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無法之法:聖嚴法師默照禪法旨要

作者:聖嚴法師

譯者:單德興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智慧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17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50131

ISBN:9789575984731

定價:NT$220

會員價:NT$187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天

↑TOP
晨間開示:無常

無常是佛教的基本教誨,可用來調整、調適自己的心。需要了解三個方面的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心的無常。沒有相當修行的話,難以直接體驗到心的短暫、無常的本質。開始時藉著了解環境中的無常會容易得多,然後逐步能了解環境、身體和心的無常的本質。環境一直在改變,而你的身體隨之改變。環境變動,你的身體隨之變動。由於外在環境中沒有固定、不變的現實,身為環境一部分的你的身體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當身體隨著環境變動時,會讓你感受到環境也在變動。

身體一直在改變,因此當你體驗到身體上的不適或舒適時,那個感覺沒有固定的本質,過一陣子就會消失。肉體也會感覺到飢餓、乾渴和其他的感受,這一切也都是短暫的,也會隨著身體而改變。這一切改變都會在你的身體上造成感受,因而影響到你的心。了解這一切,讓你透過覺知自己對外在環境、內在自身的變化之感受,而在修行上有個契入點。

我們很執著於自己的肉體,珍惜它,不輕易放棄。然而,深切覺知身體變化的本質,到頭來終免不了毀壞,會幫助我們比較不執著於身體。我們能使自己擺脫身體的限制,能更擺脫身體的作用、動作和感受。

沒有一個修行的方法,很難體驗到心的無常。如果我們的念頭是長久不變的話,就不會受到遷流不息的心所困擾。當我們與自己不和時,就覺得不自在,焦躁不安。在那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個方法來安心,來覺知來來去去的念頭不在我們的掌控中,念頭起伏不定,接續不斷。

使心平靜的一個方法,就是去觀念頭的短暫本質。知道自己的念頭是自生自滅的,就不需要受到它們管控或制約。你的心會定下來,以超然的覺知來觀察念頭,情緒也會變得平穩。如果做得到的話,很快就能使心平伏。

首先,學著放鬆身體,從頭部開始,一路往下到身體其他部位。一旦安定下來,只要知道身體坐在那裡,而且維持那種單純。同時,要覺知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最重要的是,心的微妙的無常。

下午開示:修行方法的關鍵

修習默照的基礎就是放鬆,以全部的覺知在那裡打坐。 重點就是持續不斷地維持放鬆的身心。能做到這一點,心就比較不會散亂,那時就至少是在修行初階的默照。

嘗試放鬆時,大部分人不是變得太鬆懈,進入昏沉,就是太認真,造成緊張或散亂的心。放鬆不表示身體變得鬆垮,心變得懶散,而是整個人很泰然,全心全意、一心一意地覺知自己只是在打坐。如果不放鬆,就很難從這種修行得力。舒服的姿勢能幫助你自在。打坐時,可能感覺不適、疼痛、痠。在這種情況下,放鬆並不表示該鬆懈,而是把這個機會當成能完全覺知全部身體。不要集中或限於讓你疼痛的特定部位。相反地,把它們看成全身知覺的一部分。知道在這個整體中有一個部位疼痛,但能脫離那種疼痛。能脫離那種疼痛意味著覺知它,但不受它干擾。但在清楚覺知這個時,必須同時維持正確的姿勢。如果維持這個態度的話,對疼痛的覺知就會消退。這就是如何放鬆。

如果在覺知身體之下也能了解無常,就能觀察到那些感受自然地生、住、異、滅。其實,痛的感覺是讓你規範、調整自己的心的機會。這些情況之所以出現是讓你開發自己的心。不要嘗試逃避或屈服於它們;相反地,要充分利用它們。

