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自在溝通:人我互動,從心出發

作者:楊蓓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般若方程式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25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50071

ISBN:9789575985424

定價:NT$220

會員價:NT$187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覺察自己是善意的開始

↑TOP
在回應時需要去「覺察」的是:我現在「核對」的,是對對方的看法,還是在述說自己的感覺?也就是可以逐漸地清晰判斷,現在我說的是感覺,或者是解釋的部分?是對對方還是自己?這是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最需要當下去覺察的,否則,我們常常會回應說:「我覺得你這個人實在是不講道理。」用「我覺得」這三個字開頭,但後面跟著的是一個批評、一個判斷,也是一個指責,毫無核對的功效。而且在雙方不明究裡的情況下,一個判斷有時候就如同對一個人的標籤,很容易引起不舒服的感覺,如果不幸對方真的有不舒服的感覺,也許會隱藏下來,但是回應的口氣就不好,僵局便開始了。

但是人們用「我覺得」開始一句話時,總認為自己是十分有理的,因為說的是自己的感覺,如果此人能當下覺察,發現自己的感覺其實是生氣,才做出了這麼一個判斷,那麼,就可以更深入自己的冰山,可能發現原來自己對此人有些期待在,而對方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因而指責就出現了。

此刻,有功能的核對是說出自己的感覺─生氣,原因是自己的期待受到挫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指責出現。這時,對方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期待,是這樣時的感覺是什麼?看法又是什麼?他將做何反應?如此一來,互動就愈來愈有意思,因為這樣的溝通是真正在影響彼此的關係,而且多半是正面的影響。

這就是一個歷程。你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知道自己做一件什麼樣的事情,而使你的溝通愈來愈清楚,不但表達清楚,而且明白自己內在的部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所以這是一個歷程,如果沒有走這個歷程的話,就很容易陷入互相揣測、批評的陷阱中。

如果因為這樣的察覺,使自己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然後再去找比這個品質更好、自己真正想做的,再如實地把它傳達出來,我想人跟人之間的互動,就不必有這麼多的遊戲,也沒有這麼多的煙霧瀰漫。相反的,因為「覺察」,往往負向情緒的底層,都有一份相當實在的渴望和期待。而內在這個柔軟的部分往往是正向的、善意的,如果不刻意去覺察,這些部分只會被掩蓋住,讓自己總是處在不愉快當中,而關係則是愈來愈找不到出路。

所以,試著覺察自己、表達自己真正的內在感覺與想法,同時允許自己有個空間去核對,溝通的藝術才能傳達人際互動的真心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