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中國佛教研究入門

作者:岡部和雄、田中良昭編

譯者:辛如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譯叢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535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40011

ISBN:9789575986148

定價:NT$540

會員價:NT$459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二篇第三章 隋唐佛教第一節 天台宗 池田魯參

↑TOP
一、「中國天台宗」的研究課題

所謂的「天台宗」,是指「天台智者大師」在中國浙江省的名嶽天台山創立新宗,其建構的佛學和教理深受弟子尊崇,因而形成佛教教團。智者大師本名智顗,南梁時期人物,生於西元五三八年(此年為佛教正式東傳日本之年),名揚陳、隋二朝,寂於隋代中葉(西元五九七年),享壽六十歲。

天台智顗的佛學思想是標榜「教觀相資」,在整合教理思想和禪觀實修方面極具創思,以精深無比的佛教學獲得高譽,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讓天台教學研究依然得以傳世至今。

誠然,智顗縱然天資穎悟過人,亦無法獨創教學。綜觀天台教學的形成過程,首先應先溯及智顗之師南嶽慧思(五一五-七七)與前人的教學傾向,再關注其弟子章安灌頂(五六一-六三二)的教學,從廣域的、綜合的層面探討時代特性和社會背景、佛教信仰。

至唐代,荊溪湛然(七一一-八二)重振日漸衰微的天台教學,眾弟子鼎力大振其道。日本傳教大師最澄(七六七-八二二)閱讀鑑真(六八八-七六三)攜來的天台典籍,深信天台宗思想最適於自國,便以留學生身分赴唐修習,修法於湛然的弟子道邃(七六○?-八○五?)、行滿(七三七-八二四)等人,返國後以研修成果為基礎,西元八○六年在比叡山開創日本天台宗。比叡山的佛教學,無疑是對日後的日本佛教發展貢獻良多。筆者在此暫不探討「日本天台宗」的課題,只針對「中國天台宗」的研究課題作說明。

宋代以後,四明知禮(九六○-一○二八)、慈雲遵式(九六四-一○三二)等高僧輩出,天台教學重新獲得評價,但此後發生山家山外的教觀論諍,天台教學主要是由知禮下三家繼承,明末則由蕅益智旭(一五九九-一六五五)的教學延傳其脈。

天台教學如此長期反映各朝的佛教界動向,不斷被重新檢視和反覆建構,發展出新的教理思想。因此「天台宗」的用語中,在廣義上含括了智者大師朝地理、歷史層面拓展的整體教學。

那麼,何謂天台教學特色?筆者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七項:

1.在立場上,對《妙法蓮華經》抱持絕對的歸依信順。

2.將作為修行理論的「天台止觀」體系化,並予以確立。

3.對《大般涅槃經》進行評價。

4.證明菩薩戒之優勢。

5.形成天台淨土宗。

6.推廣稱為「懺法」、「三昧行法」的各種禮懺。

7.從事其他如《維摩經》、《金光明經》、《仁王般若經》、《金剛般若經》等研究。

這七項特色皆成就了天台宗卓越的教學形成,對中國佛教發展產生莫大的影響。
將以上智顗的佛學特質定位後,便可探討其師慧思與後繼的湛然教學,甚至含括知禮、遵式、智旭等人的教學,進而擴展至現代天台教學的研究動向,對今後必須朝何種研究領域發展有更進一步展望。

二、天台總概論與研究著作

首先要介紹天台教學的總概論和研究書。

天台宗的先驅研究,代表有島地大等《天台教學史》(中山書房佛書林,一九三三、一九七六復刊;隆文館,一九八六復刊)、上杉文秀《日本天台史》正、續二卷(一九三五,國書刊行會,一九七二)、硲慈弘著,大久保良順補註《天台宗史概說》(《天台宗讀本—宗史篇》,天台宗務廳,一九三九;大藏出版,一九六九改版)、福田堯穎《天台學概論》(一九五四,中山書房佛書林,一九八六)等。