堅忍和一心

遇到困難時,不要很快就承認失敗。關鍵在於在放鬆和 一心一意的堅持之間保持平衡。我有個說法:「身體要鬆,方法要緊。」「鬆」意味著身體是自在的;「緊」意味著心是警覺而不緊張的。堅忍意味著持續一心地應用方法。這樣,修行就連成一片。要保持平衡,如果是以放鬆和只管打坐開始,那麼一心的堅忍自然就會出現。以放鬆的身心來修行,而且在堅守方法時要很清醒且一心。如果在痛苦和不適中都能這樣維持下去,那就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以無常來觀看不適和疼痛,就會脫離而不執著於它們。嘗試避免或逃避痛苦,只不過是執著於它,表現出的是缺乏對無常的了解。疼痛和不適在修行中是正常的,因此要把你對無常的了解納入所發生的任何事。透過無常之鏡來平靜看待這一切。能真正看出它們短暫的本質時,就開始了解空。

空可分為觀念的空和經驗的空。觀念的空是在知性上了解所有的現象都是短暫的,因此缺乏固定、持久的真實。這並不是經驗的空。經驗的空只能直接來自修行。我們稍後會談到這種空。

對治昏沉

飯後的第一支香經常會覺得昏沉。請香板能幫助幾分鐘,但昏沉很快就會回來。為了消化食物這種生理上的需求,會減少供應到腦部的血液。這和疲勞是造成餐後昏沉的 兩個因素。一種有效的對治方式就是把蒲團墊高一點,讓你能不費力地伸直背部。然後縮下巴,睜開雙眼,往前直視,不要眨眼,直到雙眼充滿淚水。另一種方法是高跪在方墊上,雙手合十,兩眼睜開,那樣子繼續修行。也可以閉上雙眼休息(除非那會使你覺得更昏沉),或向下四十五度角凝視。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奏效,那就只要坐在那裡休息。在這種情況下,不要努力用方法。如果真正疲勞,要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休息時,請坐得正直,閉上雙眼,讓身體休息十到二十分鐘。恢復了警覺和精力後,再回到方法上。

透過覺知呼吸來進入修行

如果熟悉隨息法,能把它當成進入只管打坐的方式,但不要數息。只要維持完全覺知呼吸的進出。心定下來時,能不費力地從隨息轉到覺知只管打坐。覺知呼吸變成你全身感受的一方面,接著就可以開始修行只管打坐。即使使用隨息法,還是該以先前說明過的放鬆練習開始。一旦頭部放鬆了,要確定心態也是明朗開放的。把覺知放在呼吸的進出,直到心平靜、安定、清明。這只是用呼吸為媒介,讓你覺知整個身體在那裡打坐。當比較不著重於呼吸時,就變得更能覺知全身的感受。

睜眼和閉眼

如果能直接從只管打坐開始,就只管打坐,不必從隨息開始。可以把眼睛睜開或閉上。如果眼睛睜開而不變得散亂或因環境而分心,那就好。但請不要盯著或集中在任何特定的東西。眼睛是睜開的,但心裡仍然完全覺知到只管打坐。這種修行中只做一件事,就是體驗自己只是坐在那裡。

閉上眼睛可以使你不與環境攀緣,但要小心昏沉。眼睛可以閉起來,但心不該休息,而該明白清楚,特別是要警覺開放。開放意味著感覺到一種開闊,在其中可清楚完全地覺知到整個人在那裡打坐。如果發現自己昏沉或遲鈍,必須馬上使心警覺起來。張開眼睛,調整姿勢,然後回到修行上。不管眼睛是睜是閉,只要維持清楚地覺知身體坐在那裡。覺知到妄念時,只要立刻回到方法上。這樣,妄念終究會減少、消失。

身體消失

修行深入時,心會變得更清楚、開闊,身體的感受會減輕,甚至消失。這時,你的心在哪裡?如果突然想到身體在消失,那個妄念清楚地標示你身體的感覺就要回來。在這個意義上,感覺身體消失可能只是另一種細微的昏沉。如果發生這種現象,就回到覺知只管打坐。另一種可能是你的心真正安定了,但暫時失去了方法。當妄念升起時,你進入了一個細微、類似遲鈍的停滯階段。覺察到這個時,就把自己帶回到覺知身體。昏沉和遲鈍造成身體消失的幻覺時,解決之道就是回到覺知只管打坐。必要時,首先掃過全身,確定自己是放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