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大慧宗杲禪師法語
Enlightening Words by Chan Master Dahui Zonggao

作者:大慧宗杲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典籍叢刊

規格:15x21 cm / 平裝 / 30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30011

ISBN:9789575986438

定價:NT$300

會員價:NT$25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禪學思想史上的大慧宗杲

↑TOP
在禪學思想史上,大慧宗杲是「看話禪」的代表人物。言及大慧宗杲,幾乎與「看話禪」劃上等號。關於「看話禪」,在上篇導論中已有詳細的說明,此處從略。本處將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省思大慧宗杲的重要性,不過為了更清楚掌握大慧宗杲思想的特徵,仍有必要就其生命經歷中某些特殊的片刻重新深入思索。例如傳說大慧宗杲「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計其數」,大慧宗杲的參究過程委實發人深省,特別是他悟道的內涵頗堪玩味。在禪學史上,大慧宗杲在圓悟克勤座下的開悟機緣已是一重著名公案,其云:

見老和尚陞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即不然,『如何是諸佛出身處?』『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向這裏忽然前後際斷,譬如一綟亂絲,將刀一截截斷相似。當時通身汗出,雖然動相不生,却坐在淨裸裸處得。

大慧宗杲言及此事屢不一見,遂使這則公案膾炙人口。荒木見悟曾說「前者(東山水上行)動靜對立之跡尚存未化,『薰風自南來』則切斷思慮,體現動靜一如的本地風光」,其言雖然可從,但仍然不免失之籠統。能讓天資高明駿利的大慧宗杲之所以「通身汗出」,絕非僅止於此。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典出唐代書道大家柳公權,東山、樓閣當然都是恆定不變的主體,風與水都意味瞬間的流轉生滅,但前者的行動堅毅果決,而後者則側重在「轉換」,而且變化成為積極的能量,同時「滅卻心頭火自涼」,不憂不懼,且能如清涼甘露化育萬物,自是更上一層的細密工夫。

雖然此刻,大慧宗杲已經大悟,仍未獲得圓悟克勤的絕對印可。圓悟克勤不斷以「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勘驗,每次才一開口,圓悟克勤就說「不是」。如此經過半年左右,終於有一天,大慧宗杲實在忍不住了,終於開口請問老師,他說道:

一日因問老和尚:「見說和尚當時在五祖,曾問這箇話,不知五祖和尚如何答?」和尚不肯說。老漢曰:「和尚當時不可獨自問,須對大眾前問,如今說又何妨?老和尚乃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老漢纔聞舉,便理會得。乃曰:「某會也!」老和尚曰:「只恐爾透公案未得。」老漢曰:「請和尚舉。」老和尚遂連舉一絡索誵訛公案,被我三轉兩轉截斷,如箇太平無事時,得路便行,更無滯礙。

這是大慧宗杲的徹悟公案。不難看出,「薰風自南來」的重點在主人翁的體證,但這裡明顯的是指禪師上堂說法的秉具。「樹倒藤枯」,即「體露金風」。這個公案中,值得注意的是,大慧宗杲完全沒有具體說明他的答案是什麼,也就是說,在這個故事中,具體的答案一點也不重要,真正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二:一是大慧宗杲終於主動以謙虛的態度向老師請益,看來圓悟克勤對此愛徒的個性知之甚深,此是鍊金出礦,精益求精的淬鍊之功;一是大慧宗杲是在聽聞圓悟克勤的答案之後當下徹悟,如響應鐘,也就是說大慧宗杲當下即刻掌握了圓悟克勤一脈表述方式的神髓,而非僅是自我作古而已。從這個角度看,不難理解何以大慧宗杲一再強調公案話頭的重要性,同時對日後大慧宗杲之所以燒毀《碧巖錄》一事或許也會有不同的體悟。

眾所周知,《碧巖錄》的編纂過程中,圓悟克勤居功厥偉。關於大慧宗杲焚《碧巖錄》亦可謂之著名公案,其經過大致如下:

大慧禪師,因學人入室,下語頗異,疑之,纔勘而邪鋒自挫,再鞠而納款。自降曰:「我《碧巖集》中記來,實非有悟。」因慮其後不明根本,專尚語言以圖口捷,由是火之以救斯弊也。然成此書,火此書,其用心則一,豈有二哉。

這段話常為學者所徵引,作為大慧宗杲反對《碧巖錄》的記錄,不過這樣的說法顯然過於簡略。首先,從這段話不難看出,大慧宗杲並非反對《碧巖錄》,而是反對學人不從一己自心流出,隨意援引套用《碧巖錄》的說法。相反地,說明大慧宗杲深得《碧巖錄》的箇中三昧,故而能輕易辨識學人的境界與《碧巖錄》不盡相契。大慧宗杲焚毀《碧巖錄》的用意是在打破陳規,跳脫禪門問答實體化的傾向。

但從禪學史的角度看,這個故事反而說明幾項值得注意的事實:(一)《碧巖錄》在當時流行的程度遠遠超過想像,並且廣獲支持,甚至在實際問答中發揮功能;(二)根據近年的研究,宋代的印刷文化與傳播速度極其發達,大慧宗杲焚燒《碧巖錄》一事很快引起禪林的注目與討論,說明佛教的傳播也與印刷文化有關。再退一步說,如果禪宗知識可以經由印刷流傳,那麼,與禪宗的關係又是如何?特別是大慧宗杲的看話禪,如果《碧巖錄》已經提供一個認識的門徑,那麼,禪門宗師的具體作用又在何處?

嚴格來說,大慧宗杲焚燒《碧巖錄》一事不是結果,反而是一連串思考的起點。大慧宗杲一身引領禪林潮流的走向,風儀天下。除此之外,大慧宗杲的出現也確認了日後「菩提心忠義心」—造就近世禪宗護國思想的基本型態,成為後世中國佛教社會實踐倫理的重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