前述的島地大等《天台教學史》,是以探討《摩訶止觀》的二十三祖相承說為起始,並以禪觀思想的發展為中心解說天台教學的源流史,卻沒有探討智顗之前的《法華經》研究史。上杉文秀在《日本天台史》續卷收錄的〈天台宗典籍談〉內容相當出色,是以《法華經》研究史為背景,探討天台教學的形成過程,卻未論及《大智度論》或《中論》研究史。硲慈弘在《天台宗史概說》的「中國天台宗」單元中,僅以三十頁篇幅論述日本天台史,但在探討「朝鮮天台宗」的發展上,十分值得矚目。福田堯穎《天台學概論》是由〈法華圓教概說〉、〈天台密教概說〉、〈天台圓戒概說〉這三篇構成,內容是解說教理綱格。此書與硲慈弘的著作並列為天台宗研究之權威,可惜文體較為古典艱澀。

一九五○年代,佐佐木憲德《天台教學》(百華苑,一九五一)、安藤俊雄《天台性具思想論》(法藏館,一九五三、一九七三),兩書將歷史和教理兩層面系統化彙整,內容相當翔實,很適合初學者參考,尤其後者是名著,獲得極高評價。繼而有佐藤哲英《天台大師の研究》(百華苑,一九六一)、山口光圓《天台概說》(法藏館,一九六七)、安藤俊雄《天台學—根本思想とその展開》(平樂寺書店,一九六八)、新田雅章《天台哲學入門》(第三文明社,一九七七)、鎌田茂雄《天台思想入門》(講談社,一九八四)、武覺超《中國天台史》(叡山學院,一九八七)等。

前述的佐藤哲英《天台大師の研究》,主要是探論和確定智顗全著作的撰寫時期,根據智顗傳記和著述,探索教理思想的發展,是極富開創性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是將過去認為並非智顗親撰的著作形成背景加以闡明,此書是研究之際,首先應隨時參考的必讀書籍。山口光圓《天台概說》則針對諦觀所撰的《四教儀》解說教理。安藤俊雄《天台學—根本思想とその展開》是以教觀相資為基礎,系統化解說教理和止觀兩層面,可作為參考。新田雅章《天台哲學入門》是解釋天台核心思想,鎌田茂雄《天台思想入門》則是主要解說凝然《八宗綱要》的論點,兩書皆是簡便型的新書文庫版。武覺超《中國天台史》採用研究筆記的形式,以便了解天台宗的發展史概要。中國近年的研究有朱封鰲、韋彥鐸著《中華天台宗通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二○○一),廣泛討論近現代的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的天台宗發展動向,可供讀者參考。

除此之外,石津照璽《天台實相論の研究—存在の極相を索めて》(弘文堂書房,一九四七)是運用哲學思惟方法闡釋圓融三諦的教理,並論及宋代山家山外的論諍史。玉城康四郎《心把捉の展開—天台實相觀を中心として》(山喜房佛書林,一九六一)是針對《華嚴經》偈:「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領略,闡明慧思、智顗、湛然、源清、智圓、知禮的教學是如何發展心識的問題,最後探討法藏以外的華嚴教學。江戶、明治時代出現天台是以實相為依據的法門,華嚴則以緣起為依據的法門,過去的天台教理思想研究者對這種實相論、緣起論的對稱分類方式並未感到疑惑,玉城康四郎卻在研究中提出質疑,因而備受矚目。其他先行研究方面,則有佐佐木憲德《天台緣起論展開史》(永田文昌堂,一九五三)。武覺超《天台教學の研究—大乘起信論との交涉》(法藏館,一九八八),同樣延續這項研究,十分受到注目。

智顗傳記的最早研究,分別是佐藤哲英《天台大師の研究》(前揭書),以及胡維茲(Leon Hurvitz)的著作Chih-I: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and Ideas of a Chinese Buddhist Monk(1960-62 Melauges Chinois et Bouddhiques, 1980, Institut Belge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 Bruxelles)。此後有京戶慈光《天台大師の生涯》(第三文明社,一九七五)、新田雅章《智顗》(《人物中國の佛教》,大藏出版,一九八二)、多田厚隆《天台大師の思想と生涯》(〈重文天台大師像解說〉,同朋舍出版,一九八二;亦載於後述的多田孝正《法華玄義》附錄)。京戶慈光的著作是新書文庫版,研究成果令人刮目相看。新田雅章的著述是針對一般讀者,多田厚隆則在書中附錄年譜。中國直到近年才有研究專著,就是李四龍《天台智者研究—兼論宗派佛教的興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三),內容不僅回顧中文研究論文和著作,還廣泛參考日本和歐美研究,提供中國方面的新研究動向而備受矚目。

