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修指要:六門教授習定論講錄
Essentials of Chan Meditation Practice:Lectures on the “Six-Gate Teachings on Meditation Practice Treatise”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24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171

ISBN:9789575985837

定價:NT$260

會員價:NT$221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真正菩薩道的修持

↑TOP
修行的發心很重要。菩薩的偉大在於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必然是依出世間的般若智慧做為引導;心是朝向正知正見的方向,以無常、無我、空的觀念來熏習,實踐中道法。由於內所緣的力量很強,他的心不染著於世間種種相,所以能趨向「出世淨」,能夠達到無私,甚至能夠把我執徹底放下。

修行一定要先確定目標,也就是要朝向解脫的方向去。所以用功時,心是朝向正知、正見的方向,依真諦法而修,實踐中道法,最終證得解脫法。雖然我們不可能馬上就得到效果,或很快就能夠證入出世間的果報,還是要先設立這個方向。否則,我們很可能會以世間的某些利益做為修學的依據。

如果我們不能夠時時刻刻依正法來修行,那麼內所緣的效果──「得出世淨」,就不能夠發揮了。有些人用數呼吸的方法來練氣、練身體,若用得好,還是可以「得作意住」,但是工夫就一直停留,無法提昇。或者工夫持續了一段時間,對一些比較粗重的欲望可以放捨,卻不能夠產生趨向出世間的效果。這裡引導我們,從作意住提昇到世間淨,最後要朝向出世間淨。

在修行的過程,我們的發心和心態很重要,它常常會在關鍵的時刻發揮力量。如果我們發的是求解脫的出離心,即使從事世間的事業,它也能夠帶領我們趨向出世間。菩薩的偉大在於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他必然是依出世間的般若智慧做為引導。即使他所示現的是世間相,由於內所緣的力量很強,他的心不染著於世間種種的相,所以能得到「出世淨」的效果。能夠達到無私,甚至能夠把「我」的執著放下,必然源自於其內心的修為。

當我們從事一些工作時,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以無常、無我、空、三輪體空的觀念來熏習,如此修行才會漸漸趨向出世間。很多時候,我們表面上看似做了很多佛教的事業,應該可以稱為菩薩了,但是我們卻把這些事業都當作是自己的,那就落回到人天道。所證的是世間淨,並不能夠引向出世間的效果。

即使已證得無生法忍,菩薩還是可以選擇不證涅槃,留惑潤生,長期在世間流轉以度化眾生。在流轉的過程中,他的心是非常清楚的;不論他所從事的是大事或小事,也不論他是偏向覺他抑或自覺的工作,因為內所緣的力量很深,他的心必然是遠離的,他所做的事一定是通往出世間的。

菩薩到深山修禪,表面上看起來是遠離眾生,實際上卻是為了眾生而修禪。他並不是遠離眾生,而是在精進用功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深的體會。當他再次重返社會時,將能夠以更深的智慧、更廣的慈悲、更多的方便,去從事度化眾生的事業,這就是菩薩道的修持。菩薩的內所緣力量很強,他不斷以空無自性、無常、無我的真諦來熏習自己的心;從事任何一項工作時,都能夠把「我」放下,這樣的行持能夠引得出世間淨。當然,並不是在當下就能夠證得,而是在修行的過程慢慢導向出世間的。

我們在從事佛教工作時,若心無法遠離,還執著於種種的事業,就只是世間的善法而已。當然,從世俗的角度來看,能夠成就世間的善法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世間的善法仍然需要很多人來成就。很可能他們也曾發菩提心,但內所緣的力量不足,所以在從事種種佛教事業時,很容易掉回世間善法。身為佛教徒,能夠依佛法的引導來從事種種的佛教工作,已經很不錯了;如果進一步內心(依法的熏習)也能夠達到出離,那就更理想了,這才是真正菩薩道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