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六妙門講記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256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101

ISBN:9789575984533

定價:NT$280

會員價:NT$196 (7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修行的準備

↑TOP
摘錄自卷二:六妙門續講【概說】


修行不是一種表現,它純粹是個人內心的一種修養。如果要給別人感覺到你是修行的人,而刻意表現出修行的樣子,那麼即使有工夫,也是有限的。
——繼程法師


我把準備工夫分四段。

一、用心要正,動機要純

打七的時候,「用心要正,動機要純」。要來參加靜七的時候,我們都會要你們填寫表格,就是要你們問一問自己,打七的動機是什麼?目標是什麼?主要就是要你們知道,提醒自己為什麼要來打七?這是你們要來打七最基本的動力。是什麼力量驅使你?它驅使你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

有些人不明白動機及目標,只是看了一些書,以為打七很好玩,進禪堂只是挨腿疼,或者要親身體驗腿疼的滋味;有的人以為可以趁機哭鬧一番,發洩悶氣;有些人則是心情苦悶,藉打七哭一陣,讓心情好轉。這個動機只是治病,所以必須去審查動機。因為這個念頭、這個力量在驅使我們參加這個七,我們必須知道它是怎樣的念頭,這很重要。

我們不管學習什麼東西,尤其學佛時,有的人把目標訂得很高,但目標最重要的是要立得正。也許在學習過程不必理會這些,比如進入禪堂,不必問為什麼要來?可是,在開始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方向。那就是我為什麼要參加?這個方向要把它調正。若方向調正後,它開始發動了,就可不理。有些人來打七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理由,比如身體很差,聽別人說靜坐能治療身體;或時常失眠,認為靜坐後便能睡得著,這些方向都沒有錯。最怕的是要來學放光,或者覺得靜坐後,會有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如果會放光,回去後,就可以在外面招搖一下,讓別人知道自己有修行,出出風頭。或者參加了打七,不管這個七有什麼成績,或者只有腿疼,總而言之,結束後,可告訴別人:「我打過七,我是有修行的」,或「沒打七的,沒有修行」等。

當然,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念頭。從佛法中,我們了解很多教理,有些同學還研究得相當深入。但無論多深入,都會發覺這些教理是外在的,是從書本上、別人口中或經典得來的。即使知道得很深,也分析得很細密,能寫出很有分量的論文。但最後發現到,在生活中碰到難題時,它都用不上去。譬如看過經典提到「空」,可是煩惱一來就不能「空」,什麼都「有」。因為雖然我們知道佛法講「緣起性空」,一切東西都是空,可是境界一來,想了一百個空,都沒有用。因為我們感覺不到「空」的力量,而且這個空,沒有和我們的生命結合起來。

佛法若沒有和生命結合起來,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教理。當要用上去時,就沒有力量,因為根本應用不上去。所以,只有通過實踐的方法真正去體驗、體會,讓所知道的這些教理和生活結合起來,而在日常生活中能應用時,這才能成為一種智慧。我們學佛,就是要得到這種智慧。

所以,當我們來學靜坐時,便應把持這樣的方向。我們修行用功,主要是為了加強自己的力量,以便把佛法真正應用到生活中,把這些知識轉化成為智慧。把課堂上所聽的、書本上所讀的知識,真正轉化為生活上的一種應用的方法;或者說在生活上碰到任何事情,都能夠用這些教理,以這些智慧去化解內心所不能解開的結。

若是朝向這樣的目標或方向努力,在用功時,就會慢慢地發覺到自己漸上軌道。所以,我們在用功的時候,方向要正確。用功時,數息或腿疼、昏沉、打妄念,這些都是用功的過程中會出現的現象。不管現象如何,只要把方向調好,就能慢慢把自己調到軌道上來;等到工夫慢慢用上時,就會進步。所以,我們在開始用功時,要先認清為什麼要用功。