智顗傳記資料的基本文獻,是灌頂《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大正藏》第五十冊)與其編纂的《國清百錄》四卷(同四十六)。《智者大師別傳》則有上村真肇譯《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國譯一切經 史傳部十》,大東出版社,一九六七)、清田寂雲編《天台大師別傳略註》(叡山學院,一九八八)。《國清百錄》方面,池田魯參《國清百錄の研究》(大藏出版,一九八二)將全書一百零四項資料完全以現代文譯註。傳記研究的參考文獻,可參考堀惠慶編寫的《天台大師略傳》(第一書房,一九三六、一九七六復刊),是將江戶末期(一八四八)的慈本撰《天台大師略傳》四卷付梓成籍。《續天台宗全書 史傳一》(春秋社,一九八七)收有堯恕《智者大師別傳新解》二卷、忍鎧《天台智者大師別傳考證》一卷、可透《天台大師別傳句讀》二卷、敬雄《天台智者大師別傳翼註》二卷等《別傳》的末註書,並收錄日詔纂集《天台智者一代訓導記》二卷、日妙編撰《天台智者大師紀年錄》一卷和《天台智者大師紀年錄詳解》二卷、慈本記述《天台大師略傳》四卷。至今學者垂涎渴求的珍本,盡收於《續天台宗全書 史傳一》之中,堪稱是視若重寶。研究者必須善用這些資料,才能完整闡釋智顗的傳記。智顗昔日修法的天台山,今日呈現風貌又是如何,相關介紹可參考陳公余、野本覺成《聖地天台山》(佼成出版社,一九九六)、齋藤忠《中國天台山諸寺院の研究—日本僧侶の足跡を訪ねて》(第一書房,一九九七),皆提供最新的訊息。

南嶽慧思的傳記研究,川勝義雄〈中國的新佛教形成へのエネルギー—南嶽慧思の場合〉(《中國人の歷史意識》,平凡社,一九八六)、梅弘理(Paul Magnin)的著作La Vie et L’oeuvre de Huisi(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Paris, 1979)、佐藤哲英〈南嶽慧思の研究〉(《續天台大師の研究—天台智顗をめぐる諸問題》,百華苑,一九八一)、池田魯參〈南嶽慧思傳の研究—《大乘止觀法門》の選述背景〉(《多田厚隆頌壽紀念》,山喜房佛書林,一九九○)、大野榮人「南嶽慧思的禪法與其背景」(《天台止觀成立史の研究》第一章,法藏館,一九九四)等。可供參考的慧思傳記基本資料,則有中國佛教研究會〈《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譯解〉(前揭書《多田厚隆頌壽紀念》)。

荊溪湛然的研究,日比宣正《唐代天台學序說—湛然の著作に關する研究》(山喜房佛書林,一九六六)、《唐代天台學研究—湛然の教學に關する研究》(同,一九七五),皆是參考佐藤哲英的研究方法,活用於湛然教學的研究探討,成果深受矚目。此後湛然的新研究方向,可見於潘霖德(Linda L. Penkower)的著作T’ien-t’ai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Chan-jan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ph. D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 Press, New York, 1993),以及吳鴻燕論文(後述)、池麗梅《荊溪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の研究—唐代天台佛教復興運動の原點》(東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二○○五)等。

宋代以後的天台教學,例如安藤俊雄《天台思想史》(法藏館,一九五九)有系統地彙整相關思想,近期研究成果則有林鳴宇《宋代天台教學の研究—〈金光明經〉の研究史を中心として》(山喜房佛書林,二○○一),探討山家山外為了《金光明經疏》廣略二本究竟何者為原本而引發長達三百年的論諍史,並回顧宋代天台教學研究史。
有關智旭教學的論述,首先應參考張聖嚴《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特に智旭を中心として》(同,一九七五)的研究成果。

《國譯一切經 諸宗部十四》(大東出版社,一九六○;一九七九修訂),收錄多田厚隆譯《金剛錍論》、塩入良道譯、校訂《天台四教儀》、平了照譯、村中祐生校訂《十不二門指要鈔》和《四明十義書》、關口真大譯《教觀綱宗》,藉由以上文獻可知湛然、諦觀、知禮、智旭的教學端倪。《指要鈔》研究可參考平了照《和譯通解十不二門指要鈔、和譯西谷名目》(文一總合出版,一九七八)。《四教儀》方面,則有稻葉圓成《天台四教儀新釋》(法藏館,一九五三),古風文體,教理解說卻十分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