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不一樣的生活主張 (附VCD)【內頁泛黃】

作者:聖嚴法師、郎祖筠、陸弈靜、紅膠囊等

出版社:法鼓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世紀對話

規格:14.8x21 cm / 平裝附CD / 23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900091

ISBN:9789575983789

定價:NT$240

會員價:NT$204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自尊自重及仗義執言的勇氣

↑TOP
主持人(以下稱「主」):在演藝圈裡,多數人將郎祖筠歸類為學院派,因為她經過專業學院的訓練,並以專業角度在經營個人演藝生涯。但是一般人對演藝圈通常會有個刻板印象,覺得這圈子五光十色,有很多陷阱,容易學壞,而且人際之間充滿心機與摩擦。妳如何在如此複雜的圈子裡,還能保有一顆單純的心?

#自尊自重就不會隨波逐流

郎祖筠(知名藝人,以下稱「郎」):其實我是很有赤子之心的,到現在我偶爾都還會看一些很有童趣的童話和漫畫。我認為人要常保一分童稚的心,用這種眼光來看世界會比較可愛,因為成人的世界太複雜了。還有,我父親也在演藝圈工作,我四歲時,就開始像跟屁蟲一樣跟在他後面,在這個圈子裡看到起起落落及各式各樣的人。其實,只要能自重並堅守原則,並將長輩及像聖嚴法師這樣的大德的言行舉止,奉為個人的處世原則,那麼即使環境再混雜,都不會被影響。

別人看到我的個性直爽,總認為我一定很會喝酒、打麻將,其實我完全不會,但是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是這樣,不過無妨,因為他們的品行不壞,這只是他們的一點小癖好。其實在演藝圈裡也有很多愛惜羽毛、自尊自重的人,即使他不為自己著想,可能也會為家人及這個圈子的整體形象著想而潔身自愛。身為公眾人物,如果自己能做好,則能透過大眾媒體影響到許多人,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這也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主:郎祖筠是演藝圈裡的一股清流。不過,當多數人都有特別的習氣時,那些堅持不隨波逐流的人,會不會被群體排斥或惡意中傷?有沒有誘惑呢?

郎:不瞞大家,是有過誘惑,所以有時我也會想:「管他的,我何必這麼堅持呢?反正大家都這樣賺錢,也沒有人死掉啊!」可是當實際要做時,我心中又有一把尺出現,使我做不下去。

我認為做節目應該要重視藝人的安全,也要有誠意,如果節目內容只是在欺騙觀眾,就沒有意義了,我寧願不賺這個錢,因為良心會不安,覺得自己在電視上騙了很多人,這是我無法承擔的罪過,所以演藝事業其實也是一種良心事業。

任何形態的節目我都能接受,但前提是,節目本身是有誠意的,只要它的意義是正面的,不是騙人的,那麼即使用恐怖或詭異的手法來拍攝,我都可以接受。但假如節目以欺騙人為目的,我就沒辦法接受了,例如整人節目,我就不願意上,因為類似在節目中打電話欺騙朋友這樣的內容,小孩子看了以後,可能會有樣學樣,造成負面影響。

可是,當我很直接地將這些意見說出來時,難免讓有些人不高興,覺得我很囉嗦,製作單位更會覺得,給我機會上節目就已經很不錯了,而我不但不去,還大肆批評。但是資深藝人方芳小姐曾經告訴過我一句話:「無論我在這個圈子裡是不是曾經大紅過,但是當棺材蓋起來的那一天,我可以很自在面對所有人、沒有對不起任何人,這就夠了。」我想我至少也要像她一樣,沒有愧對自己的良心。

主:在光怪陸離的演藝圈及形態愈來愈怪異的電視節目裡,想要維持自尊自重並不容易,法師給郎小姐什麼樣的建議呢?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我想我不必給郎小姐什麼建議,因為她已經做得很好了,分寸拿捏得很好。在演藝圈裡,有許多人騙人或使人受傷,可是郎小姐像一股清流,不受影響,雖然曾受到誘惑,可是最後沒有真的被誘惑;雖然受到排斥,但排斥的力量並不強,還是照樣有戲演、有工作接,所以從她身上可以看到,不是一定要不擇手段才能在演藝圈裡生存。

另外,大家在喝酒、打牌時,郎小姐沒有被捲進去,這很難得。因為學院派的形象已經塑造,所以一定是正當的場合或角色才會找妳,其他人就不會找妳了,這樣也好,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擾。像我在當兵時,我也告訴別人我是出家人,將來仍會恢復出家人的身分,自然沒有人會找我去花天酒地,但是正式場合還是會找我。所以只要自己的定位清楚、行得正,就不必在乎別人怎麼想,也沒有必要同流合污或降格以求。