其實,學佛的人,有一些是從教理開始入手,就是指那些以比較理性態度入門的人。從教理入手到了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需要的除了教理外,還要知道怎樣去應用。因為應用時常有這種感覺:知道有這種理論,但用不上去,這是因為心沒有力量。譬如知道要「空」,心也告訴我們要「空」,但還是覺得「有」比較好一點。結果到最後又「有」了,又掉下去。「有」就是有業,又再造業,然後再掉下去。

當我們在掙扎時,發現到世俗的力量強,佛法的力量弱。這是信心不夠堅定,心力不夠強,不能起觀照,不能把佛法真正融合到內心裡去的緣故。所以,每次要用時才想起,有時還會忘記它(佛法),當事情發生了,才來後悔,這時才知道修行的重要。

修行雖然有不同的層次,比如有一些層次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把自己的行為調正,這也是一種修行。但是若要讓生命的智慧顯發,便需要有專門的修行方法來提煉我們的心。

我們的心就好像鋼鐵,是要提煉出來的。比如拿一塊鐵去燒,一定要將它丟進洪爐,用高熱的火來燒,把那些不好的渣滓熔掉了,鋼才能提煉出來。

所以,我們要有比較專門的方法來修行,而且要轉化。修行時,動機要純,用心要正,不要有任何雜染或不好的念頭在裡面。動機不純,邪惡的東西會跑出來。若一心一意地認為修行只是要開發智慧,提煉自己的身心,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智慧,那修行的方向就正了。當然,還可以再向上提昇,要解脫、要成佛,但暫時先把目標訂在智慧這方面。其實,學佛也是為了要開發智慧。這種身心的提煉、鍛鍊,是要用密集、猛烈的方法來用功的,就好像用高溫的火來燒我們所要的金屬品。所以,在用功時,方向必須調好。

二、工夫要緊,心情要鬆

在用功時,「工夫要緊,心情要輕鬆」。工夫要「綿綿密密」的,數息要一個數目字跟著一個數目字。但是記住,心情要放鬆下來。工夫用得好的人,心情是輕鬆的。有些人工夫緊,因為他的呼吸緊,心情也緊。有些人悠哉悠哉的,心情輕鬆,原來是工夫鬆懈,工夫沒用上。有的人心情緊張是因為工夫用不上去,數息也數不上,在那裡胡思亂想。工夫用不好,對自己要求高,心情愈緊張,工夫愈用不好。

這幾種情形,我們都要避免。我們要的是心情鬆,但工夫卻是綿綿密密的。數息的工夫用得很好,數的時候清清楚楚地數,心情輕鬆,沒有緊張的感覺。
要提醒大家的是,心情及工夫是相輔相成的。基本工夫用得好的人,心情較輕鬆。心情一放鬆,工夫就能捉得緊,也容易把工夫用得更好。所以,希望大家在用功時盡量做到這一點。

如果是經常不間斷用功的同學,在數息的過程中,雜念會強過數息的念頭。數了一段時間,雜念非常猛烈,用功的念頭很容易被它拉了過去。若是這個時候我們懂得用功的話,就不要嘗試把雜念趕走。

有些人以為雜念愈多,愈要把它趕走。然而你愈想把它趕走,它愈不走。如果你知道方法,當妄想、雜念猛烈,它的力量強過數息的念頭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力量,把數息的念頭捉得更緊。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到數息更能數得清楚,而且更好,十個數目字都能數好,能夠把數目字連續起來。

其實,這個時候也還是有很多的念頭。等數到妄念弱下來,從一數到十,雜念很清楚地跟著數息的念頭浮起來,但很快地用功的念頭又捉回來。如果用功到這樣,心情就會放鬆。放鬆,是因為工夫用得好。另外一種情形,是因為我們數得很好,所以就放鬆了。但是這一鬆下來,很可能就把工夫失掉而失去了覺照。有些人工夫稍微好的時候,就忘記了用功。當然到了這個階段,以數息的法門來說算是相當不錯了。

