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中國佛教研究入門

作者:岡部和雄、田中良昭編

譯者:辛如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譯叢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535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40011

ISBN:9789575986148

定價:NT$540

會員價:NT$459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篇第四章 敦煌佛教 上山大峻

↑TOP
一、敦煌—佛教東漸要衝

敦煌位於長安(今日西安)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最西端,匯集了天山南北路、西域南道三路的絲路要衝,是一處繁華鼎盛的都市。自一世紀起佛教東漸後,敦煌是前往中國的必經之地,亦是中國最初接受佛教的地點。敦煌出身的月支人竺法護(二六五-三○八)曾如是言:「經法所以廣流中華者,護之力也。」竺法護活躍於三、四世紀,當時已有西域僧侶往來敦煌,當地因各民族語言混淆,造就了竺法護的宣揚佛教環境。

二、埋藏的佛教文獻—發現、蒐集、保管

千佛洞遺跡

敦煌於二十世紀初有兩項重大遺產備受世人矚目,就是有千佛洞之稱的石窟寺院,以及封存於第十七窟藏經洞的數萬卷古寫本。

敦煌市區周圍有四個稱為千佛洞的遺跡,分別是:

1.莫高窟:位於敦煌縣城東南方約三十公里的鳴沙山麓,根據中國學者的考察,目前有四九二窟存在。

2.西千佛洞:距敦煌市中心西南方約三十公里的黨河北岸,許多石窟已崩毀,現存二十二窟。

3.榆林窟:距敦煌市中心以東一七○公里,現存四十二窟。

4.水峽口窟:榆林窟以東,有小千佛洞或下洞之稱,僅存六窟。

其中規模最大、造就敦煌盛名的就是莫高窟,地點位於鳴沙山麓。實際上,在此開鑿的大小石窟重層堆疊,距離長達一.六公里,是象徵佛教隆盛的歷史紀念碑。

三、敦煌出土資料與研究

(一)石窟出土的古寫本與蒐集

西元一九○○年,一位名叫王圓籙的道士偶然發現莫高窟的一室(第十七窟藏經洞),室內藏約五萬件古寫本,成為敦煌舉世聞名的遺寶之一。

歐美人士得知消息後,英人史坦因率先於西元一九○七年赴敦煌,取得部分文獻返國(交由大英圖書館保管)。法人伯希和隨後前往,又取走部分文獻(交由法國國民圖書館保管)。中國政府將剩餘文獻回收(由中國國家圖書館保管)後,日本的大谷探險隊、俄人奧登堡紛紛前往敦煌,繼續蒐集相當可觀的文獻。

從語言構成來看,敦煌文獻大半是漢文寫本,其餘以藏文寫本為主,另有維吾爾語、于闐語、粟特語等古代中亞語文寫本。內容包括儒家和道教等外教典籍、僧尼戶籍調查、土地買賣契約等經濟文書、曆本、文學書之類,又以佛經和經疏等佛典類占絕大多數。還有少數印本(九-十世紀)和帛畫,幾乎全是紙類手抄本。這些文獻約成立於五世紀初至十一世紀,長達六百年之久。

為何會將大量寫本封入石室中,至今原因未明。從出現許多破損經典來看,至少可推斷這些文獻並非正式藏經,而是將不再使用或舊損的佛典埋藏一處,以表尊重之意。古寫本的來歷雖不明確,每一部著作卻真實反映昔日敦煌佛教徒的信仰和生活,從獲取第一手資料這點來看,敦煌寫本極富史料價值。

(二)敦煌出土文獻研究

敦煌古寫本問世後,東洋學者一舉投入研究,最初階段是關注偶然保存於敦煌石室中的三階教典籍,這些文獻在中國原已散佚,因此被視為珍本公開於世。至於佛典方面,禪宗文獻備受矚目的原因,是發現過去未知及散佚文獻。東洋史專家從寫本中找出古代中國經濟和法制的具體記載,迅速展開研究後,受到各方關注,有「敦煌學」之稱的研究領域於焉誕生。

(三)研究方法的轉變

昭和三十年(一九五五),榎一雄、山本達郎共同努力下,將史坦因文獻的微膠片全部取回日本,可藉由照片貼近實物原貌。如此一來,敦煌研究導向新局面,迥異於昔日研究者在探討時,只能透過「尋寶」方式發掘和介紹古逸及未流傳的新文獻。這種方式是透過敦煌出土文獻,直接解讀並重現敦煌佛教原貌。研究者當然是以闡明敦煌佛教為目的,但過去研究卻非如此。原因之一是昔日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敦煌既屬中國佛教文化圈,佛教發展就應該與中土佛教相契合,出土文獻應從中國佛教的角度來定位。即使推測敦煌曾發展固有佛教文化,卻礙於殘卷未全或未見真跡,無法掌握實貌。

然而透過公開文獻照片,已故東洋史學家、亦是書法家的藤枝晃博士,曾設法從筆跡演變來判定寫本時代,打破判讀文獻的制限。許多出土寫本欠缺識語,並非完本,僅有少數(約千件)保留識語,可得知寫本繕寫年代。將這些寫本按年代排列,可明顯發現字跡因時而異,設定筆跡變化的基準也以此為衡量標準,縱然沒有記錄寫本年代,仍可根據筆跡特徵推斷大致抄寫年代,這就是藤枝晃博士提倡以筆跡判定寫本年代的方法。如此能讓至今因年代不詳導致無法採用的寫本殘卷得以活用,有效文獻數量因而倍增。透過照片檢視,不僅能歸類筆跡,還可將寫本型態、紙張等質量方面的特徵歸納不同類型。千佛洞壁畫的題材和構成可配合佛教教學變遷,更有助於理解,透過敦煌資料,即可闡明「敦煌」固有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