郎:其實,什麼樣個性的人,就會吸引相同性質的朋友,所以和我來往的朋友們,都和我的特性差不多,雖然能玩得很瘋,但都能把持住自己、做一個好人。

像趙自強,他是拚了命在做他理想的兒童劇團,他把拍廣告及主持節目賺來的錢,全部投入這個劇團。還有,我所屬經紀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很難得,我們這群人都很尊重自己的工作,希望人生能更美好,大家都被彼此相同的氣質吸引,而共同為所喜愛的演藝事業努力著。像我的經紀人,如果他認為某件事是好事,雖然可能不賺錢,還會說:「去做沒關係。」真是很難得。

我想要請教法師,有時候堅持原則的結果是演出機會銳減、收入減少,造成現實生活難以維持,這時就會覺得很沮喪,在家自艾自怨而產生自我衝突:「堅持了自己的原則,結果得罪了所有人,值得嗎?」一方面想向現實妥協,可是一方面又覺得不甘心,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堅持原則,以創意取勝

師:鄉愿總是不對的,勉強去做與個人理念不合的事,也會非常痛苦。還有,何謂寂寞?內心空虛或曲高和寡,哪一種才算是寂寞呢?我想郎小姐應該有許多充實精神生活的方法,不一定因為工作少或那些酒肉朋友不來找妳,就覺得寂寞。

至於收入減少,的確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但還是要堅持原則,並且試著以創意來取勝,意思是仍堅持自己的形象,有所為、有所不為,然後要設法開創出個人的獨特風格,朝適合這個形象的方向去發展。並不一定要演正派的角色,而是只要最終目的是良善的,即便飾演反派或丑角,也沒什麼不好。在考慮是否演出時,一方面要考量現實生活的因素,一方面也要考量自己的理想,否則,為了讓收入多一些而放棄理想,我想妳一定也會過得不快樂。

主:其實,在演藝圈與新聞圈一樣,都一定會有現實的壓力,例如收視率的壓力。有些新聞報導,明明知道一直炒作下去,無益於社會,但是觀眾喜歡看,於是電視台只好繼續炒作,收視率雖然提昇了,對大眾卻一點益處也沒有。這時就會十分掙扎:到底該如何取捨呢?我所堅持的原則在哪裡?如果社會的品味與喜好是如此,該不該做適度的妥協呢?因為法師剛才提到創意,所以想請教法師,該如何讓工作有創意,又能兼顧良心及收視率呢?

師:如果別人有報導,你也要報導,不過在態度及用語上,可以用正面的方式來呈現,而不要誇張、渲染,這樣可以使觀眾看了以後作為借鏡,變成具有教育的新聞意義了。

郎:的確,現在的新聞報導已經綜藝化了,難怪戲劇節目沒有人看。我發現其實有幾位專業主播及主持人,也想從這種報導或不報導的兩難困境中,找出一條正確的方向來,在礙於現實壓力而不得不報導的狀況下,他們會邀請具公信力的人,到節目中評斷或說出事件真相,避免讓新聞事件綜藝化,觀眾也會慢慢地選擇這類的正面報導。

另外,我有一項質疑:媒體開放後,新聞節目很多,所以有很多記者都還很年輕就上第一線採訪新聞,但是有些年輕記者的素養不夠,不僅讀錯很多字,連問話的態度也不對,很缺乏同理心。記者在播報新聞時,應該不是只要讓觀眾知道事件有多血腥、受害者死得有多慘,應該還要有一分同情心與同理心。

主:現在有不少電視及新聞節目,很喜歡採用戲謔的方式,似乎別人的悲慘遭遇都與他無關,很冷血,對社會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請問兩位的觀察如何?

郎:有些節目,如果父母與孩子一起觀賞,就要及時導正,否則孩子會跟著電視節目內容有樣學樣,可能也開始學會欺騙人,而且還自認為很有趣。

師:「敬人者,人恆敬之」,以不尊重人的語言來戲謔別人時,就失去了人格,這種態度就很野蠻。「人必自侮,而人侮之」,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也會來侵犯你,所以人要常常自省。

主:接下來我們要來談談如何仗義執言。有人說,這年頭敢說公道話的人已經不多了,大部分都是附和多數人的意見,因為這樣最安全,但這是很鄉愿的做法。有些人就不一樣,他們會仗義執言,像郎祖筠就是,但這是需要勇氣與智慧的,因為一不小心,反而會傷害自己。請郎小姐談談自己的經驗。

