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漫畫達摩禪:活在當下的生命態度

漫畫達摩禪:活在當下的生命態度

作者:蔡志忠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31日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編號:1150330231

ISBN:9789862134214

定價:NT$380

會員價:NT$32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序:禪是什麼?

↑TOP
打坐的起源
大概由於古時候沒有報紙雜誌電視,很多古人沒事時便獨坐不為什麼。
而在無意中發現靜坐會引發身心細微的神妙作用,因此發展出坐禪的獨門學問。

從北歐古代遺留下來的圖畫中便可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北歐便有靜慮禪坐的歷史了。
雖然早在2300多年前,莊子的著作便有一篇「顏回忘坐」描述顏回的打坐境界。
但中國的禪起源於印度的禪那,於西元527年由達摩祖師帶來中土。

禪來自美麗的傳說
二五○○年前,印度的聖人佛陀在靈鷲山為大眾說法,
他拿出一朵蓮花示眾,一言不發。
眾人皆困惑不解,只有迦葉尊者會心微笑。

佛陀於是對眾人說:

「我悟道的方法是:看透一切、包容一切,以喜悅的心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這種微妙法門超越語言文字數理不能用邏輯思考,而是要用體會才能領悟的。
剛才迦葉尊者已經領悟而起共鳴,所以我將禪心傳給他。」

於是迦葉成為禪宗的初祖,
拈花微笑便是禪宗的起源。
禪宗在一花一笑間誕生了。

無有功德
菩提達摩來到中國,梁武帝請他到金陵參訪。
梁武帝問達摩說:「我造寺廟、抄佛經、度和尚無數, 請問我有多少功德?」
達摩回答說:「沒有功德。」
梁武帝又問:「佛法聖教的第一義諦是什麼?」
達摩回答說:「廓然無聖。」
梁武帝又問:「在我面前者是誰?」
達摩說:「不識。」

由於與梁武帝話不投機,達摩就離開南梁渡江到北魏,棲止於嵩山少林寺。
在少林後山山洞面閉九年,後來收慧可為弟子,傳授二入四行禪法。

參禪學佛的目的不是,預購天堂入場卷,期待死後自己能進入西方淨土。
悟道為的是此生能成為身心的真正主人,而不是為了來世的生意投資。

禪是什麼?
禪不是宗教,不是哲學,
不是科學,不是心理學。

禪不是知識,是悟性;
禪不是巧辯,是靈慧。

禪即是融入當下、而不是思維空想。
舉心即錯,擬議即乖。

禪是生命的態度
禪是看清世間之後,真正認識自己。
禪是體悟生命實相之後的生活態度。

禪存在於無涯的時空之中,
世間隨時隨處都能見到禪,
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體會。

參禪不只是打坐
有位名叫薛簡的官員問六祖惠能說:「京城參禪的大德們都說,覺悟必須要坐禪習定。
請問大師有什麼高見?」

六祖惠能回答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參禪悟道不是經由打坐便可獲得成果。

六祖惠能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原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磨磚不能成鏡,枯坐也不能成佛,
參禪悟道要能覺悟出真心本性,才能進入禪的境界裡。

禪即是離一切相
習禪並不是要向外求取,
而是對內心的自我省察。

法海問六祖惠能說:「什麼是即心即佛?」

六祖惠能回答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禪。」

藉教悟宗
禪是透過佛陀的教導,
悟出禪宗的根本精髓。
禪是直接實踐佛陀言教的方式,
抵達最終的寂靜無苦智慧彼岸。
禪宗的傳道方法也非常特殊:

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
六祖惠能說: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禪宗重視「自力、自度、自救。」

培養特立獨行的堅強人格以至達到禪悟的境地,
欲想成就得道,就必須親自經歷種種艱苦磨練。

承言者喪,
逐句者迷。

禪宗極少使用佛教的術語,重視體證、經驗、實踐,
而不是言說、論析、理論。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講。
語言文字只是媒介,而不是真理。

禪是活生生的體驗,不存在任何的言語文字中。
禪宗講求實踐而不重視言說,禪並不依據固定的佛教經論。

教外別傳
禪宗是經論言教以外的另一支傳承,
禪宗是創造性的宗派,它不依據固定的經論,
沒有複雜的思想體系,沒有神秘的宗教儀式。

禪以一躍而入直截了當的方式,
直接傳承佛陀的心髓達致開悟。

直指人心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

禪宗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
向外尋求解脫之道,便是騎驢覓驢。

禪,不是依樣畫葫蘆的鸚鵡學嘴,
禪,是用自己的心勇敢面對生命。

見性成佛
心性本淨、佛性本有、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心即是佛,佛原本即是眾生,眾生的問題在於他的心。
心佛眾生本是一體,三者無所差別。

長沙景岑禪師說:「學道之人不識真,祗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人生的種種痛苦煩惱,緣起於我們的自心。
未悟通生命實相的凡夫,即是紅塵此岸的眾生。
佛是調御丈夫,降服自己的心而達致無苦境界,
即是抵達寂靜彼岸的佛。

生命即是無窮當下的積累
禪:

不說生之前;
不說死之後。
不說過去;
不說將來。

它最重要的法門是觀察:此時、此地、此刻、當下、剎那、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