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中國佛教研究入門

作者:岡部和雄、田中良昭編

譯者:辛如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譯叢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535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40011

ISBN:9789575986148

定價:NT$540

會員價:NT$459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篇第一章 中國佛教的概要與特色 岡部和雄

↑TOP
一、何謂中國佛教

佛教興起於印度,傳揚至全亞洲,發展為形形色色的宗派。大約在西元元年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從此以中土為根據地擴展至東亞各國,形成廣大的佛教文化圈(包括朝鮮、日本、越南等地)。

中國佛教這個名詞,一般用法是「在中國的佛教」(Buddhism in China),同時包含「中國人的佛教」、「中國(漢語)化的佛教」(Chinese Buddhism)之意。後者有別於印度或日本佛教,蘊含著「屬於中國獨有佛教」的微妙語感。

若想從歷史和思想層面來正確了解中國佛教,就必須掌握兩個前提。首先,當然是要具備正確客觀的佛學知識。佛教既源於印度,讀者就應該具有印度原始佛教的基礎知識。其次是具備概觀中國歷史和思想、文化的知識。中國文明在佛教傳入之前已發展鼎盛,古典哲學豐富多元(所謂諸子百家思想,特別是以儒家與道家思想為代表),毫不遜色於印度。印度佛教與中國固有思想幾經接觸和抗爭、融合,中國人逐漸接納這些未知且來自異域的新興宗教,漢僧和在家修行者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漢化的佛教信仰呈現出迥異於固有佛教(印度或西域佛教)的樣貌。

這種「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堪稱是中國佛教的一體兩面,兩種契機在同一歷史過程中並存且發揮功能。有志研究中國佛教的讀者必須經常關注這兩種契機,考量宗教上的動態分析。

二、中國佛教研究方法

縱然研究中國佛教,也有從「佛教學」的角度,或從「中國學」的立場,將佛教視為中國學的一環進行研究,基於各人關注焦點不同,方法論也各有所異。更單純來說,這種差異就像探討「中國佛教」時,必須考慮重點應置於「中國」或「佛教」。本篇重點是佛教學,但在闡述時會盡量吸取和採用中國學研究。

在此介紹兩篇非常有用的入門指南文章,給欠缺中國佛教基礎知識的初學者,或日後有意從事研究的一般讀者。

首先是橫超慧日〈中國佛教研究の道しるべ〉(《佛教學の道しるべ》,文榮堂書店,一九八○),原本是為大谷大學的學子們撰寫,內容包含作者的長年研究生活和豐富指導經驗,解說鞭辟入裡,常提出珍貴的建議和忠告。無論今後學術領域再如何資訊化,講求精研資料(原典)、細膩慎思的正統研究態度,基本上會貫徹不變。該篇文章為讀者提供研究方向(終極指標),便能徹底學習研究方法。

另一篇是鎌田茂雄〈中國佛教研究の問題點〉(平川彰編《佛教研究入門》,大藏出版,一九八四),本篇反省過去研究,從更寬廣角度展望今後的中國佛教研究。至今教理史和教團史的主題研究,在探討與中國史或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的相關問題時,往往顯現不足之憾。必須將文學作品或中國美術史,甚至道教史、積極挖掘文物的考古學等相關諸學知識,整體運用在研究中。佛教學是以教理史和教學史為重,縱然採取橫超慧日所言的文獻學為研究方法,但過於執著反而難以洞悉中國佛教的真相。

至今對佛教研究方法提出批判的人士,主要是中國學及道教方面的學者。相關著作有溝口雄三《方法としての中國》(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八九)、福永光司《道教思想史研究》(岩波書店,一九八七)、福井文雅《歐米の東洋學と比較論》(隆文館,一九九一)、《中國思想研究と現代》(同)、《漢字文化圈の思想と宗教》(五曜書房,一九九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