從這階段,如果一直加緊用功下去,還可以不斷地提昇。提昇到什麼程度呢?有些人重修,以加強自己的定力,讓禪定的工夫更加深入,就會一直往這個方向去用功。到了這個階段,可以算是到了一心不亂的境界。一心不亂即是其他的念頭都不起,數息的念頭也放掉,只有很微細、清楚的念頭安住著。如果要這念頭一直深入而成為禪定的境界,它就能深入。此時如果要起觀想也可以,若要觀想,就能依之起觀,而使慧解加深。如果要念佛就念佛,用這種心境來念佛的話,正如《阿彌陀經》所講的:「一日到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可以做到這點必然往生極樂。如果是修禪宗的話,就可以參話頭了。

如果是學天台、華嚴宗,或其他有關教理方面的,如中觀、唯識等宗派,就可以把自己的所學,應用這種心境來思考。這思考和平時看書是不一樣的,會有一種領悟或體會,或更深更親切的覺知。而且,往往一些從書本上找不到答案而不能了解的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可能可以想到,甚至領悟、貫通。

如果工夫用得很好,數息也很好,雖然還有雜念,但是念頭捉得很緊,感覺到數息的念頭很細,心情會相當輕鬆,不會很緊張。所以,開始時,工夫要捉得緊些。很多人用功時,尤其個性很急的人,工夫用得差不多了,心情一緊張的時候,會發覺工夫用不上去。其實很多工夫是無意間用上去的,完全沒有想它,就是一直在那邊數息、數息,自然就用上去了。那時,就會覺得很舒服,坐得很好。有些人在出靜後,會回想到剛才用得多好,第二支香時,就以為會像這一支香那樣好,結果反而坐得不好。因為他已經有所要求,希望要坐到像第一支香那樣好。當有要求的時候,心情就會緊張,製造壓力,工夫也就用不上去。

它就好像晚上失眠時,想要睡又睡不著的情況。因為一緊張,頭腦就想東想西,一直在轉。而且愈緊張時,身體的內分泌會增加,使得肌肉或身體某些部位產生一些不舒服或緊張的感覺。

我們在用功時也是這個樣子。第一支香坐得好,照道理講,第二支香也一定會坐得好。可是,這世界上有時候是沒有道理、沒有理由的,可能第二支香就坐得不好。而且我們愈想要坐好,愈緊張愈用不上工夫。如果工夫用不好,腳愈快疼,那時只好在那邊難過。若是坐得好香,一支、半支香,坐得很舒服。等到第二支香上座時,這些好香都要捨下,不去執著它。第二支香上座時是第二支香的工夫了,雖然它有延續的作用,但不是每支香都是好香。所以,必須懂得放下;放得下,不要去執著,就不會起一種壓力和緊張。

有些人坐第一、二支香時,因為從前的經驗,所以坐得很好。但後來每當坐得很接近某個階段時,就以為那個經驗快來了。這「差不多來了」的念頭一起,糟糕!又掉回從前的階段了。所以,在用功時要懂得把心情放鬆,要懂得捨。有些人工夫用得很緊,心情也壓迫得很緊,甚至失眠或者用不上工夫,在那邊窮緊張,走來走去,胸口很悶。這時就要把所有的工夫丟掉,去外面散步。很疲倦的話,就睡個大覺,然後再進禪堂,說不定工夫就用上去了。所以,我們要懂得把心情調鬆,但也不能一開始就放鬆。

以上那些情形,是對某些用功真的用不上去時而講的。如果數息工夫用得好,心情自然能放鬆了。用功時,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可是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工夫捉穩,心情即使放得很鬆,工夫還是要捉緊。所以,在用功時,不要把工夫放下。放下就失去了用功的意義了。

三、工夫要真,心意要誠

在用功的時候,「工夫要真,心意要誠」。打過幾次七,發現到真的是人生百態。學佛的人還是免不了一些習氣,比如愛表演給別人看,會搖身體、哭、笑等,給人家看自己的工夫用得不錯。

凡人都有慢心,有些人懂得調伏、轉化它。若能把它轉化,就是一種自信、一種力量,能夠提昇自己。可是有些人有了慢心,雖也想提昇自己,可是力量不夠,看到別人用得好,自己用不上去,又不服別人。當大家在一起用功時,好像每個人都用得不錯,自己也不能太差,所以便裝一下,哭啦、笑啦、或者耍些花招。我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工夫要是真的,有多少分的工夫就是那幾分,不要去把工夫膨脹,不要裝飾自己的工夫。

