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跨越自尊陷阱: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
The Self-Esteem Trap: Raising Confident Kids in an Age of Self-Importance

作者:寶莉.楊艾森德斯

譯者:趙閔文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自在

規格:25開 / 25x15 cm / 32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60151

ISBN:9789575986001

定價:NT$380

會員價:NT$190 (5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五章─自主與情感的成熟:人的身分認同

↑TOP
在三歲與六、七歲之間,兒童會繼續塑造能夠讓他們理解我們稱為「現實」(reality)的能力,這裡說的「現實」,指的是時間、空間,以及因果關係(例如:當你做這件事,便會發生那件事)。兒童此刻加入了「昨天、今天、明天」和「天在上而地在下」的成人世界。起初,這些新觀點是飄移不定的,但它們會成熟,也將會變得可靠。如同皮亞傑和他的追隨者所指出的,這些新的架構與參考指涉,讓所有兒童得以發展出「實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過了六、七歲後,兒童通常能在公平且可靠的基礎上,參與成人的現實世界。這就是何以這些學者會率先認為,在兒童的生活中,七歲是開始具有理性和責任感的年紀的原因了。

這種早期發展有個極為重要的觀點,就是能針對自己的行為,展現對語言的掌控─能與自己和他人說話。 兒童最初喜歡說和聽的故事,是和他們自己或其他小孩有關的故事。其中他們最喜歡的,就是聽有關孩童的動作類型故事─孩童做了哪些事,以及他們如何改變事物。他們喜歡演練並且表現出當個孩子王的感覺,而這種想像力和想像遊戲,正是兒童自主開始萌芽的關鍵。對我們所有「我可以讓某件事情發生」的想法依然具有很的人來說,大的激勵效果,即便我們的渴望在長大後會變得更加未來導向,也變得更複雜。

在這個時期的生活中,鼓勵兒童和玩伴們一起玩遊戲,並且發揮他們的想像力(譬如將平常的生活用品當成小船、火車和寶劍來玩,或是扮家家酒等),要比送他們去學習什麼特殊課程或玩特別的教育玩具都來得重要。事實上,除了學校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學習游泳或其他關於安全的教導之外,兒童最好在十或十一歲左右之前,都不必上精心規畫的複雜課程,那時也是他們開始發展一種新的身分認同的時候。幼童需要在遊戲和與玩伴的互動中來訓練他們的想像力,如此才能練習自主與互助合作的基本技巧,相形之下,他們反而比較不需要高度專門化的教導。

道德訓練是其中的例外。如同你在前一章所看到的,我們對美德和好品格的能力,甚至是在童年的早期就開始成型了。兒童在十一歲之前,很容易被他們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示範所影響。首先,他們要學習一些規則,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的人─例如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說實話,還有只拿可以拿的東西、不貪圖別人的物品。接下來,他們要經常在與他人的分工合作中練習這些規則,尤其是和同儕在一起的時候。當父母在場(父母握有權力)時,孩子看待這些法則的態度當然會和與同儕(和他們地位相同)玩耍時有所不同。對成長中的兒童而言,要掌握成為好人的必備條件,就得從和父母與和同儕的相處中得到所需的知識和練習,這樣他們才能了解這些規則的意義,以及為何要學習它們的原因。

最後,為了能對他人具備完全的同理心,我們首先必須真正地掌握在物體、動物和人類這三大類存在範疇之間,在認知與感情上的差異。 畢竟人類既是一種實體物件,也是一種動物。按照地心引力法則,如果你把一個人丟到窗外,他的身體也會像其他東西一樣墜落。把人當成動物看待也是可能的,舉例來說,行為心理學最初發明時所依據的前提,就是根據人們對強化和處罰的反應而來,這就如同動物一般。然而人類有自覺的情感、抽象的推理能力和複雜的主體生命,這些因素使得人類也迥異於其他動物。理解並感受身而為人的意義,對發展人類完全的同理心與良知來說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