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修指要:六門教授習定論講錄
Essentials of Chan Meditation Practice:Lectures on the “Six-Gate Teachings on Meditation Practice Treatise”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24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171

ISBN:9789575985837

定價:NT$260

會員價:NT$221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卷一 第一門:意樂門

↑TOP
禪修意願

《六門教授習定論》中的「習定」,是指定的學習。它的內容分成六個部分,即「六門」,第一個偈頌就談到六門。我依六門,同時參考了近代著名佛學家呂澂教授的釋文,畫了一個簡表(見本書二二五頁折頁)。

定成就了,慧也就成就

這部論是由無著菩薩所造、世親菩薩作釋,之後好像就沒有其他人再解釋這部論。直到民國初年,才見呂澂教授寫的一篇釋文。呂澂的老師──歐陽竟無是近代著名佛教居士,與太虛大師曾在佛學院一起讀書。後來,歐陽竟無專門深入研究唯識學,是學術界提倡唯識學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學生當中,呂澂是最傑出的一位。如果依太虛大師與歐陽竟無的相等地位來看,呂澂的地位可說是等同印順導師。

六門,是六章的意思;教授,是教導;習,就是學習。所以,這六門所涵蓋的是可以教導別人,也可以自己學習的內容──定,沒有刻意強調慧。一般上我們的觀念,都認為止和觀、定和慧是相等的;即是說,修止就能得到定,修觀就能得到慧。

當我們把止和觀或是定和慧分開看待時,往往會產生一種現象:認為自己修的是定,而他人修的是慧。早期我提倡以天台止觀的法門來用功時,注重數呼吸的方法,它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偏於止的部分。當時,有另外一批人在教導「智慧禪」的法門,他們批判止觀法門只有定,沒有慧;而他們所採用的方法不需要修定,直接就修慧。

如果從呂澂的釋文來看,修定其實結合了止和觀的方法,只是在用功的過程會有所偏重。他提到在第五門(修習門)中,有一段說明:「心緣字而住,此是心寂處,說名奢摩他;觀彼種種境,名毘缽舍那。」舉個例子:如果你注意呼吸的進出,那是「止」;如果是觀呼吸的進出,從中看出它的生滅相,就是「觀」。注意呼吸的進出,即緣這個方法而「住」,就是「止」,又作「奢摩他」(śamatha);依這個方法來觀其種種變化的境界,比如觀呼吸的長短、變化,即是「觀」,又作「毘缽舍那」(vipaśyanā)。

因此,在方法的應用上,或止或觀會有所偏重,但不可能只有其中一個,所以說:「復是一瑜伽,名一二分定。」即有一分定和二分定。一分定即是有所偏重,有時候偏「止」行,有時候則偏「觀」行;二分定即「止觀雙運」。所以,這部論沒有特意強調定成就了,再來修慧。
修習止觀法門,當定成就時,慧也就成就了。這是呂澂所提出的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所以,修習止觀並不只是有止而已。雖然偏重於止,仍須有觀照的作用;沒有警覺、觀照,止便不能夠成就。或許你會說:「好,那我就修觀。」其實你只是一直在思考教理、分析理論,心並沒有止靜下來,根本不可能成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