另外還有一些人,心容易受外境影響,工夫也會假。看到別人有那種情況時,會欺騙或安慰自己,他在心裡告訴自己:要有某些表現。他也許不是要表現,但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別人都在用功,工夫也用上去了,但這是假的。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受外境的影響。別人要哭、要鬧,那是他的事。自己本身下了多少工夫、有幾分功力,那是不能假的。不要假裝,不要欺騙自己和別人。

如果要工夫是真的,沒有任何假的成分,用功的時候心意就要很誠。我們是來用功的,不是來表現,也不是來表現給師父看的。我們只是很單純地來這裡用功,有幾分工夫就有幾分功力,下了多少工夫就得多少分,這是假不來的。所以,要反省自己下了多少工夫。從學會打坐到現在,是不是每天都在用功?有沒有把工夫連續地用下去?或者是來打七時才表現一下?

所以,心意要誠,如同前面講到用心和動機要純正,我們就一心一意地依這純正的動機,很誠心、很誠懇地用功。別人有怎樣的功力或有什麼收穫、發展、成果,那是別人的事。在一起共修,下了多少工夫是應該獲得多少的成績。沒有下工夫,就不必要像他人一樣。尤其是用功不好的同學,本身就要注意,最重要是不要有任何表現的心。如果以整個修行來講,修行不是一種表現,它純粹是個人內心的一種修養。如果要給別人感覺到你是修行的人,而刻意表現出修行的樣子,那麼即使有工夫,也是有限的。

真正有修行的人會給人一種自然的感覺,他的人就是這個樣子。用功時,也是這樣,不要給人感覺到自己在表現。如果給別人的感覺是很自然的,那才是真正的工夫。實際上,已經把佛法轉化成智慧,而且這智慧已經和生命結合起來,所以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是一種刻意或者是做作的表現。

四、胸懷要大,心境要平

還有,在用功時要把胸懷放大;胸懷放大,心境才會平衡。這些都是往好的方面看。若是往壞的方面看,看到某些人故意裝得很有修行,很不以為然,這是胸懷太小。若是我們胸懷大,能涵容他,就會同情他,有機會或許還會告訴他。把心胸放寬,心境就會平衡、平和,用功時就不會有苦惱的感覺。別人在表現,自己受不了;別人不用功、耍花招,自己也受不了,那根本不能用功了。所以,盡量把胸懷放大。

講到修行,應用到生活中時,學佛的人應多去關懷別人,多為別人著想,這樣學佛就有進步了。要達到這點,胸懷要放大。許多人雖說學佛,但不會為別人著想,只想到自己。修行也想到自己修行,自己用功稍微有點成就,就在那邊發洩,這反而會嚇壞別人。所以,要稍微克制一下,對自己也有些幫助。

在用功時,自己好好地用功就是為別人著想。若不用功,一直在那邊搞花樣,就是害人。因為有些人看到他人工夫用得好,自己會羨慕,有一些人看到別人不用功,自己會為他難過。所以,為了不讓人難過,為同修著想,自己就要用功,腳疼也要挨下去,不然會影響旁邊的人。

有的人不會為別人著想,想到放腿就不理旁邊的同學在用功,也不理會禪堂的人會不會受到影響。即使不是專門在修行,也不刻意去學佛,其實佛法的基本精神已在裡面。走路時,為什麼要走同一方向?其實也是在為別人著想。所以,我們在共修時,肯好好地用功,一心一意地把工夫用好,就是為別人著想。那些喜歡製造反面氣氛的同學,其實應該被踢出去的,不然的話,會干擾道場。

所以,我們應該把胸懷放大一點,即使他人用功用得不好,有比較不好的表現,也要涵容別人。另一方面,也要多關懷別人,多為別人著想。自己在用功的時候,想到別人也在用功,腿放下來之前,要考慮一下:「我放下來會不會干擾到別人?」就不會說要放就放而繼續捱下去,慢慢的工夫就會用上去了。