郎:去年,我跳出來說了一些我認為公道的話,幾乎使我的經紀公司被電視台封殺。當時我的一位朋友有難,我認為應該幫他把事實真相說出來,因為沒有人願意說真話,所以大家聽到的大多不是真相。記得我考慮了整整一個晚上,和我先生商量,後來我們認為,如果社會上都沒有人願意說真話,也沒有人願意相信真話,這個社會就完蛋了。所以,雖然可能會受到傷害,但最後我還是選擇站出來說真話。不過,方式當然不像年輕時那麼衝,只是將事實舉證出來。後來有些朋友看到新聞,還來鼓勵我,說我這樣做是對的。

主:可是在這個社會裡說真話也很危險,尤其要與惡勢力對抗時,個人的力量比較單薄。請問法師,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多人不願意仗義執言,而選擇「人云亦云」呢?

#用迂迴方式仗義執言

師:中國文化強調「明哲保身」,認為最好不要強出頭,因為這樣會帶來危險。再以人性來觀察,如果沒有特定原因,大多數人不會強出頭,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革命總是由少數人發起的,慢慢匯成一股力量後,人民才會起而追隨,這也是為何仗義執言的人比較少的原因之一。

我小時候也常常打抱不平,可是我身材瘦小,用拳頭打不贏別人,但嘴巴很厲害,所以常頂撞人,結果倒楣的是自己。出家後,在三十歲以前,我的個性都還是得理不饒人,只要是看不慣的事,或人家不敢講的事,我一定會講,而且不僅用嘴巴講,還用筆寫,結果所有的人都恨我,朋友通通沒有了,因為他們認為我會出賣朋友,是個可怕又危險的人物。

年紀慢慢大了以後,才漸漸學了一點智慧,懂得拿捏直言的時機與場合,因為在某些場合下,直說不但沒有用,還會帶來反效果。既然對大局沒有幫助,那為什麼還要當場說出來呢?假如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而能達到目的,那就不一定要仗義執言了。所以,路見不平,不一定要當場拔刀相助,雖然這種感覺很痛快,但是用迂迴的方法,不起正面衝突,像打太極拳一樣四兩撥千斤,不是更好嗎?

主:遇到不公、不義與及不平的現象時,會站出來直言的人,通常具有哪些人格特質呢?會因為性別或民族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嗎?

師:這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相較起來,女性比較直接,西方人也比較習慣直接表達,所以還是有些微不同。不過,如果有人隨地丟垃圾、吐痰,因為現代人普遍都有環境保護的觀念,所以在無意間犯下這些錯時,如果馬上嚴厲地指責他,他可能會跟你拚命,因為覺得沒有面子,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柔性勸導,或是幫他把垃圾撿起來。

記得有一次,看見有人在丟垃圾,我和一位弟子就隨手將它撿起來,結果旁邊有一個人就過來對我說:「那邊還有很多垃圾。」以為我們是做資源回收的。遇到這種狀況,我們還是去撿,但是會告訴對方:「對不起,我不是專門撿垃圾的,只是舉手之勞在維護環境整潔,這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做的事。假如你有空,可以一起來幫忙;假如現在沒有空,歡迎下次一起來。」

另外,過去飛機上還區分吸菸及不吸菸區,記得有一次,我坐在不吸菸區的最後一排,再過去一排就是吸菸區了,所以還是聞得到後面飄來的菸味,我只好與那位抽菸的人溝通:「對不起,能不能請你少抽一點?我聞到菸味會頭痛,很難過。」他就感到很不好意思,雖然他坐在吸菸區,但就因此抽得比較少,或乾脆站遠一點去抽。可見有些人還是能溝通的,可是一開始如果就用責罵方式,他會覺得沒有面子,可能反而變本加厲。所以溝通的方法很重要,像我用的方法,是讓他生起對我的同情心與同理心。

主:郎小姐的先生是外國人,就妳的觀察,是不是在美國的教育體制與生活環境下成長的人,比較擅於表達個人立場與自我主張,而中國人就比較沒辦法如此?

