無想天死了(從無想定退)又再生,因有第八阿賴耶識微細地執持根身器界故,都要依靠第八阿賴耶識為根本依,待各別不同的所緣境而生起。如眼緣色境,耳緣聲境,乃至意緣法境等。

無想定與滅盡定,二者都稱無心定,是滅去前六識及其相應的心所法。但二者的差別,滅盡定更能滅除第七識的染污心,是聖者厭離散亂心而入此無心定,進入近似涅槃之殊勝境界。而無想定是不能滅除第七染污心,是為外道所修習,暫離粗顯之無心定,能生得無想天之果報,但第七染污心仍還存在。

數數間斷,還復生起;又令生死流轉迴還故:前六識緣取各別境界時,它是常常間斷的,但會再生起的。如人深睡、昏厥、暫停呼吸等,非是死去,仍可醒來,因有第八阿賴耶識微細地執持根身器界故。但因前六識不斷的造業,使令第八阿賴耶識常在生死流轉迴還(輪迴),而不間斷。

心王八識,第八阿賴耶識稱根本識,前七識稱轉識。前七識依第八阿賴耶識為所依,緣色、聲等境而轉起,即由第八識的種子轉變而來,而成為現行的,正在發生變現與了別境相作用的心識,對第八識有能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