#關心公眾事務,並非多管閒事

郎:中國文化很強調「中庸之道」及法師所說的「明哲保身」,所以多數人都奉持這個信念,覺得這樣才能平安過日子。

所以,我們應該將心比心,如果不希望自家的庭院被別人丟垃圾,自己當然也就不該將垃圾丟到公眾場所。例如,每次國慶日放煙火,隔天就滿地垃圾,簡直像個廢城一般。我們是否曾替清潔人員設想過呢?他們要加多少班才能清運完這些垃圾?如果你剛好有家人是清潔隊員,你心裡又會作何感想呢?所以,我們都要有同理心。

我先生的確是看到不公平的事會直接表達的人,像今天早上,我們開車經過十字路口,當時是綠燈,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帶著兩個孫子要闖紅燈過馬路,根本不在意交通規則,好像認為自己是老人,而且帶著兩個孫子,大家都應該禮讓她。當時情況很危險,我們趕快緊急煞車,接著我先生停下車,就打開窗戶對老太太說:「這位老奶奶,妳連過馬路都不會,要怎麼教育孫子呢?」他直接用責備的語氣說出來。

剛結婚時,我曾經很不習慣他這種個性,因為被別人直接指出錯誤,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可是想一想,我的個性也是如此,尤其看到長輩帶著小孩做出沒有公德心的事時,也會非常生氣,會在背後冷冷地用很酸的話提醒他們,結果得罪了不少人。有些人聽了會感到不好意思而收斂一些,不過有些人臉皮很厚,還會反過來瞪著你,覺得你多管閒事。

主:但是,他們破壞的是公眾共有的環境,當然人人都有權利管。當有人用「關你什麼事?」的態度來質疑妳時,妳如何面對這件事呢?

郎:有時候雖然知道事情不對,但是還沒有想清楚該如何表達,所以仗義執言也需要訓練,並且要有方法。像「關你什麼事?」這句話,會讓許多原本打算仗義執言的人受到打擊,所以如何妥善回應很重要,不然可能又退縮了。

主:這牽涉到從小的教育問題,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沒有參與公眾事務的訓練。長久以來,我們的社會與教育環境,都不鼓勵管別人的閒事,所以在武俠小說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很少見了,這是為什麼呢?

郎:我也不知道。舉例來說,有人在車禍肇事之後逃逸,然後有路人經過,見到有人受傷了,就好心地搶救傷者,並守在現場等救護車來,可是當受害者的家屬趕來以後,就誣賴這位善心的路人是肇事者,一狀告到法院。因為沒有目擊證人,所以助人者反而被判刑。這種案件一多,以後誰還敢伸出援手呢?

主:遇到類似的狀況,最好是找個證人,或到一旁打電話通知警察來處理。所以,急公好義也要有智慧與方法。法師,像類似的例子,是否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熱忱漸漸被澆熄了呢?

師:這是社會風氣造成的,所以要從根本改善社會風氣做起。雖然可能會被捲入事件中,但仍以救人為第一原則,如果有更多人都有這種勇氣,便能慢慢形成一股新的社會風氣。不過,古代那種拿刀劍來對付壞人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了,現代人行俠仗義的方式,並不是見到有人打架時就跟著加入戰局,而是盡快打電話通知警察來處理。

主:過去,長輩總是教我們不要管別人的家務事,可是現在大家開始覺得應該改變觀念了,認為在看到不義的事件時,應該要管閒事。像許多兒童受虐事件,就是因為有人願意管閒事,才揭發出來而救了孩子。我們是否應該多發揮「管閒事」的精神呢?

郎:非常需要,例如兒童被虐待事件,一般人通常認為這是別人的家務事,不去過問。可是從統計數字來看,每年有許多婦女及兒童遭受家庭暴力,而這還只是官方數字,潛藏在底下的案例一定還要多出好幾倍,但就因為大家都不管閒事,所以無法預防悲劇的發生。試著想想看,如果一位從小就認識的鄰居小孩,到六歲時,卻被打死了,我們心裡難道不會覺得很內疚嗎?如果當初能多管一點閒事,或打電話報警,是不是就能救他一命呢?

我小時候就管過這種事,我家隔壁鄰居有一位家長常打小孩,當時我才小學的年紀,就敢對著他們家大喊:「你再打小孩,我就去告你!」後來大概有一個多月沒再看見他打小孩了。所以我贊同提倡「管閒事」的風氣,這會慢慢累積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主:但是「管閒事」的標準為何?在什麼狀況下,我們應該管閒事?

師:我認為有關人權、人性尊嚴及生命等方面的救援,應該視為自己的一種責任,而不要當成閒事,如果把它當做是閒事,感覺上是不甚重要、可有可無的。這就好像我的弘法工作,如果我將弘法視為閒事,就不會盡全力去做,但弘法對我而言,是一種責任。一旦將生命人權的事看成一分責任,我們就會盡心盡力地去援救那些受害者了。

(二○○二年五月十二、十九日)

<有關人權、人性尊嚴及生命等方面的救援,應該視為自己的一種責任,而不要當成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